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易搜欢迎您 - 轻松快捷 分享智慧

2018上海高考满分作文《明辨“他需”》(69分)

发布时间:2021-3-30 10:07作者:上海考生阅读:876

现象引入,设疑激趣。在文章开篇,即由身边的现象写起,并对此加以简析,继而又用问句引发读者的思考,具有引人入胜之效果。同时,文章给人一气呵成之感,主体部分紧紧围绕着文题展开驾轻就熟的说理论证,可谓“风起云涌”,结尾在语意上又与开篇遥相呼应,升华了中心。

名言警句,增添文采。看得出,写作本需要丰厚的文化积淀。考生为了证明观点的需要,古今中外的名人佳句信手拈来,举重若轻,同时也为文章的语言增光添彩。此外,多处锤炼的哲理句,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阅卷评分(一类文上)】内容25分表达25分发展19分总分69分

明辨“他需”

“我正被需要着!”“我是有价值的!”这是不少人曾经的内心独白,也是不少人沾沾自喜、自以为是的理由。我们总是自满于“被需要”所带来的认同感,误以为迎合他人所需就是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不过,这究竟是自我激励抑或是自我麻痹?

诚然,在他人的需要面前施展自己的才能,不失为实现自我价值的好方式,但不分黑白就去满足他人需要,或者为了趋炎附势而实现他人的需求,此举无疑是对价值观的一种扭曲。故而,明辨“他需”对实现自我来说尤为重要。

在历史上,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明辨“他需”者即便在自我实现的道路上失败也在所不惜,而未能明辨者即便成功也只是沦为精神的奴隶。

犹记得辛弃疾那句“待燃犀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当时,南宋政府急切需要“主和派”的力量以苟延残喘,续写那本不可能继续的王朝历史。稼轩却依然以“待燃犀下看”的决心主张战斗,虽然,他承受了政府“风雷”般的怒气、“鱼龙悲啸”般的剧烈打压而未能成功实现报国杀敌之志,但他的家国情怀已成为了不朽。反观太宰治笔下的大庭叶藏,则没有辛弃疾那般明辨“他需”的智慧。即便成功博取了每个人的“笑容”哪怕包括讥笑和嘲讽,他最终也只能成为心灵扭曲的精神小丑,如此,又何谈自我价值的实现?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不过,仔细想一想,明辨“他需”对我们而言也并非时时刻刻都能做到,因此,我们不需要人人皆为圣贤,也不需要“终食之间”都擦亮明辨是非的双眼。明辨“他需”,关键是我们能否做到事前审时度势,事后三省吾身。

是的,为需要交流、融入社会的自闭症人群提供社会实践基地的“爱咖啡”创始人曹小夏做到了;是的,为在混乱中已经迷失方向的人类,包括自己,提供反复、透彻、深刻的哲学思考的柏拉图做到了……他们无不审时度势,以智慧的眼光于混沌中洞见光明,于纷杂中抽离出最迫切的“他需”,然后满足“他需”,实现自我。

叔本华曾坦言“要么庸俗,要么孤独”,但我认为这两者之间应另有一层境界:既不是盲从的庸俗,也不是自命清高的孤独,而是明辨“他需”,实现自我的不平凡。

倘个体明辨他人之需,何愁不能实现理性社会?倘社会大众明辨时代之需,何愁不能实现中国梦想?倘各国人民明辨世界之需,何愁人类命运共同体不能实现大同之梦?

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