材料二:《曾国藩家书》云:“吾辈在自修处求强则可,在胜人处求强则不可”。
材料一:在刚刚落幕的东京奥运会上,我们致敬“勇夺首金”的杨倩,为她备赛阶段不断稳定心态、专注于提高自身而动容;我们亦致敬“无冕之王”的苏炳添,为他持续改进技术、执着于超越自我而喝彩;而此届奥运会中金牌榜的比拼更是激烈:中国代表队一度以34金领跑奥运金牌榜首,“中国第一”的求胜强音奏起;比赛收官之日,当美国队在金牌榜首以39:38反超中国时,“功亏一篑”的失落声阵阵。
材料二:《曾国藩家书》云:“吾辈在自修处求强则可,在胜人处求强则不可”。
对于以上材料,你有何看法?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吾辈在自修处求强则可作文800字《求强有道,贵在自修》
求强有道,贵在自修
求强有道,贵在自修。
做人当自强,但切不可与人争强。东京奥运会上,杨倩“勇夺首金”令人动容;苏炳添执着于超越自我……中国队一度领跑金牌榜首,“中国第一”的求胜强音奏起。但比赛收官之日,美国队以39:38反超中国,“功亏一篑”的失落声阵阵。《曾国藩家书》云:“吾辈在自修处求强则可,在胜人处求强则不可。”吾辈青年如何求强?此言可资借鉴。
于自修处求强,方可摘星揽月。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回看东京奥运会,我们致敬“勇夺首金”的杨倩,“无冕之王”的苏炳添。他们本着“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运精神,于自修处努力稳定心态,克服缺陷,超越自我,摘星揽月,成为青年一代的求强榜样。于自修处求强者还有很多,如深入实践焊工李万君,总结出“构架环口焊接七步操作法”,一口气焊完整个圆形接口,成功破解“复兴号”动车组列车核心技术难题,让外国专家都感到不可思议;为“嫦娥探月”组配高精度射电望远镜的钳工夏立;突破进口发动机生产线技术封锁的设备维修工王树军……他们都是在本职工作领域,脚踏实地、敢于突破,把技术提升到极致的自强者。
于自修处求强,方可行稳致远。
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杨绛曾说:“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她不争,不是不求强,而是专注自修,丰盈自己。1957年出版社请她翻译《堂吉诃德》。为译好这部作品,48岁的杨绛用时4年,自学西班牙语。1978年,译本面世,好评如潮,被公认为是最优秀的翻译之作。半百老人,于自修处求强,成为一代翻译大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还是一个乡村教师时,就已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时,却仍只专注于田畴。2020年,又创双季稻产量世界纪录。这是九旬农耕者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梦想,更是于自修处求强的证明。
于自修处求强,方可美美与共。
中国历经几代人的奋发图强,终以大国之姿立于世界之林。然而某些国人仍陷于“冠军情结”的囹圄中,不看拼搏努力,只看能否第一,仅以一块金牌之差屈居第二,就发出“功亏一篑”的哀叹。这种偏执于胜人求优的态度实在狭隘。何须处处求胜人,胜己自是一流。当然还有另一种于胜人处求强的态度更要不得,如纳粹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攻打伊拉克……通过逞强逞狠,以压抑、伤害他人为代价,获得超越感,谋求他人对自我的臣服。这哪里是求强,这是霸权主义。而中国与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合作共赢。自修成就高度,开阔胸怀;胜人引致狭隘,贻害无穷。
我国正处于建设“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肩负富国强国时代使命的吾辈青年更应懂得贵在自修的求强原则。勤于自修,吾辈自立自强;自修求强,世界美美与共。
吾辈在自修处求强则可作文审题立意
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任务指向价值观考查,引导考生思考自我成长问题,启发青年一代正确认识“求强”问题,具有很轻的任务针对性。题目选取的是问题描述+观点的逻辑结构,材料一描述了东京奥运会运动员的表现和国人对金牌的态度,贴近考生生活,便于考生联想和思考。材料二曾国藩的话进一步帮助考生矫正思维方向,强化问题的针对性和限制性。考生既是在写作,也是在思考人生问题。
切题立意:
1.求强知方寸,自修为根本。
2.胜于自修,强非胜人。
3.胜人有方,自修求强。
4.求强有道,贵在自修。
5.自修求强,不求胜人。
……
偏题立意:
1.成功背后是付出。(断章取义,只片面看到有关杨倩、苏炳添的材料内容,未结合整体材料内容立意。)
2.强国之威,永不言败。(只片面看到中国金牌被美国反超,哀声一片的内容,忽略了曾国藩的话。)
3.良好的心态是成功的一半。(片面看到杨倩在赛前稳定心态,助力成功的一面,不能整体解读。)
4.自修求强,胜人处亦求强。(没有读懂曾国藩的话,偏离题旨。)
审题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题目给了两则材料,材料一以东京奥运会为背景,分别介绍了专注于提高自身,“勇夺首金”的杨倩;执着于超越自我的苏炳添;中国代表队一度以34金领跑奥运金牌榜首,但收官之日,被美国队以39:38反超,“功亏一篑”的失落声阵阵。对此,命题人在材料二引用《曾国藩家书》中的话给出价值判断:“吾辈在自修处求强则可,在胜人处求强则不可。”据此回看材料一,杨倩、苏炳添努力克服自身缺点,敢于挑战、超越自己,这种“在自修处求强”的行为值得肯定和学习;仅以一块金牌之差屈居第二,就“功亏一篑”的失落声阵阵,这种“在胜人处求强”的态度是不对的,那么怎样求强呢?如何看待“自修处”“胜人处”,这是题目给定的思考方向,考生要在这两则材料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思考。
2.典型任务的限制。“对于以上材料”“请结合材料”,考生要针对题目强调的问题联想思考,不能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意,“你有何看法”,考生要表达自己的观点,应写议论文。
3.价值判断的限制。对于“东京奥运会”上38次中国国旗升起的壮景,我们为之骄傲、自豪;感受杨倩、苏炳添那些体育健儿们通过自身努力,超越自我,创造出惊人成绩,我们为之动容、喝彩!但我们不能以体育强国之姿,不断释放“中国第一”的求胜强音,更不能在被反超后发出“失落”之哀叹之声。作为考生必须结合曾国藩的语录认识和思考吾辈青年在自修处和胜人处如何正确求强问题,否则就会偏离题意。
开放性
1.立意角度是开放的。考生可以以材料二曾国藩的话为观点,对材料一中的三个事件进行全面分析,再延伸思考;也可以侧重对杨倩、苏炳添的事例再扩展延伸,得出吾辈青年一定要在自修处求强的观点;也可以解读“在胜人处求强则不可”的原因、危害;也可以从“自修处”“胜人处”论证怎样的求强才是适宜的。
2.联想和思考是开放的。考生在行文中,可以扣住材料中体育健儿在自修处求强的品质延伸联想感动中国人物、时代楷模、科学探索等人物和事迹;也可从反面寻找在胜人处求强最后功亏一篑的事例,通过正反对比,多角度全方位思考,从而达到论证观点的目的。总之“自修处”和“胜人处”,是考生联想和思考的基础,作为吾辈青年,很容易表达自己最真实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