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天下英雄_引用史实、论证有力
- 作者引用历史人物、史实展开论述,使自己的观点有了支撑的力量。作者对历史人物信手拈来,康熙帝玄烨、战神吕布、女皇武则天等,这些在世人眼中的英雄人物,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不足,进而得出“人无完人,英雄也同样如此”的结论。文章结尾分角度、概括性地对全文做出梳理,阐释了什么才是真正的英雄,既呼应了前文,又深化了主题。
论天下英雄
英雄——一个古往今来不知令多少人一生追求的字眼。
人人都爱戴英雄,人人都敬仰英雄,人人都希望自己成为他人心中的英雄。但是,当他们为此而奔波,甚至一辈子在刀光剑影中挣扎的时候,他们其实并不清楚“英雄”的真正含义,也并不知道一个真正的英雄到底是什么样。很多时候,仅仅是因为这个模糊的信念,成千上万的人们心甘情愿地在尔虞我诈中打滚,在生死一线上徘徊,在真理与情感之间矛盾,在名利与良心之间抉择。
于是,当他们的生命走到尽头,都会忍不住要问自己:到底谁才真正称得上是一位英雄?英雄又代表了什么?这个令无数人苦苦寻觅了一生的问题的答案,究竟要谁来解答?
还记得有一段话,大概是这样:当初在山脚下仰望山顶,那山顶是何等高不可攀,又是何等诱人;而当我登上山顶的时候,却发现在山顶上是那样孤独。回想起来,还是当初在山脚下的日子快乐啊!对于这段话,我只能说大概是这样,但它的意思却是值得每一个人仔细回味的。高处不胜寒,位于山巅的人未必就可以称得上是英雄,却常常难逃骄娇二气,导致最终的惨败。所谓惨败,并非仅仅局限于英雄之争的胜负,也指的是败给自己。在电视剧《孝庄秘史》中,大金可汗努尔哈赤曾经对他的儿子多尔夜说过:“如果你这一生注定要打许多仗,又多又艰难,那么记住,只有打赢你自己,才能打赢你的敌人。”努尔哈赤的这句话道出了英雄的真谛——只有能战胜自己的人,才能称得上是一位真正的英雄。只可惜,多尔衮直到最后一天也没能战胜自己。或许,这并非历史,可是,它却向世人生动地描述了一个半生戎马、在战场上叱咤风云,却终没有将“英雄”二字攥在手心里的悲剧。
说到大清朝,就不得不提一下康熙帝玄烨了。这个8岁登基,16岁亲政的皇帝不仅智擒整拜,还先后剿灭三藩、收复台湾、平定喝尔丹,为中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富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他就能称得上是一位英雄吗?清初的“明史狱”和“《南山集》案”不都是因为他的智昏和迁腐吗?可见,他也终究没能战胜自己。
说到英雄,人们通常都会想到战神吕布。他英勇无比,一支方天画戟打遍天下无敌手。但是,他却为了一个貂蝉而背信弃义,甘负一世骂名,最终惨死白门楼。难道,这就是英雄的下场吗?自古才子配佳人,英雄自然就要有美女相伴。人说“英雄难过美人关”,我说应该是英雄难过自己这一关才对。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却要把罪过推到陈圆圆的身上,让她背负着“红颜祸水”的骂名。倘若没有了陈圆圆,谁又能保证吴三桂就不会引清兵入关了呢?英雄和美人是永远分不开的,因为英雄如果没有了美人,那就不能称之为英雄,因为他少了一个可以把罪责推得一干二净的理由,就会少了一些魄力和一份不顾后果的豪情。
武则天虽算得上是女中的真英雄、真豪杰,却杀子暴虐,是谓之不仁;曹操虽有惊世骇俗之才,却“宁可我负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负我”,为万世唾弃,是谓之不忠;李世民虽成就一代盛世,却是用兄弟的血换来的,是谓之不义;周瑜虽为吴国立下汗马功劳,却只为了一句“既生瑜,何生亮”悔恨而终,是谓之不智…总之,人无完人,英雄也同样如此。
好了,我们不要把话题扯得太远。所谓英雄,不只是骁勇善战,为众人认可,即成为众人景仰的对象。而真正的英雄,不仅要有勇,还要有谋,不善妒,不为名,不为利,只为求得天下太平,万民安居乐业,不愧对自己的良心,仅此而已。
- 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那么素材就是文章的血肉。素材的高下决定了作文质量的优劣。很多同学在考场写作时总感到无从下笔,即使搜肠刮肚拼凑出一些文字,却也是老生常谈,毫无新意,甚至游离于主题之外,极不贴切,其主要原因就是写作材料的匮乏和陈旧。
- 只有长期把自己平时在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点点滴滴的材料储存到自己的作文“仓库”里,到写作的时候,才可以左右逢源、得心应手。其次要注意扩大视野,多阅读书籍报刊,获取更多无法亲身接触的材料。通过精心阅读,考生的材料多了,便不会无话可说,而是能挥笔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