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世存《二十四节气之冬至》阅读理解题答案: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C)
- A:观察冬至日是人类文明史早期极为重要的活动,通过冬至日,先民测出了太阳与地球、人身的关系。
- B:冬至是坤卦时空和复卦时空的交汇点,坤卦时空的要义是厚德载物,复卦时空则是一阳来复,见天地心。
- C:冬至既是我国农历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节气,也是我国古代一个重要的文化节日。
- D:汉代流行“贺冬”礼俗,但只局限在官场,官员祭祖、拜父母、拜师等,商人、农民等则与此无缘。
- 注:A项,朱熹阐述的是陶诗的风格特点;B“全都明白如话”指称的是所举例证而非其所有的诗;D项,“受到时人推崇”于文无据。
-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 A:文章首段运用引用法论证至日测定的可行性,这一立论的前提是太阳与地球、人身的关系。
- B:文章从至日测定、时空交汇、历法推算、“数九”风俗等方面论证了冬至节气的重要性。
- C:文章围绕冬至节气这一命题,立足冬至日取材论证,揭示了冬至节气的文化内涵。
- D:文章中间三段层层推进,既承首段的“重要”之论,又启尾段的升华主旨。
- 注:B项,是为证明陶渊明技巧高超,不露痕迹,诗歌纯熟自然。
-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 A:两个至日的日影长度能够测定,但这两个节气其他日期的日影长度却无法测定。
- B:由王朝统治者在冬至这一农闲时节动员民众做大型工程来看,他们不具备先王的修养盛德。
- C:明代的“画九”、清代的“写九”,是为了挨过漫长冬季,不过也挨出了一种难得的情趣。
- D:冬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应以感恩态度和忧患意识去继承并发扬这一文化传统
- 注:A项,力图一振当时靡丽的文风与陶渊明“不存祈誉之心”“无心于非誉”的心境不符
至是中国农历中极其重要的一个节气。观察冬至日是人类文明史早期极为重要的活动,冬至日的测定缘自太阳与地球、人身的关系。《周礼》有云:“树八尺之表,夏至日,景长尺有五寸;冬至日,景长一丈三尺五寸。”木杆、竹竿、土圭,以八尺为标准,其实就是以人的八尺身高为参照。人在夏天的时候会看到自己的影子越来越短,在冬天的时候看到自己的影子越来越长,每次最短的日子即是冬至。
在大时间序列里,冬至是乾卦时空和复卦时空的交汇点。坤卦时空的要义在于厚德载物,复卦时空则是一阳来复,见天地之心。《易经》记载,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先王们会顺应天时,修道养身,不去省视四方之事,此时关口会关闭,百姓会休息,工商旅客不远出。
冬至日处于岁末,是历法推算的重要观测点。我国的殷周时期,规定冬至前一天为岁终之日,至节相当于春节,周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后来苗族的历法则把冬至当作新年。直到现在一些少数民族仍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中原地带从周代起官民都会有祭祀活动。皇帝向文武百官颁发或馈赠历书也多在冬至日进行,其做法类似于今天人们送日历、挂历习俗。汉代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贺冬”仪式,官方例行放假,官场流行互贺的“拜冬”礼俗。冬至节的祭拜活动有很多,主要有祭祖、拜父母、拜师等。对农民来说,冬至节气算得上农闲时节,主要农事如积农家肥,做好防冻工作,并不算劳累。王朝时代的统治者会抓住这一时机,动员民众做一些大型工程,如兴修水利。
冬至日在一年中白天最短,夜间最长,是“数九”的起始点。“数九”是一种消遣方法,目的是挨过漫长冬季,数九寒天,一家人从冬至日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明代有“画九”的习俗,清代还有“写九”习俗。“写九”往往用“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或“春前庭柏风送香盈室”九字(繁体),先双钩成幅,从头九第一天开始填写。用粗毛笔着黑色,每字九笔,每笔一天,九字填完正好八十一天。
冬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大时间序列里,它的前面为为剥卦时空,时空中的阳能被剥尽,但中国人说,这不要紧,剥极必复,复则见天地心。什么是天地心?是太阳,是人心,是希望,是能量,是生命本身。
(摘编自余世存的《二十四节气之冬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