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如何“说得有理”——议论文“一据八证”方法浅析议论文讲究以理服人,但许多学生往往注重了论据的积累,而忽略了论证方法的积累。
以固定议论文万能事例为例,关于“就例说理”介绍八种论证方法:虚拟法、假设法、引申法、解说法、对比法、因果法、求质法、条件法。加强学生思维、思路拓宽的训练,变定向思维为多向思维,力争使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水平在短期内有所提高。
【万能事例材料】中华民族的图腾——龙在西方被认为是邪恶的,伴随中国经济的腾飞,西方人认为信奉邪恶之神的民族会威胁他们,这种理论甚嚣尘上。06年,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上海市公共关系学会副会长吴友富教授领衔主张废除中华民族的龙图腾形象,另外设立新形象。
一、虚拟法。亮出观点后,为了使观点全面,从侧面虚拟他人观点再加以补充;在论证时,为了使行文有的放矢,虚拟他人观点引出否定对象,有力佐证观点。
【示例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已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示例2】中华民族的图腾——龙在西方被认为是邪恶的,伴随中国经济的腾飞,西方人认为信奉邪恶之神的民族会威胁他们,这种理论甚嚣尘上。06年,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上海市公共关系学会副会长吴友富教授领衔主张废除中华民族的龙图腾形象,另外设立新形象。
也许有人会说,废除就废除吧,此举甚好,可以从此消除中西方的文化隔阂(确立靶子)。但一个图腾能代表一个民族的所有文化吗?如果不能,替换又有何益?如果能,失去了所有文化,失去了一个民族的身份证,我们还能叫中华民族吗?作为民族标志的文化不宜因外人的鼓噪与不满而或改变、或放弃,而应通过双方的沟通、交流,努力让对方了解彼此的文化内涵,进而接受、尊重对方的文化。
【示例3】中华民族的图腾——龙在西方被认为是邪恶的,伴随中国经济的腾飞,西方人认为信奉邪恶之神的民族会威胁他们,这种理论甚嚣尘上。06年,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上海市公共关系学会副会长吴友富教授领衔主张废除中华民族的龙图腾形象,另外设立新形象。
也许有人会说,驱逐这些民族败类,否则国将不国(确立靶子)。此言差矣,一个民族的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是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形成的。泱泱中华五千年,改革开放三十年,三十年对于五千年,何其微小,短时间怎么能让外人充分了解我们的文化,按照不了解者的观点去改变民族文化,更是可笑。依我看,替换大可不必。但这个信息至少告诉我们,我们还有一个重要的工作要做:弘扬炎黄文化,让中国人热爱它;宣传华夏文化,让异国人了解它。
二、假设法。即用假设性的语言,提出形成条件并不存在的假设,并据此推导出一个与事实完全相反的结果,在不同的条件与结果的比较中,揭示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示例】中华民族的图腾——龙在西方被认为是邪恶的,伴随中国经济的腾飞,西方人认为信奉邪恶之神的民族会威胁他们,这种理论甚嚣尘上。06年,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上海市公共关系学会副会长吴友富教授领衔主张废除中华民族的龙图腾形象,另外设立新形象。
如果真的是只大灰狼,即使披上羊皮,仍然改不了内心的恶毒。中国有中国的文化底蕴,有善良的民族本性,更何况一个民族的形象是靠行为来诠释的。只要行为端正,对世界负责,西方国家不但不会认为我们的形象具有攻击力,还会理解它的含义,进而尊重我们的图腾。那些认为中国龙不好的人,是因为他不了解中国的文化。唐老鸦、米老鼠够可爱了、够没有攻击力了吧?即使在美国的所有坦克、飞机、航空母舰等军事武器上都涂上乖巧、可爱的唐老鸦、米老鼠的形象,饱受战争之苦的伊拉克人民看到了也绝对不会有一点点的开心。
三、引申法。由某个论据看到了某种论证方向,然后就这个方向设想出的某种结果引申出去的方法。
【示例】中华民族的图腾——龙在西方被认为是邪恶的,伴随中国经济的腾飞,西方人认为信奉邪恶之神的民族会威胁他们,这种理论一度甚嚣尘上。06年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上海市公共关系学会副会长吴友富教授领衔主张废除中华民族的龙图腾形象,另外设立新形象。
这是洋奴心态在作怪。连民族图腾都可以改,在这些人看来,为了迎合西方、取悦世界,我们还有什么不能改?有朝一日,他们必然会提出改变自己黑眼睛、黑头发的形象,主张“安装”蓝眼睛、红头发(未来发展的可能性)。那时候,美容院的生意大好,只是不知道能不能找到那么多的蓝眼睛可供移植,看来“吴友富教授”替民族着想,不仅仅需要解决好替换民族图腾的问题,更需要解决好“洋特色器官”的储备问题。
四、解说法。叙述事例后,叙述者或者担心对于这个事例的中心,别人认识是否和自己一样;或者担心所举事例较长,所表述的事例跟观点的关系,别人是否跟自己认识一致;或者担心所举事例跟自己所讲的观点关系是否一致。这时选择解说事例,或解说它的中心是什么,或解说它跟中心有什么关系。
【示例】中华民族的图腾——龙在西方被认为是邪恶的,伴随中国经济的腾飞,西方人认为信奉邪恶之神的民族会威胁他们,这种理论甚嚣尘上。06年,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上海市公共关系学会副会长吴友富教授领衔主张废除中华民族的龙图腾形象,另外设立新形象。
民族责任感比学识更重要(点明观点)。一个做学问的人,特别是有影响力的做学问的人一定要弄明白自己为什么做这个学问,要清楚自己的观点代表的是什么,怎么能信口开河。我们社会是尊重专家的,难道这些专家就拿这些来回报培养他的社会?一个思想不端正,没有民族责任心或者责任感不强的学者其科学研究、其学问最终不是促进社会发展。历史上,大凡有大成就,可以不朽的大家无不是对自己民族有着强烈的深厚的感情的。现今我们中国的知识分子、各领域的精英人物愈来愈需要这种感情了。
【解析】这个事例可以说明许多观点,如:西方人的强权、东西方的文化差异、适应形势、数典忘祖、学者的责任等,本段话确定观点后,指出:民族责任感比学识更重要。后文解说的目的在此,这样例子就能很好地为中心服务。
五、对比法。就是所选事例以对比形式出现,并以对比的言论
【注意事项】1、不能仅仅是一个正面的例子,一个反面的例子,两例子堆放在一块。2、可以举一正一反两个例子,同时对这两个例子进一步分析;或者,举一个例子,这个例子里面含有正反两种因素,从正反两个方面加以对照性分析;3、重在分析。
【示例】中华民族的图腾——龙在西方被认为是邪恶的,伴随中国经济的腾飞,西方人认为信奉邪恶之神的民族会威胁他们,这种理论甚嚣尘上。06年,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上海市公共关系学会副会长吴友富教授领衔主张废除中华民族的龙图腾形象,另外设立新形象。
西方人认为龙是邪恶的,我们就要改变民族的神物;而(转折)我们认为龙是神武的,西方人就不要改变认知。同是认知领域的对象,只因为国度的不同,就有了不同的地位,究其实质,还是有些人的奴隶心态在作祟。可怜又可悲的某些国人啊,你难道真的骨头缺钙吗?
第六、因果法。就是抓住论据所述的事实,并据此推求形成原因的一种分析方法。
【示例】中华民族的图腾——龙在西方被认为是邪恶的,伴随中国经济的腾飞,西方人认为信奉邪恶之神的民族会威胁他们,这种理论甚嚣尘上。06年,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上海市公共关系学会副会长吴友富教授领衔主张废除中华民族的龙图腾形象,另外设立新形象。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荒诞的提法呢?因为近代中国,积弱积贫,被西方的枪炮打怕了,现在虽然有了较为强大的国力,但有些人“弱国小民”的心理始终不能消除,动辄以维护良好的发展态势作借口,掩饰自己害怕洋人的脆弱心理。看来,我们目前需要强大的不仅仅是国力,还有国民的心态!
第七、求质法。就是透过论据所提供的现象揭示事物本质的一种分析方法。
【注意事项】一定要准确地抓住蕴含在论据中的本质东西。
【示例】中华民族的图腾——龙在西方被认为是邪恶的,伴随中国经济的腾飞,西方人认为信奉邪恶之神的民族会威胁他们,这种理论甚嚣尘上。06年,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上海市公共关系学会副会长吴友富教授领衔主张废除中华民族的龙图腾形象,另外设立新形象。
龙本身是中华民族活力、进取的象征,西方人认为龙是邪恶之神,我们就去废除,如果废除后,西方人对我们的其他文化仍不满意呢?难道要永无止境的废除下去吗?到那时候,究竟用什么来证明自己的身份呢?也许若干年后,我们的经济、军事等高度发达,但那时,恐怕不应该叫做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应该叫做消融或消失于世界民族之林了吧(本质:只知一味的迎合的后果)!!
第八、条件法。就是在引述一个事实论据后,对其成立的条件作出分析的一种方法,多不以论据中的认识为基准,而体现自己个性化的认识,以求新颖。
【示例1】中华民族的图腾——龙在西方被认为是邪恶的,伴随中国经济的腾飞,西方人认为信奉邪恶之神的民族会威胁他们,这种理论甚嚣尘上。06年,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上海市公共关系学会副会长吴友富教授领衔主张废除中华民族的龙图腾形象,另外设立新形象。
其实一个民族是否邪恶并不是表现在民族的象征物上,而是表现在这个民族的行为上(另一个条件)。唐老鸦、米老鼠够可爱了、够没有攻击力了吧?即使在美国的所有坦克、飞机、航空母舰等军事武器上都涂上乖巧、可爱的唐老鸦、米老鼠的形象,饱受战争之苦的伊拉克人民看到了也绝对不会有一点点的开心。中国龙邪恶,但中国依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国际事务,讲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国与国之间的和平,从来没有像西方有些所谓的民主国家大施“大棒政策”。究竟邪恶体现在何处,不是一目了然吗?
【示例2】中华民族的图腾——龙在西方被认为是邪恶的,伴随中国经济的腾飞,西方人认为信奉邪恶之神的民族会威胁他们,这种理论甚嚣尘上。06年,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上海市公共关系学会副会长吴友富教授领衔主张废除中华民族的龙图腾形象,另外设立新形象。
其实一个民族能否为其他民族所接受和理解,不在于文化上的求同,而在于文化上的交流(另一个条件)。今天,孔子学院在海外的大量建立,不正说明了中国积极奉行文化交流政策的良好效果吗?中法文化年、中俄文化年的设立,不正说明不同地域文化的坚冰正在消除并融合吗?事实胜于雄辩,要让其他民族了解、理解、接受我们,重要的是交流,而不是媚附。否则,在求同的同时也就失去了自我。
以上为针对学生在写作议论文时或缺乏论证,或论证手法单调而写,希望广大中学生能够积极运用,拓展文章的宽度,增加议论文的深度,打造出一篇篇有内容、有文采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