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天津卷满分作文《兼容并包,彰显气度》(论证突出)
文章以名言精准、论证突出取胜。
全篇在不同位置引用林则徐、哲人俗语、雨果等名言,或导入,或过渡,或总结,理论素材精准而彰显积累的丰厚。考生的语言锤炼,给人一种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之感。围绕“器量的兼容并包和宽容大气”,文章一线串珠,条理清楚;分析蔡元培任用和选拔胡适与梁漱渂,包容大度;历史素材廉颇与蔺相如,鲍叔牙与齐桓公的大度器量,课本素材,引人共鸣,理论与素材相得益彰,论证深刻而到位。文章结尾巧妙联系现实,分析个别学者网络对战、谩骂,实属缺乏大器、难以兼容并包。引人深思,正反对比中突出“器”的重要性,文章观点得意进一步升华。
兼容并包,彰显气度
有一种“器”叫器量,兼容并包,彰显才识气度;有一种“器”叫器量,宽容大气,彰显气度胸怀。
林则徐说过:“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山高万仞无欲则刚。”诚然,唯有器量才能让一个人成就更大,走得更远。蔡元培,被毛泽东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他曾任北京大学校长,致力于科学和民主。在一篇非议中,他能将自己的理论付诸实践,对人才的任用和选拔,他能不拘一格。胡适先生留学归来,并无时间经验,他却大胆尝试,立即聘用;梁漱渂投考北大未被录取,仅凭一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究云决疑论》,便被蔡先生认定是“一家之言”,甚至被破格录用为北大教师。试想,如果没有蔡元培的兼容并包,何来胡适在学术界的发展?如果没有蔡元培的大器识人,何来梁漱渂的大哲学家之成就?伯乐相马,良才知遇。正是蔡元培先生的器量与魄力,成就了古今中外一段佳话。
哲人说:“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见。”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大家都熟知,廉颇的勇猛可谓人尽皆知,蔺相如的谋略却似乎更胜一筹。但两虎相斗,必有一伤。出于国家利益考虑,蔺相如处处避让,何尝不是器量的展示?管仲曾射齐桓公一箭,几乎要了他的命,齐桓公常常为此而伤痛,然而在鲍叔牙的开导之下,依然选择兼容并包,重用管仲为相,最终在管仲的辅佐下达到了齐国称霸的局面!这何尝不是器量的显示?我们折服于齐桓公的器量,更折服于鲍叔牙的器量!
“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里的让便是一种器量,是一种人格上的兼容并包,是一种学识上的知书达理。而如今,一些所谓的学者在网络上公开对战、谩骂,实属缺乏大器、难以兼容并包的表现。奉劝这些人好好想想雨果的劝告吧:“天地专为胸襟开豁的人们提供了无穷无尽的赏心乐事,让他们尽情受用,而对于心胸狭窄的人们则加以拒绝。”
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开篇提到的蔡元培先生,它曾开创过北京大学的优良传统——“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我想,这正是对“器”的较好阐释吧,愿我们都怀有器量,兼容并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