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易搜欢迎您 - 轻松快捷 分享智慧

书墙的美与实用作文范文及解析,不少实体书店都有一面用于展示的独具特色的书墙

发布时间:2022-4-5 09:38

不少实体书店都有一面用于展示的独具特色的书墙,有一家被誉为“离天空最近”的书店,其书墙甚至贯穿了三层楼。这些书墙既能唤起读者读书的欲望,又能给读者艺术的美感。

如今,有很多学校的图书馆也筑起了高高的书墙,抬头仰望,好书满目,但这却引来不少质疑:只能远观,不能近读,美则美矣,华而不实。

对此,你有什么体验和思考?请结合材料,以美和实用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书墙的美与实用作文800议论文

尚美实用,兼道而行

伏尔泰曾有言:“人们说,谈到审美趣味无可争辩,只是对感性方面的审美趣味来说,这话才是对的。”诚哉斯言!有一家被誉为“离天空最近”书店,书店中的一堵书墙,贯穿三层楼,仿若直入云霄。可谓是气势恢宏!其琳琅满目书架与其想入非非的审美设计,不仅唤起读者尚美之心,又能引起读者读书的欲望,可谓妙哉。

而如今的有很多学校的图书馆,亦如出一辙,筑起了高高的书墙,布置精致典雅的书架,好书满目,宏伟壮观,却令读者只能“远观而不能近亵焉”。如此书架,引来不少质疑:美则美矣,华而不实。那么,这样的审美设计,到底是为了审美趣味的享受,还是对书籍的亵渎?据我之见,作为图书馆,其建立的初衷是为让人博览群书,在其精神的海洋畅享知识的宝藏,当然,建造设计要营造美好的氛围,其初衷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不应偏颇于为了美观全然不顾其他,顾此失彼,让图书馆的书籍束之高阁终日蒙尘。读者也只能望书兴叹!图书馆的书不能阅读,那么,是否已经失去图书馆的意义?我想,设计者不应陷入唯美主义,应而要尚美实用,既要兼道而行,既满足了人们的尚美之心,亦符合图书馆建设的初衷。

庄子曾言:“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书店作为盈利性场所,其审美设计本就是制造“大美”视觉冲击力,促发顾客购买的欲望,激发购买热情,这是一种营销策略,其尚美,亦实用。而学校图书馆作为公共场所,旨在为师生提供一方便捷宁静典雅的阅读环境,如营造只是一味尚美偏废一方,不顾及读者需求,只尚美,不实用,本木倒置,私以为不可取也。故而应尚美,实用并重,其中蕴含哲理,一如钱钟书先生所言,“门是实用,窗是审美”,因而在生活中,也应把握尚美实用,兼道而行。

反观当下,实用主义至上,审美教育靠边,因为注重实际,小学的美术老师、音乐老师常“被代课”,因为注重实际,花钱带孩子去博物馆艺术展,还不如多给孩子买两斤肉吃。因为注重实际,太多家长认为而唱歌画画就是“不务正业”。因为注重实用,缺乏审美教育,以至当下一代或多或少缺乏尚美美之心,成为实用主义的践行者。吴冠中先生曾痛心感叹:“今天中国的文盲不多了,但是美盲很多。”

海德格尔曾言:“人充劳绩,但还有诗意的栖息在这片大地上。”故而,实用尚美,两者皆不可缺。只有尚美实用,兼道而行,我们才能在物欲横流的时代潮流中,把握正确的价值取向。在实用与美两方面结合中保守住希望的火花。

老子曾言:“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音与色、实用性是为了愉悦人的身心,花俏失当,反而扰乱人之心性。从某种程度上讲,实用和尚美兼道而行,恰中适当是永不过时的价值取向。

愿尚美之火永不熄灭,请以普照万物,驱散丑陋黑暗;愿实用之刃永不腐朽,我们得以奋勇前行,开拓未来。

书墙的美与实用议论文

【文题解析】

第一段材料的观点:有些书店的书墙既美又实用,肯定了书店的做法。

第二段材料的观点:有些图书馆的书墙美而不实用,借“质疑”间接否定图书馆的做法。

“对此,你有什么体验和思考?”中的“此”指代什么?“此”,指代上述材料的观点,合起来就是:建书墙来追求“美和实用”时,应该区分场合,学校图书馆不应盲目照搬书店的做法。书店建书墙,可以做到美而实用;学校图书馆东施效颦建书墙,美而不实用。

注意,材料指定了话题,“美和实用”。把主语变换一下,结合材料的观点,表述如下:“美和实用”能不能在书墙上兼而有之,要区分场合。

书店可以二者兼得,图书馆不必二者兼得,实用就好。

根据朱光潜的理论,美和实用是两个概念。他举松树的例子:松树的形态及其引发的你的情感体验——这是美;松树可以做椽做梁做家具——这是实用。换句话说,美,是不可以从实用的角度来看的。

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美,就是不实用。一一美和实用,是两种不同的存在。这种不同,又不是黑白分明的那种不同。两者之间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只是看问题的不同视角。

所以,美和实用之间的关系,可以并存,可以统一相得益彰;可以取舍,但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能够并存兼得,当然好,比如书店的书墙;不能兼得,就要取舍,比如图书馆的书墙,要美还是要实用,要根据实际需要来确定。

参考立意:

1.美和实用,两者兼顾。

2.追求美和实用,要“因地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