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蛮其精神,文明其体魄高中作文800字
毛主席早就说过“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现在的学生太弱;有的说,人家到学校是去学习的,军训弄得一个个黑不溜秋,像是一群野孩子
迸生命激情,绽野性之花
陈年喜先生曾说:“再谦卑的骨头里,也流淌着河流。”人们对激情事业的向往是与生俱来的,正是这份对未知的向往、对新事物的渴望、英雄主义式的热情,在我们平淡的生活画布上宕开了浓重一笔。
《死亡诗社》中有一句:“我们写诗不是为他好玩,而是为他饱含了生命所应具有的浪漫、激情、野性。”这样的“野性”,在当今时代却似无安身立命之所,消匿于专注学业而日趋文弱的学生当中,追求“文明”而对“野性”弃若敝屣的批判家中,“未到30岁就死去了”的空心病青年之中。
然,以我观之,“野性”不应在平和无澜的时代浪潮中日渐消弭。野性,即人类演化数千年仍保留的攻击性、自由性:它不同于“兽性”,不仅仅是生理层面上的生存本能,还融合了人类所特有的精神追求、生命信念,因而可以说是“人性”与“兽性”调和后的产物。它有别于《百年孤独》中马孔多未开化式的野蛮,更侧重于强烈的生命意识而非粗鲁的原始行为;有别于巴尔扎克笔下“利己主义的渣滓”,聚焦于个体广阔人生的探寻而非个人利益的攫取——正因野性所富有的激情与通达的自由度,才有了毛主席“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炽烈呼告。
事实上,精神之文明与体魄之野蛮并不冲突,而是两相圆融,相辅相成。当此长河奔腾、万物勃发的新时代,信息更新之迅速、技术迭代之频繁,固然要求我们提升学习能力、提高精神状态,但一味地专注于头脑锻炼,只能落得成为学习机器的下场,在自我设限中越陷越深,找不到自己的价值与意义所在。人生须有放手一搏的勇气,需要挑战自我、抵抗劳顿的毅力。正如马尔克斯所说,“唯有感受过身体的苦痛,才能更好地驰骋于精神之疆域”。
军训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锻炼体魄,而更在于借劳顿的训练、严格的要求激发在学生目中已渐趋消弭的“野性”,这份不服输、敢拼搏的生命力量和内在自由,是无论精神抑或物质领域都不可或缺的生命激情。
当此日征月迈,时盛岁新之时,我们当唤醒内心的野性力量,以热情进取、敢于冒险之姿,驰骋于激情四射的生命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