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作者“想长大”又“不想长大”的矛盾心理,在文章里表现得很自然,很恰切。作者向全社会,向成年人提出了一个严肃的话题,而这个严肃的话题巧妙地表现在轻描淡写的“告别儿童节”里,这是文章的高明之处。
作者所讲的关于爱的故事,动人、曲折,故事结局出乎意料,但也合乎情理。作为一个中学生,对材料的再加工,对主题的别出心袭的表达,确实显示出较高水平。
文章几乎没有什么情节,展示的是丰富的内心世界里的伤感、无奈。长篇大段的描写和内心表白,被小女孩的“看哈书”、“要石子吗”的发问穿插分割,消解了伤感和无奈,感受到周围世界的温暖。
“沉思之春”里的隐约意识,“灼热之夏”里的一个声音的提醒,“苦闷之秋”里我的省悟,“忏悔之冬”里我的觉醒,结尾揭穿谜底;失去了童心,寻找纯真、善良、诚实。
文章以菊花香茶为线索,完成了对小女孩的形象描绘,篇末甜甜的童音使文章要然而止,铿然点题。文中夸张手法的运用,茶亭环境的描写,都显示出作者较为深厚的语文功底。
前几则是实习生活的真实报道,人民生活的提高,人际关奈的融洽·……一个个广角镜头交相出现。后一则是实习感受,见解透辟,议论深刻,深化了主题。一组日记,由叙述到议论,浑然一体。
一次旅游,一次作画,作者赋予美更深的含义,题目寓意深刻,值得反复咀喻。叙述详略得当,清晰自然,文末议论商短精辟,勾画美,发现美
文章由小河、大海写到有着大海一样胸怀的人,联系紧凑,行接自然,浑然天成。文章写海,又不段段、句句重复海,似乎游离于海之外,但内在的联系更紧密。哲理般的对话,灵思飞动的想象,充实了文章的内容。
作者以抒情的笔调,细致生动地描绘了一片树叶的荣枯轮回现象。后两节是议论,是作者从这种现象中得到的对于生命的感悟。本文正是记叙文中议论经由“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一途径达到“深刻透彻”的典范。
以小草喻人生,从小草的生机勃发里,盛赞主人公同命运的抗争与突围。几个段落的开头分别写小草顽强生长、繁茂的情态,而缩接着的笔力,仍在描状主人公的心路历程和攀登实践。随着季节的推移,小草点缀了大地,这位失明的青年,也终于实现了自身价值。
用抒情化的方法描写和记事。开端的描写在老井,接下的记事在爷爷,老井和爷爷成为故乡的特色风景和历史变迁的见证者。作者的自我感情始终熔铸在故乡的那口老井和爷爷的故事里。
家乡的秋中的好几个段层,先用简明洗炼的语句提摄,再行细致的描绘。如“家乡的秋夜是美丽的,尤为动人的是月色”、“家乡仲秋的晨昏。更是我的所爱之最”等,均是段层的起始语,也是文章行文的线索体现。
为了沟通海这边和海边的亲情,文章一层层地在深化作者的情思:看到海对面飘来的雾,心想要揭开这一迷障;听到船民向彼岸的呼唤,心想着如何走向那边。于是,终于生出一个怪念头来……
本篇高一社会人物描写获奖散文,概括地突现这一人与物的现实形象,以下用追忆的形式,使这一人与物的形象复原和故事化。追忆的语言简繁适度,着力于人物命运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