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玉米的好句
玉米经抽穗、吐丝、开花散粉和受粉等过程后,就转到以籽粒生长和成熟为主的阶段了。
大部分玉米成熟的时候是在五六月之间,那时正是遍地生绿、鲜花盛开的季节,空气里面各种味道融合在一起,吸一口,你会深深为之陶醉。
每年春夏之交,在山地沟谷、田边地头、农户房前屋后,随处可见它们一杆杆、一簇簇,或亭亭玉立,或傲然挺立,连成一片片青纱帐,生机勃发。
在全世界范围内,玉米的种植面积仅次于小麦和水稻,居栽培作物第三位;籽粒的总产量仅次于小麦,居第二位;单位面积产量则居谷类作物之首位。
雾气一点一点散开了,露出远处山上齐刷刷的包谷;这些包谷被镀上了淡淡的金色,随着越走越近而一点一点明晰起来,耳边又响起包谷叶子被风吹动的沙沙声。
玉米是雌雄同株异位,雄花先熟,异花授粉的作物;雄穗俗称天花,为圆锥花序,雌穗为肉穗花序;异花授粉是指果穗上有95%以上的籽粒接受其他植株的花粉而结成的。
描写玉米的好段
玉米,学名玉蜀黍,俗称玉茭、包谷、棒子等,起源于美洲大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把玉米带到了西班牙,随着世界航海业的发展,玉米逐渐传到了世界各地,并成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我喜欢包谷田。依着山,一层一层整齐的种着。长得很高,伸张着细长而有着细密绒毛的叶子,微微迎着风向我招手。叶子上有很多蜗牛,长的出奇的大,我把它们捏起来,看它们怯懦的收起触角。这里的包谷从不打农药,叶子有些也残破得很。可是那些包谷们却很旺盛很精神的活着,顶上有长长的毛,像婴儿柔软的头发。
有时候在田边小路,看着那一片一片一望无际的玉米地,秀颀(qí)的玉米秆子,随风舞动长长、柔柔的绿色叶子,思绪一下飘得好远好远,觉得面前的根本不是一株株玉米,而是一位位姿态婀娜、长袖善舞的宫女,又像是饱经苦难又无私伟大的母亲,我们种植了她们,她们又养育了我们……也许在血液里我们早就分不清彼此。玉米是这样,甘薯也是这样,我们也是这样……
对包谷情有独钟,是因为老家地处旱山村,我是吃着包谷糊糊和苞谷馍馍长大的。儿时吃烧包谷的香甜滋味,一直牵动着我的心弦。在包谷初熟之际,征得大人同意,在自家自留地头掰一个嫩嫩的包谷棒子,撕去外壳和缨须,直接放到灶孔当中,或埋在火炭灰里,任柴火烘烤,只需三五分钟,包谷棒子开始焦黄了,透出一丝丝热腾腾的香气,随即抓在手里吹吹拍拍,急急忙忙剥嚼起来。那味道,那惬意,用现在的时髦话说,好爽好爽哟。
土家人收获包谷也很辛苦。中秋时节,包谷成熟了,为了不致在连阴天霉变,必须趁天晴赶着收完几千上万斤包谷。总是每天早早下地,由老幼把包谷棒子(带壳)从梗子“腰间”掰下来,由青壮劳力一筐子一筐子背回家去。晚上,一家人回到家,辛苦了一整天的家庭主妇还得上灶做饭,其他人也不得休息,都围在苞谷棒子堆旁,一个个地将壳撕开,扭下,往往干到深夜还不得完,困了、累了,总以山歌来打发疲劳和困倦,等到撕完、扭完,已是深夜,才得以休息。
看玉米是否成熟其实有一个诀窍,就是看玉米须子(我们那里俗称包谷胡子,就像是玉米的“胡子”一样,够形象了吧)的颜色。刚刚长出来的玉米的须须是白色的,像婴儿才出生时候的白嫩白嫩的皮肤;然后就是淡黄色;稍稍成长后,玉米粒里鼓满汪汪的水分,这个时候玉米须子就是红色的了;再过后玉米成熟了,玉米须须的颜色就是红黑色;最后玉米彻底成熟时也就是老掉了的时候,它的颜色就变成了黑褐色……父亲告诉我,这一切生长的过程就像是人活着这一辈子,从少到老,从生到死……
虽然土家人种植包谷累,收获累,保存累,但它毕竟是土家人的宝贝。在它们还未成熟时,嫩棒子煮来吃,清甜清甜;烧来吃,又香又甜;制成窝窝头烤来吃,又酥又香;熬成糊糊吃,则又是一番风味。嫩壳叶、嫩梗子则是牛羊过冬的主饲料。由于包谷籽富含蛋白质,又富含抗癌物质,因此以食用包谷为主的土家人往往身体很棒,而且几乎不患癌症。枯壳、枯梗子铺在床上,是土家人的“席梦思”;垫在牲口栏里,则是牛羊的暖窝;牛羊吃下的剩料还能被“沤”制成上等农家肥,为来年洋芋、麦子丰收打好基础。
我一直会产生一种奇怪的联想,觉得我的外公是一株包谷。外公黑瘦矮小,精干。明年就80了,却还是背着竹篓去摘玉米。他走在包谷地里,很难让人发现,只有察觉到他炯炯有神的眼睛闪烁的光,才会发现他的存在。很奇怪的,好像只有在包谷地里,他的眼睛才会如此有光彩。他轻轻摩挲着包谷,查看它们的长势。剥去残败的叶子,清理下面的杂草。有时候阳光透过包谷的间隙撒在他的身上,他的衣角与包谷叶子一起飞扬,我会惊觉他的生机。是不是这片包谷地有着不一样的神秘力量,能使一个古稀老人散发不一样的活力?
只要我们在平时注意积累摘抄关于玉米的好句好段,辅以正确的运用方法,写一篇描写玉米的好作文就不再是困难的事情,希望对您写粮油作物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