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学生李明的身份,写篇发言稿,和他们谈谈你所理解的“这很中国”作文范文及解析
总有一些时刻,有一些人和事、景和物,会让我们由衷自豪地说一句:“这很中国!”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飞檐翼角,雕梁画栋,这样的建筑很中国;兵马俑惟妙惟肖,“铜奔马”的飘逸俊美,司母戊鼎形制雄伟,这样的艺术很中国;一道白色闪电穿山而过,向晨光问好,与晚霞拥抱,这样的速度很中国;小巧玲珑的小笼汤包,皮白肉嫩的盐水鸭,鲜香麻辣的辣子鸡,这样的美食很中国;若有战,召必回;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这样的守护很中国……
在你心里,什么最能代表中国?什么样的人物或场景,会让你觉得“这很中国”?国庆期间,恰逢你所在的学校迎来一批前来旅游的外国学生,请以中学生李明的身份,写篇发言稿,和他们谈谈你所理解的“这很中国”。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这很中国发言稿800字李明作文
华夏文化倍灿烂,兼容并包共发展
亲爱的各国同学:
你们好!征棹溯华夏洪波,江上粼粼闪闪,她不仅容纳了千万条支流的底蕴,也成就了源流的千万亿个美好风光。从前,她展现了泱泱大国之风范,海纳百川,而今,她亦是承袭着大国的辉煌,攀临顶峰。山高水长,中华文化永昌。
华夏文化,兼容并包。你可还记得丝绸之路?它立于沙漠,留于羌笛之间,风沙虽漫漫,商旅亦前行,它面向了西域诸国,送出了丝绸铜瓷,带回了蒲桃良马,传出了儒家学说,领回了佛教思想。事物及学说,便就在这条传奇之路上,来回交往,它繁荣了汉代,又见证了唐朝的兼容并包,成就了昭君出塞,又引着玄奘西行。而或敦煌一城,你可见辉煌壁画?它孤独地存于古道,静默了多少年,可那涌动着的热流,从未消磨。一曲霓裳羽衣,荡漾了多少情思,一手琵琶反弹,又凝了多少心思,千佛于此,难怪如此庄严。若说丝绸之路是文化传递的形式,那么敦煌莫高窟就是文化交融的体现,更是其价值的实质所在,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又将中华内涵糅入其中,却丝毫没有违和之感,如此绝妙,唯我无双。这样的丝绸之路,很中国。
华夏文化,引领世界。你可还记得那紫禁城?满宫的红墙黛瓦,墙高瓦脆;而神兽立于飞檐之上,形态各异,无一不寄托着对未来的期盼;若说服饰配饰,那点翠娇嫩,钗头高贵,“凤凰于飞,翙翙其羽,亦集爰止”,不由得神往那后宫佳丽,而牡丹国色之美,自是非同一般。那时,故宫引得多少西方国家向往,他们不惜代价,派人前往中国,单单是那满宫琉璃之瓦,便知晓此行不虚。而中国文化也领着世界的时尚潮流,英国的红茶,贵族的扇子,哪一个不是出自于中华?火药、造纸术、活字印刷术和司南,哪一个没有为世界带来影响呢?而现在,越来越多的服饰上有了龙凤图腾、鸟鹤起飞,中国艺术文化,正影响着世界。这样的紫禁城,很中国。
“居东方,引领全世界,划时代”,这正是中国现在文化的发展。国外友人开始学习中国话,甚至将中文纳入了正规升学的考试中;又有不少人,开始学习中国的二胡、古筝,热衷于音乐文化。中国人也不例外,学习多种国外语言,也学习钢琴、吉他。我们接纳他们的文化,他们享受我们的文化,互相繁荣,互相发展。这样的文化交流,也很中国!
“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我们以礼仪文化待世间事物,欢迎所有文化的进入,也于此发展我们自己的文化。而我相信,中华文化也会因此而无比昌盛。因为,这很中国!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感谢聆听!
事例充沛,可读性强。作文先后列举丝绸之路、敦煌莫高窟、紫禁城和中国乐器等多种中国文化的代表,而且材料安排有近有远,有张有弛,读起来非常舒服,作文也显得充实饱满。
观点清晰,逻辑严谨。作文提出了两个小论点,“华夏文化,兼容并包”“华夏文化,引领世界”,紧扣材料阐述观点,结构非常紧密,而且作者没有忘记将视点落在现实生活当中,联系实际,更能和读者产生共鸣。
语言优美,感情充沛。这篇作文很多句子写得很生动也很凝练,比如说“满宫的红墙黛瓦,墙高瓦脆;而神兽立于飞檐之上,形态各异,无一不寄托着对未来的期盼”,虽然是对现实的描写,但是作者也融进了一些自己的感情,借用神兽表达自己的期盼,自然不突兀,很巧妙。
这很中国的发言稿800字作文范文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样的人权理念很中国
亲爱的国际友人:
你们好!
我是中国学生李明,欢迎你们来我校游学参观。今天我与各位交流的主题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样的人权理念“很中国”!
亲爱的朋友,这几天恰逢中国的国庆长假,中国迎来了新冠疫情在全球扩散以来的最大旅游热潮,你们可以和中国人民一起尽情享受假期生活,没有隔离和恐慌。你在中国大地上走一走,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飞檐翼角,雕梁画栋,这样的建筑很中国;兵马俑惟妙惟肖,“铜奔马”的飘逸俊美,司母戊鼎形制雄伟,这样的艺术很中国……
但是,今天,当下,我想和世界说:“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样的人权理念“很中国”“最中国”!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二战以来人类经历的最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也是世界各国面临的一次“人权大考”。生命至上,重于泰山。中国顶尖院士团队奔赴一线指挥抗疫,300多支医疗对接力上阵,火神山、雷神山在十天内建成……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每一个感人细节都诠释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人权理念,这很中国!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社会各界以自己的方式支援武汉,这很中国!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疫情之初,社会各界竭尽所能对湖北伸出援手,一辆辆大货车,一节节火车箱,齐聚湖北大地上。其中有衣食住行等必不可少的生活物资,有稀缺缺的医疗仪器,口罩、酒精消毒液等保障性物资,也有负压式救护车这样的神兵利器……“河南嵩县十万斤大葱支援武汉、四川人民60吨蔬菜支援武汉……派专机接回滞留海外的公民;患者高昂医疗费用、国家买单”……世卫专家感叹:若我感染,希望在中国治疗!当然,病愈后可以遍游中国。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14亿民众自觉自愿居家隔离,这很中国!
亲爱的国际朋友,英国学者说:“中国从一开始就深刻理解什么是真正影响人们生活的人权。相比刻板、肤浅的‘人权’概念,活下去更重要。”中国有句古话,“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中国民众深知生命就是自己的青山,只要生命在,一切都可以从新再来。14亿人自愿自觉居家隔离,自觉自愿佩戴口罩。“生命如露如电,我们仍然可以坚定地选择‘有序’和‘有情’。”朋友们,世界上再没有第二个中国。
朋友们,疫情没有国界,生命至高无上。各国人民都应该摒弃傲慢与偏见,树牢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携手抗疫,共克时艰。最后祝愿大家在中国安全地饱嘴福、饱眼福、饱耳福……然后想一想在你的眼中、心里,什么最中国。
谢谢大家,我的发言完毕!
这很中国发言稿作文怎么写
审题
限制性
1.真实情境限制。这则材料的引导语是:总有一些时刻,有一些人和事、景和物,会让我们由衷自豪地说一句:“这很中国!”然后以建筑很中国、艺术很中国、速度很中国、美食很中国、守护很中国,来向考生进一步阐释引导语并给出可以思考的方向。最后提出问题:在你心里,什么最能代表中国?什么样的人物或场景,会让你觉得“这很中国”?考生可以挖掘自己心中最有价值的人、事、场景,然后去表述其为什么“最中国”即可,继而传达出自己对国家的独特情感体验。
2.典型任务的限制。考生必须回答的问题是:“在你心里,什么最能代表中国?什么样的人物或场景,会让你觉得“这很中国”?引导语部分限定写作背景为国庆期间,考生的写作身份是中学生李明,写作对象是一批前来旅游的外国学生,写作文体为发言稿,考生要有对象意识、交流意识和场景意识。
3.价值判断的限制。材料体现的价值观是:青年学子应该了解中华文明,关注现实生活,关注祖国发展建设,思考中华文明的独有魅力。“很中国”是要品读“中国味儿”,是称赞,是肯定,是讴歌,是讲好中国故事。这就是要树立文化自信、民族自信、道路自信,以一种饱满开放的姿态向国际展示盛世之下的中国。并将这种自信融入自己的血液,使之成为自己学习、生活的精神动力和源泉。
开放性
1.立意角度开放。“很中国”的内容比较丰富,立意角度不固定,考生可以根据平时储备,自行选择适合自己写作的角度。比如可以写中华灿烂悠久的文化,可以写抗疫期间中华儿众志成城的精神;可以写中国科技的发展;还可以写家和万事兴等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等。
2.联想思考开放。可以直接运用材料中提供的素材进行延伸写作,也可以在材料提供的素材基础上联想发挥。例如,由建筑联想到中国故宫的建筑艺术;由兵马俑的惟妙惟肖联想到敦煌壁画的审美情趣;由高铁可以联想到港珠澳大桥、华为芯片的自主创新;由小笼包可以联想到中华饮食与文化等等。
3.写作文体开放。题目要求明确文体,即“文体特征要明显”,考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但是不管是写议论文、记叙文,还是写散文,都应该做到主旨明确、思路清晰。
解题
本题属于材料作文,重点培养考生的家国认同和文化认同意识,符合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旨在考查价值观和理解材料、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先总的提出一个情境假想:某个时刻由衷自豪地说“这很中国”,而后举例从不同方面解读“很中国”,最后落到考生心里最能代表中国的是什么,这也是考生思考立意的落脚点。实际上,题目就是要求考生以一种自信、友好的态度与国际友人交流,传达自己的民族自豪感、增加自己的民族自信心。本题目命题逻辑有类于2017年向外国青年介绍中国的高考题,但限制性进一步收紧,思维难点在“最”和“很”二字上。
这很中国作文立意
切题立意:
1.高铁,这样的速度很中国!
2.四合院里最中国。
3.尝一尝小笼包、品一品中国味。
4.中国字,很中国。
5.这样的守护很中国。
……
偏题立意:
1.进步中的中国。(突出的是“进步”,不是“很中国”)
2.中华美食。(突出的是美食,而不是中华美食“很中国”)
3.创新是民族的动力。(没有体现“很中国”)
4.悠悠中华文化。(泛化写作,没有找到具体的切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