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的目的在于运用,而不是为了阅读而阅读。如果只是机械地积累,而不能够运用素材,就好像守着巨大的粮仓却面临着饿死的结局。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扼腕叹息的呢?不知道运用素材大致有这样的情况:对素材没有全面的认识和多角度的审视思考;素材嵌入文章时显得生硬,同时与文章欠缺连贯性。
面对积累的素材,学生应该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才能有所创造,有所进步,达到提高写作的目的。
一般来说,巧妙而不落俗套地运用已有作文素材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开门见山
将最优美的句子、最有力的观点、最深刻的思想运用在文章开头处,以起到开门见山、亮出观点的作用。“万事开头难”,一篇作文的开头很重要,也很有难度。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将素材库中积累的富含哲理、带有启迪性的语言作为题记或者正文的第一句话,这样不仅能够让阅卷的老师有深刻的印象,还能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在开篇就确定主旨,避免偏题。例如优秀考场作文《我最喜欢的一句格言》:
我们学校的校园里张贴着许多格言警句,我最喜欢的是其中的一句“有志者,事竟成”了。这句话出自《后汉书·耿传》,意思是说,有志气的人,事情终究能够成功。这句话也告诉我们,一个人无论做多么艰难的事,只要有雄心壮志,不懈努力,就能够成功……我总是把这句话工工整整地写在我的日记本的扉页上,作为我的座右铭……
小作者一开头便引出我最喜欢的格言,引领全文,点明主旨,相比那些开篇唆唆,让人读来一头雾水的文章,这样的作文就很容易脱颖而出了。
2.打破常规
有的时候,打破常规,以逆向的思维看问题,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写作文也是这样,要敢于提出自己与传统和世俗相悖的观点,以新眼光、新观点来分析、评价事物。
比如上面提到的格言“有志者,事竟成”,运用逆向思维可以说成“有志未必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以说“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异想天开”可说成“异想才能天开”等。
有意识地运用逆向思维,可以使作文标新立异、以奇制胜。但是运用逆向思维必须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所提出的观点要与众不同,是别人没有提到过的;二是所提出来的观点要合理,经得起推敲;三是不要试图对任何素材都采用逆向思维,如有些容易造成违背社会道德伦常的话语则不适合采用逆向思维。
3.灵活变化
每一个素材都会有多方面意义,可以从不同角度灵活阐发,以最大的限度发挥素材的作用。这样的文章读起来才不会平庸无力,令人心中生倦。而要从多角度灵活运用素材,就必须在遣词造句上多下工夫,可以使用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的方法,或者巧妙使用修辞手法、灵活调整句式等方法改变这种状况。
比如当我们要描写一个场景时,可以先在头脑中或者草稿纸上进行简单构思,搭建出骨架,然后再一步步添加形容词、拟声词等词语,以让这个场景变得形象起来。如:
记得有一次,在姥姥家吃饭,我觉得糖醋鱼烧得挺好吃的,就随口说了一句:“糖醋鱼挺好吃的,以后要是天天吃就好了。”妈妈听了,很兴奋地对我说:“你要是喜欢,每次回家我都给你做。”
经过加工后的场景为:
去年春节,我在姥姥家吃饭。糖醋鱼就摆在我的面前,那种滋味诱惑着我,不知不觉间,我把糖醋鱼消灭光了!等到意识到这一点时,我的脸红得像关公一样。母亲打破了尴尬的沉默:“姥姥的手艺实在太高超,你看……”说得姥姥心花怒放。在回家的路上,妈妈悄悄地对我说:“你要是喜欢,每次回家我都给你做。”
以上的素材经过对场景的加工和细节描写上下了工夫,不但有符合生活真实的对话,还有了人物的心理活动。
4.组合排比
组合排比不仅是一种修辞的手法,还是一种运用素材的方法。它不是单纯地堆积同类的材料,而是于同一段落中共同表达主旨,对同类材料作出精要的表述。这种运用材料的方法的好处是材料充实,在取得良好修辞效果、增加文章文采的同时还有理有据,具有说服力。
如下面这段文字:
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幸福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收获;幸福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幸福是“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追求。
作者用组合排比的方式将诗词这种素材运用得恰到好处,也很好地诠释了作文的主旨。
在积累与运用这一类的好句好段时,我们尤其要注意的不是其中的精彩词汇,而是整体的句式结构,对同样材料的巧妙运用。
除了上面介绍的方法之外,我们还可以运用对比映衬、旧材新用、故事新编等方法。无论采取哪种方法最主要的是要多方面、多层次地运用素材,才能打动阅卷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