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之所以能频频引发舆论热议,关键还是隐匿在事件背后的一种“落差感”,这种“落差感”,体现在高考的刚性规则前,就算是“状元”的标签也可能无济于事。很多网友认为如此优秀的成绩单不该因为一个B+就被名校拒之门外,希望能被破格录取,但现实是“我们很想录,但是没有办法去打破规则。”诚然,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就应该要做到规则先行,这也许看起来没有那么人性化,但却是实实在在保障了每个人的利益。
也许在某种层面讲,现行的招考规则本身就存在着出现落差的可能,但要明白,这种规则并不是针对某位考生,而是面向一个整体,所谓公平,就是把每个人都定义在同一个规则说明下。当然,要达到最大程度的公平,规则必定还要不断地完善改进,但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要学会的就是先去适应规则,然后努力提升自己。——光明日报邢妍妍
人们对白湘菱动以恻隐之心,但是高考的性质决定了,人才选拔的的底线是公平公正,如果清北破格录取白湘菱即打破规则即动摇了这种公平性。或许又有人说,江苏的录取规则本身就存在问题,白湘菱不应该成为制度的牺牲品。
但是事实确实如此吗?今年是江苏实行08高考制度的最后一年,2021年江苏开始实行新高考方案,物理和历史两门选考科目以原始分计入总分。白湘菱等级为B+的历史分数如果按照原始分计入总分,比和429两门选修都是A+的第二名相比较,到底谁才是文科状元,结果显而易见。清北拒绝白湘菱,也并不是难以理解。无论是高考,还是其它的人才选拔制度,都应该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和底线,动摇了公平性无异于击穿了底线。高考制度至今仍是人们心中最受认可的人才选拔模式,正是因为她最大程度地保证了公平性。于是在求学的道路上,他们宁愿牺牲玩乐的时间,宁愿忍受应试教育十多年的重压,也要参加那一场公平的测试。所以,清北复交坚持规则不录取白湘菱,不但无过,反而有功,功在维护高考录取的公平正义。——于飞
未来高考制度一方面要坚守统一规则这一公平底线,另一方面要为特殊人才开辟蹊径。目前来看社会舆论和高校实际招生中“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口子越来越小,这是因为招生录取信息不够公开,引发社会产生招生腐败的担忧。从另一层面来说,高校招生录取技术还没有跟上国家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管理部门、高校和高中应该携起手来,站在国家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角度及时完善招生录取技术,更精确地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人才。高考作为影响基础教育育人方式的指挥棒,改革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陈志文表示,要警惕高考指挥棒功能叠加学业水平考试进高考,会不会因为学业水平考试总体难度偏低而导致的人才培养质量的普遍下降。任何时候都要把“培养什么的人”放在首位,归根结底,我们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优秀的人才、选拔优秀的人才。——人民网
对公众来说,我们可以通过个体的境遇、选择,来辩论社会的取才标准是否需要改进。但是对于个体选择应该予以充分尊重。
高考很重要,但高考成绩和专业选择都不能决定一个人的一生。随着社会的开放、进步,我们应该越来越把大学、专业视作加在一个人身上的装备,起主要作用的还是人本身。而不应该把大学、专业视作一条条通向无穷远的轨道,个人做了一次选择之后就只能被动等待命运渐次降临。——澎湃新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