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素材点拨:在大自然里,狼由于天敌环伺,生存面临着诸多挑战,所以它们习惯掠夺,擅长杀戮,在人类的字典里以凶残野蛮著称。那么,号称万物之灵长的人类呢?站在食物链最顶端的人类呢?很不幸,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依然大有市场,文明之光尚未普照大地。而文明是什么?是以人为本,是对弱者的悲悯。
- 适用话题:文明之道、良性竞争、以人为本、悲悯之心
当今中国,企业界推崇狼文化,每个人都想学习荒野上的那一群饿狼,一旦目标出现,就一定要成功。饥饿,是狼群强大战斗力的原始动力,驱动狼群无所不用其极地掠夺食物,锲而不舍地杀戮。一个崇拜狼的企业,为了恶性竞争,可以把一群大学生咬伤了之后,抛弃在街头,让他们自生自灭。在苍茫的大草原,狼群为了生存而战斗,这种做法无可厚非,可人类社会已经从原始进化到文明,从兽性进化到人性,这种狼文化还值得推崇吗?
在时代的演进当中,人们从家庭形成部落,靠集体的力量共同抵御狼群的侵袭,保护大家的儿女。当部落进一步形成村庄与城镇,当人类的足迹不断地从点连接成线,覆盖成面,以人为本的城市文明终将取代以狼为主的丛林法则,创造出辉煌灿烂的文化。
苍狼终将消失,唯有文明永存。以掠夺为主的狼文化在中国即将过去,以人为本所发展起来的企业将点亮一盏一盏的灯火,散布在神州大地每个角落,直到灯火辉煌。(摘自《新民周刊》,有副改)
悲悯是我们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在我们眼见他人痛苦亦感切肤时,若还能像孩童一样毫无顾忌地伸出援手,这样的真诚,便成了一种可贵的品质,让我们身在茫茫人海却不致平庸。
法国大作家雨果在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后义愤填膺地揭露英法侵略者是一群“文明的强盗”,批判英法发动战争的非正义性和掠夺行径的野蛮。雨果那种超越国籍、超越种族的悲悯情怀,不仅体现在他的优秀文学作品里,更真真切切地实践在他的生命中。在那充满血腥与罪恶的战争雾霾里,雨果的声讨像是一道闪电,尽管有些微弱,可他的悲悯情怀与人性光辉,永远闪耀在人们的心中。
而在历史的长河中,还有多少人像这样活着?他们活着,因着对遭受苦难的人们深切的同情和奋不顾身的帮助,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郭沫若在《女神的再生》中写道:“我们要去创造个新鲜的太阳,不能再在这壁龛之中做甚神像。”对于当时中国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状况,他持着超越政治派别的人道立场,寄托自己对祖国新生的希望,他激昂的反抗情绪、炽热的爱国热忱和对祖国人民真切的悲悯,征服了站在时代前列的青年的心,也征服了近百年后的我们。
然而,又有多少人,在世俗的同化中,失却了自己珍贵的悲悯之心。“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草而不知发”,是失却对天下苍生的悲悯;希特勒实行对犹太人残忍的种族灭绝,是失却了对生命的悲悯;许多人对路边行乞者的漠视与厌恶,是失却了对弱者的悲悯……不管出于何种理由,我们不得不承认,太多的漠然已融入我们的生活。不要为你的吝啬推脱,也不要为你的被欺骗懊恼,怀有一颗悲悯之心并付诸行动,不仅是对他人的帮助,也是对自己人格的尊重。冷漠麻木的人最终会像他们早已消失的悲悯之心一样,在历史长河的冲刷下黯然褪色、逝去。
珍重你的悲悯之心,就像天空珍重云朵,大海珍重浪花。如果天空不再风起云涌,大海不再波涛翻滚,它们便死气沉沉地静止了下来,多么可悲。“人之初,性本善”,愿我们能一直保有那颗珍贵的悲悯之心行走世间,愿我们还能够因他人之痛而悲,因他人之欢而笑,这样,或许才算一个完整的自己吧。
- 范文评析:本文的最大特点是素材运用与众不同。作者确立“珍重悲悯之心,让我们身在茫茫人海而不致平庸”这个观点后,以痛斥英法联军的雨果和呼唤青年人站起来创造新世界的郭沫若,与残酷屠杀犹太人的希特勒形成对比,让读者清楚地看到拥有悲悯之心之人的高尚和失去悲悯之心之人的卑劣,主旨立见,鲜明而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