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60、70后生于物质匮乏的年代,他们有较强的忧患意识材料作文范文及解析
有人认为,60、70后生于物质匮乏的年代,他们有较强的忧患意识,驱动他们的是“贫穷动力”,他们更像是“登山者”。追求的是“会当凌绝顶”式的成功;而90、00后生于物质富足的年代,他们自我意识强,驱动他们的是“嗨动力”(兴趣爱好),他们更像是“探险者”,向往的是“一路风景一路歌”式的生活。
60、70后时常困惑:为什么当年能够激励自己奋斗的,却激励不了年轻一代?
90、00后时常困惑:为什么自己的想法往往得不到上一代的理解和支持?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为他们解“惑”。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理解上一代和下一代思想的作文
于时代之壑上架起理解之桥
90、00后不理解60、70后“贫穷动力”,60、70后也不支持90、00后的“嗨动力”(兴趣爱好)。其实彼此应该互相理解,让理解之桥架起时代之壑。
60、70生于忧患。
六七十年代,我国正处于一穷二白的忧患之中,此时出生成长的60、70后最大的梦想是摆脱贫穷,“贫穷动力”塑造了他们“登山者”般默默奋斗、不懈努力的精神。如让全世界为之赞叹的屠呦呦,带领着她的团队,持之以恒地在古籍中查询着古人的点点密方。她带领着国队以“攀登者”的精神最终取得成功。无独有偶,素心托高洁的张桂梅,为了改变乡村孩子的命运,默默奉献,呕心沥血。
90、00后,一路风景一路歌。
一根竹笛,一身道服,一个个跳动的音符,这位女博士——孟晓洁,成功让全世界跪倒在她面前。被她的笛声所征服。一曲《权御天下》不仅让外国人感慨“这不是真的吧!”还给国人增加了民敬自信。故宫、笛声、道服、美人,四者结合在一起扬中华之威,示中华之自信。而在巴黎街头弹奏古筝的女孩张珊,同样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让外国人感受中华魅力。时代之光,让我们更能在物质富裕的今天看到祖国文化的灿烂,90、00后的我们也能找到自己的光点。
谁对谁错?孰是孰非?
其实,两代人都没有错,都做得很好。60、70更像是“登山者”,追求的是“会当凌绝顶”式的成功;90、00后更像是“探险者”,向往的是“一路风景一路歌”式的生活。其实两代人都有错,错在互不理解。唯有理解彼此所处的时代,才能更好的理解对方的追求。试想,若90、00后生活在六七十年代,也会成为艰苦奋斗的一代。60、70后若富生富长,也会为了自己的爱好兴趣来一场属于自己的精神探险。倘若你有什么不解,就请看看日新月异的祖国。
当然,我们不只要互相理解,还要懂得包容对方。老一代应该接受新一代的敢想敢为、以兴趣为指针的探险模式;新一代也应该学习老一代脚踏实地、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样彼此间才能不再有不解和困惑。
长江后浪推前浪,新一代、老一代,应该互相理解互相包容,让理解架驻在时代沟壑上,让彼此携手共进,不再困惑。
有人认为6070后生于物质匮乏的年代作文
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重点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同时也引导考生思考成长问题。本题首先在材料部分叙述了两代人的不同人生追求,而后由此引出了两代人的困惑:上一代人也不理解、不支持下一代人的想法,下一代也不接受上一代的奋斗经验。这不仅是两代人价值观的不同,更是时代发展进步的产物。题目内容贴近考生生活,考生有话可说。
审题:
1.关于材料:
(1)60、70后(姑且称为“前浪”)要解决问题是创造更好的物质条件,摆脱贫困;
90、00后(姑且称为“后浪”)要解决的问题是满足自身的精神追求。由此可以看出,时代不同,每一代人面临的困境不同,要解决的问题与追求的梦想也就不同。这种不同,在于时代对人的影响不同,人对时代影响的回应方式不同,但是也有共同点:精神基因。
(2)两代人的困惑:“前浪”不理解自身的奋斗动力为何激励不了“后浪”;“后浪”
苦恼于自己的想法无法得到“前浪”的理解。两者不能相互理解,本质是彼此团于自身的时代,缺乏换位思考,未曾发现彼此的共同点。
2.关于任务:
(1)引发的思考:对两代人彼此困惑的理解;不同的时代,追求的本质并未改变。
(2)“为他们解‘惑’”:发现不同时代中彼此的相同点。
3.立意:立足时代,换位思考,相互理解,彼此尊重,互勉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