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易搜欢迎您 - 轻松快捷 分享智慧

小说中伏笔与照应的使用举例分析

发布时间:2022-8-24 23:29  2673次浏览  作者:孟迎新

写作之繁简,不同于生活中人们说话的特点。生活中喜欢三言两语讲故事的人,小说中应该慢下节奏,多用繁笔进行场面描写;生活中喜欢絮絮叨叨的人,文章中应该加快节奏,与中心无关的话少讲甚至不讲。一支笔,谁做主,应该全凭文章的表达目的而定。下笔不要面面俱到,应错落有致。《水浒传》中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节,虽说只打了三拳,却洋洋洒洒地写了好几百字,详尽地写出了鲁智深那种伸张正义、惩罚恶人的痛快淋漓劲儿,强烈地感染着读者。而《武松打虎》中写景阳冈山神庙,只“破落”二字,便活画出人迹罕至老虎出没的景象。金圣叹读到此处批道:“我当此时,便没虎来也要大哭。”

伏笔与照应,是小说创作时常用的手法,指作者对要在小说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作暗示,以求和后面的情节形成照应。“在文章前面放置一个爆竹,到后面一定要点燃它”,这句话非常形象地阐述了伏笔与照应的关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设置了十几处伏笔与照应,使情节环环相扣,推动故事一步步向高潮发展。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李小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的开头记叙了林冲发配沧州后遇到李小二并得到李小二帮助的情节。作者用补叙的手法交代了李小二和林冲当年的关系:“(李小二)当初在东京时,多得林冲看顾。”补写他们昔日的交情,意在为后文埋下伏笔,使得李小二发现陆谦等人要加害林冲时为林冲通风报信的情节得到了合理的解释,使得情节的发展符合人物的性格逻辑,显得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与前文形成了呼应。

高太尉——在这篇文章中,高太尉两次被提及。林冲向李小二提及到沧州来的缘由时,是这样解释的:“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从此,高太尉便作为恩人的仇人被李小二记在心里。陆谦等人在酒店密谋时,差拨口里讷出高太尉三个字来,便很自然地让李小二把这些家伙和恩人联系起来。两处“高太尉”前处伏笔,后者照应,交代了故事的起因,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银子、书信——这些小物件是陆谦等人为陷害林冲特意准备的东西。一两银子,是由军官打扮的人送给李小二的。在陆谦等人看来,这一两银子发挥了效用,让李小二俯首帖耳,跑前跑后,格外卖力,而他们做梦也没有料到,这一两银子起的尽是反作用,让精明的李小二能够近距离地关注他们的行为,为向林冲报信打下铺垫。书信的作用与银子类似,也是起着关联前后的作用,陆谦从京城带来了书信,李小二先听到了“有书在此,少刻便知”的窃窃私语,后来又看到了“管营手里拿着一封书”。陆谦刚见到管营就交代书信的事,管营接过书信后紧紧握在手里,足以见出这封书信的重要性,十有八九是出自高太尉之手,书信上可能写着高太尉滅掉林冲的请求及事成之后的封赏许诺,这封信上刻着权力和名利,有这封信压着、护着,让管营、差拨有了陷害林冲的理由和动力。

解腕尖刀——林冲得知陆虞侯跑到沧州来陷害自己时,顿时怒火中烧,跑到街上买了一把解腕尖刀,并拿着尖刀寻敌几日而未果。但尖刀的作用至此并未结束,此后又多次出现。林冲前去看管草料场时,“取了包裹,带了尖刀”,此处一笔带过,为后文林冲讨杀凶手提供了工具。这把尖刀,让林冲杀凶手显得酣畅淋漓,让凶手得到了剖心割头的报应。

花枪——林冲去看护草料场时,身上带着一把解腕尖刀,同时还带着一条花枪。然后就枪不离手,后面屡次提到与花枪有关的细节。屡次提到花枪,似乎毫不经意,实际上却是作者精心设下的伏笔,与高潮部分形成照应。林冲以一敌三时,花枪发挥了重要作用,帮助林冲进行了一次痛快淋漓的复仇,也让林冲的性格完成了破茧成蝶的蜕变,从委曲求全发展到了手刃仇人,从此走上了无所畏惧的英雄之路。

葫芦——葫芦首先出自老军之口,老军指壁上挂一大葫芦说:“你若买酒吃时,只出草场,投东大路去三二里,便有市井。”此处由葫芦引出买酒地点,为林冲外出买酒埋下伏笔。买酒时,酒店主人认得这个葫芦,虽然已经易主,但店主的热情还是让林冲在酒店里多呆了一些时间,从而使他躲过了草厅被雪压倒的瞬间,没有被砸在里面。躲过了天灾,但躲不过小人的陷害,喝了足够的酒,为他借着酒劲杀人做了铺垫。等到杀了仇人,吃完冷酒,丢了葫芦,葫芦这个小物件便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葫芦是林冲打酒的工具,地冻天寒之夜,林冲用花枪挑着它去打酒,使得林冲发现陆谦的阴谋变得顺理成章。葫芦也是喝酒的工具,如果林冲没有喝酒,会不会杀人还是个未知数,葫芦为他杀人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草厅——草厅是草料场看守人居住的场所,林冲刚到草料场时,草厅已经出现了四面坍塌的情况,此时又被强劲的北风吹动着,便给人摇摇欲坠的感觉。草厅几欲坍塌的狼狈情景,为林冲买酒回来时看到草厅被雪压倒的情节埋下了伏笔。此外,对草厅位置的介绍,也前后照应。草厅被仓廒和草料堆围在中间,从草料场外围观察,很难看到草厅。纵火后差拨炫耀自己的功劳时说:“小人直爬入墙去,四下草堆上点了十来个火把。”表明他没进到草料场中间去,根本不知道草厅倒塌了,更不知道林冲不在草厅,他觉得从草堆外面点火就能置林冲于死地。草料场独特的位置,决定了这几个奸人最终会这样行事。

钥匙——钥匙是草厅的,林冲刚到草料场时,“老军拿了钥匙,引着林冲……”林冲出外沽酒,“拿了钥匙,把草厅门拽上”,“带了钥匙,信步投东。”回来时,“开了锁”;去山神庙避风雪,“依旧把门拽上,锁了”。一连串细节,前后呼应,如同“草蛇灰线”。两次锁门,尤其是房子倒塌后依旧锁门,表明林冲谨慎小心,所有事情都做得万无一失,从而暗示草料场的失火与他毫无干系,而是小人所为。

——关于火的描写在文中出现了好多次。林冲推开草料场的大门,瞧见老军在“向火”。林冲在床上放下包裹被卧,坐下来生起“焰火”。金圣叹悟出了作者的构思之妙:“题目是火烧草料场,读者读至老军向火,犹不以为意也;又读至此处生些焰火,未有不动心,以为必是因此失火者;而孰知作者却是故意于前边布此疑影,却又随手即用将火盆盖了一句结之,令后火全不关此。妙绝之文也。”金圣叹认为,林冲“将火炭盖了”和“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两个细节与前边两处写火形成照应,既突出了林冲谨慎精细的一面,也为后文作了一个明确的交代,说明草料场里烧起的大火,决不是“火盆”中的火蔓延而起的,而是别有原因。草料场内的冲天烈火,才是作者真正要写的火。正当林冲惊疑而起要去救火时,听到了陆谦三人在庙门外吐露的全部阴谋,他恍然明白真相,一股无名怒火顿时也从林冲心头熊熊燃起。他迎着风雪,映着烈火,痛快淋漓地斗杀三个泼贼,风助火势,火增人威,汇成了激动人心的戏剧高潮。

风雪——“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那雪正下得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风雪为故事情节的展开铺垫了背景,因为风雪天寒,才有林冲出门沽酒买肉,草屋倒塌,借宿山庙,使林冲得以远离火海,逃得一命,使恶人精心策划的阴谋未能得逞,构思可谓精巧缜密。作者用“紧”字来修饰雪,可谓妙绝,使人如临其境,在平静的外表下,大雪纷飞之中感到情势的紧张,更加衬托出英雄无路、多灾多难的困窘。

古庙——林冲去买酒的路上,看见一所古庙,并想着改日去烧钱纸。这里看似闲笔,好好去买酒,写古庙有什么用?实际上用处极大,他买酒回来后,发现草厅倒塌,草厅倒塌,为何不就近在仓廒暂住一宿?原因已在前面交代,“仓廒内自有官司封记”。官府封条,不得擅自启封,林冲当然不敢撕下封条私进仓廒,只好去半里路外的古庙投宿了,因而,写路过古庙为去古庙投宿埋下了伏笔。

石头——林冲进了山神庙,“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这个细节和陆谦等人“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着了”形成照应,他们只好站在庙外边看火边说话,正好被庙内的林冲听得一清二楚,知道了事情的真相,积聚已久的仇恨终于爆发,完成了性格上的重大转变。

包裹——包裹在文中并无深意,但也写得耐人寻味。别天王堂“取了包裹”,到草料场“放了包裹被卧”,草厅倒后“只拽得一条絮被”,山神庙里又“将那条絮被放开”,大仇报了“被与葫芦都丢了不要”,根据情节发展需要,时隐时现,前后呼应,显得真实可信。

精彩文章,绝无闲笔。本文的多处伏笔与照应,让故事精彩绝伦,让情节曲折生动,让人物栩栩如生,使文章成为《水浒传》的经典片段,更成为小说写作中的妙文。

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