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规范和能动的自由 - 2014高考上海卷满分作文
- 作者先以寓言来佐证自由与不自由的关系转换。接着,自然而然地过渡到人类,先从尽人皆知的自然环境和现象说起,再列举袁隆平、史铁生、霍金和司马迁为例,阐释自由必然要在社会规范与能动的条件之下才可以获得的道理,例证具有典型性。
- 本文行文流畅,结构缜密。作者采取深入浅出的说理方法,旁征博引,娓娓道来,引人共鸣,给人启悟,让人回味,是一篇文质兼美的上乘之作。语言朴实,但充满着论证的张力,具有以柔克刚的功效,给读者以“四两拨千斤”之感。
- 作文开篇即亮出所持的中心论点——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自由和不自由,立意不同凡响,高屋建瓴,继而从辩证的角度加以说理论证,使人信服。
追求规范和能动的自由
一位名人说过,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自由和不自由。自由和不自由都是相对的。在个人选择自由的时候,要受到社会规范的制约,只有在整个社会制度、社会背景、社会规范、社会道德等的框架内追求最大化的个人自由,才是允许的、可行的,否则,就会出离自由,走向限制、约束与不自由。
有个寓言如是说:一群野兽因为桀骜不驯,被囚禁在坚如磐石的笼子里,失去了欣赏山川美景品尝美味的自由和机会,就是因为猎人给了它们更多的自由。之前,把它们放出牢笼,给予它们到处游走的自由,但它们却不守规范,所到之处伤害无辜,摧残生灵,搞得自然、人类鸡犬不宁。因而,猎人不得不将它们收归牢笼,剥夺它们的自由。
动物界如此,人类又何尝不是这样?
当人们没有节制地向大自然过度索取的时候,多种灾害便接踵而至,诸如地震爆发、洪水泛滥、大气污染、气候干旱、奇寒高温等,让人们真真切切地领教了大自然的威力,尝到了因为所欲为的自由而带来的不自由的苦头,这也是人类咎由自取的必然下场。
与此相反的是,一些杰出人物,如科学巨匠、文学巨擘、医学翘楚、艺术大师,还有商界英雄等,他们在社会规范许可的范围内,凭着智慧的大脑,辛勤的付出,大胆的实践,不断的探索,充分施展他们的才能、个性、抱负,在看似不自由、受限制的天地里、领域中,摸爬滚打、矢志不渝,为国家、民族乃至全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受到了人们的敬仰与爱戴。
如“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了实现儿时的梦想,他将“所有人不再挨饿”奉为终生的追求,他与稻田为伴几十年,他以自己的“不自由”,不断创造着水稻世界的新纪录,他为水稻事业执着的追求与奉献,在成就和破解着国人和世界人民吃饭自由的大问题。
如今,袁隆平以自己的才华和不懈的努力,在古老的土地上创造了非凡的奇迹——最早将杂种优势广泛应用于水稻生产。目前在我国,有一半的稻田里播种着他培育的杂交水稻,每年收获的稻谷60%源自他培育的杂交水稻种子。
再比如,著名作家史铁生,他以“不自由”的身躯,自由地驰骋在文学的天空与海洋中,创作出《秋天的怀念》、《我与地坛》等感人泪下、激励人生的不朽篇章;还有斯蒂芬·威廉·霍金,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他是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患者,全身瘫痪,不能发音,可谓很不自由。但他在宇宙论和黑洞领域独树一帜,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积定理,提出了黑洞蒸发现象和无边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统一20世纪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和普朗克创立的量子力学——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为世界科学的发展与进步,带来了无限的自由;司马迁在遭受腐刑的情况下,也是处在异常不自由的境况之下,但他依然写出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为他的人生、精神和理想赢得了自由。
看来,追求规范和能动的自由,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坚守的,也是必须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