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易搜欢迎您 - 轻松快捷 分享智慧

自是故乡月最明 - 爱故乡议论文(2017全国2优秀范文)

发布时间:2019-2-28 10:42作者:陕西考生阅读:1181
  • 内容点评:作者对杜甫的经典名句“月是故乡明”作了别样解读,认为这句诗除了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外,还饱含一种自信。这样不仅引用了诗句,还巧妙地和其他名句结合起来,降低了立意难度,提高了立意效度,颇具高格。
  • 表达点评:文章第二段列举“美国的月亮比中国亮”等七种现象,进而分析指出其危害。第三段先树起“中华文化真的就那样不够自信”的靶子,紧接着对其作了否定。接下来用五个事例有力证明了“中国文化不比西方文化逊色”,从而对“月是故乡明”中透出的文化自信进行肯定,这种破立结合的方法值得点赞。
  • 特征点评:作者的写作视野总聚焦于热点事件,材料非常典型;数字、设问、类比等手法的运用,使论证据分有力,论证无懈可击。

自是故乡月最明

我从不否定“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杜甫对故乡的怀念,但我还是固执地认为,这句诗中还饱含一种自信——一种思乡背景下亲切的文化自信,一种媚外心态下久违的文化自信。

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曾孕育了五千年的文明,但现实中,有人却使劲吹嘘“美国的月亮比中国亮”。于是,年轻人不过春节过圣诞,不买国货搞海淘,连本土生产本地消费的乡镇品牌也要起一个洋名字。洋节日代替了中国传统节日,海淘否定了中国制造,怪异发型颠覆了炎黄子孙“黑头发、黑眼睛”的民族认同,这不能不说是文化自信的缺失。这种文化自信心的缺失,必然助长文化他信力的扩张,表象的背后透露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潜藏的文化危机。

中华文化真的就那样不够自信吗?非也!没有人会相信,一个领导世界潮流几千年的灿烂文明,会一无是处。截至2016年年底,全球140个国家511所孔子学院1073个课堂已经足以证明汉文化的辉煌;在国际气象界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的“二十四节气”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也足以证明汉文化的精准。

根植于农业社会的中国文化,从《礼记》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到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论断,无不强调人的自我修养,都贯穿有热爱生命、追求健康、尊老爱幼、团结和睦、平安吉祥、爱国崇德等精神追求。如果说道德的提高促成了人与人的和谐,那么,“天人合一”思想则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尊重与亲近。让我们骄傲的是,早就被庄子阐述过的“天人合一”思想,被西方提出还不到两百年。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就像桂花不以色美而以香贵一样,中国的文化确实没有给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留下太多西方式的浪漫,但却给那些为了国家而牺牲自我利益的古圣先贤以必要的尊重。晋文公感念介子推忠臣之志,设寒食节以寄哀思;华夏大地尊崇屈原眷念楚国,设端午节以旌其忠。从这层意义说来,谁能说中华文化就比西方文化逊色呢?

在饱受外来文化冲击的今天,能吟一句“月是故乡明”,我自信,我骄傲!

我也深信:自是中国月最明!

高考作文写作点拨
  • 很多考生非常郁闷,一上考场怎么就不见灵感呢?即便有了一点点想法,也好像缺胳膊缺腿了一样。这与灵感的特性有关系。灵感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即其产生具有随机性、偶发性。拿“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一诗句来形容灵感这一特征是最形象了。它还有另一个特征,即稍纵即逝,来得突然,去得也快,大多灵感还一去不复返,甚至连尾巴都不会留给你抓上。灵感的第三个特征,是它很公平。无论是贫民还是权贵,无论是知识渊博的科学家还是文盲,人人都会产生灵感。至于第四个特征,灵感价值的大小也是随机的,不会因为你高贵就让你产生高贵的灵感,也不会因为你低贱就不让你产生高贵的灵感。当然,最终的价值又看你如何把握与运用。要不,是一堆金子;要不,一坨臭狗屎而已(说俗了一点)。总而言之,每个参加高考的同学在灵感方面的待遇都是一样的。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