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高中作文800字《哭墙之恸》
历史上的成败固不可追怀,毕竟是一层喟叹一层灰了,但耻辱呢?
今年的中秋节,本不该再有声声炮竹,但我看见了什么?鲜花的充斥,充斥得不留下一丝苍白的追思;笑容的飞扬,飞扬得消逝了一滴隐约的哭泣。今年的秋蛰喑哑,今年的秋月愁楚,当一切喧嚣沉息时,能为那74年前的国魂祭以哀思的,怕只有那一觞清泪,一壶浊酒,哀而近伤,啜而欲泣的秋月了吧。
民族之辱,真的可以淡然成这样了吗?
不可以!
一个民族的沉重对于一个人来说固然背负不起,但又能放得下吗?
国愤是泣血的十字架,萦绕着千年的哀魂。它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荒芜,是“神州病骨似秋草,六朝古道啼血鸟”的凄恻,更是“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悲凉,更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的慷慨,是耻辱和耻辱中的铮铮。
一个民族的耻辱,一个民族的愤怒,使每一条静默的路变得斑驳,每一条染血的河变得肃穆,每一座藏魂的山变得苍黄……
即使是太平盛世,即使是歌舞升平,难道就可以漠视柏林集中营的哭诉,南京雨花台的呜咽了吗?不!我们活着,活在前人遗赠的土地上,不是为了吃食,不是为了工作,不是为了挥霍生命的琼浆,是为了做一个真正的人。一个真正的人,起码要活得庄重,活得尊严,活得骄傲。他的庄重和尊严,正是源于对血雨腥风的心恸,对惨绝人寰的惊悸,对国耻的珍重和记忆,他是骄傲的,正是因为他有着一个梦想,一个神圣的渴望,一个历经千年的呼唤……
但是,面对日益陌生的土地,我还能说什么,还能制止什么呢?我无法否认这或许就是历史“前进”的一种方式,但是一百年后,当我们也成为了历史,如果后人这样评价我们:“曾经有一群人,他们是迷惘的一代,他们没有梦想,没有激情,没有伟岸。”那我们如今还何颜活着?
9月18日是今年的中秋节,听说那天南京的哭墙边落寞地伫立着一群遇难者亲属,那天的哭墙也许哽咽了吧,它哽咽的原因,或许并不仅在于74年前的旧事。
我希望,希望有一刻,漫天的白菊会怒放在累累白骨之中。
我希望有一刻,千年的亡灵能在肃静中安息。
我希望有一刻,夜月朦朦,在哭墙下,素昧平生的你我在溶溶烛光下促膝,让心伤迸裂,让心恸溶入泣泪而喷薄入大海,摆脱自我的存在,在呐喊中得以永生。
那时的哭墙,也许不会再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