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行有所止,言有所界,边界是个体成长的保护墙作文范文及解析
有人认为:“行有所止,言有所界,边界是个体成长的保护墙,边界感是一个人最好的修养。”也有人认为:“融而后通,破而后立,要敢于打破边界、多向融合,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行有所止,言有所界作文800字
边界感是一个人最好的修养
边界感是一个人最好的修养,我们都应守住边界。
每个人需要有自我的边界意识,即使父母和孩子之间,也是有边界的。亲情不是占有,而是彼此尊重。父母要给孩子成长空间,让孩子学会成长与独立,不要打着爱与关心的名号干涉孩子的生活。尼采曾说:“要清楚自己人生的剧本:不是父母的续集,不是子女的前传,更不是朋友的外传。”足见自我边界对框定自我的重要性,如若没有自我的边界,没有自我认定的价值观和原则,那么便如孔子口中的“乡愿”一般,成为道德之贼,无思想无立场,与烂泥无异。(引用尼采的话谈自我“边界”意识。)
边界感是一个人最好的修养,我们都应守住边界。
人与人之间亦有边界。每个人拥有自我的边界之后,人与人之间也必定出现界线,而这样的边界往往是个人的底线,神圣不可侵犯,如国界一般。如果缺乏边界的意识,随意践踏自我与他人边界,哪怕你是皇帝,也要懂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否则,即使你金城千里,一样叫你身死人手,为天下笑。粉丝追星原本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但若是分寸感和边界感的缺失,便会在追星的途中迷失自己,越活越逼仄。恰如胡适所言:“你不能做我的诗,正如我不能做你的梦。”(引用胡适的话谈人与人之间应有“边界”意识。)
不光要守住人与人之间的边界,还要守住人与法规间的边界。
走路行车要遵守法规,比如不能闯红灯、酒驾、无证驾驶……只要你越了界,自然有法律来惩罚你,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价;乱扔垃圾,也会触犯了法律的边界,上海已经出台了史上最严的垃圾分类处理规定;公民要依法纳税,范冰冰不依法纳税被巨额罚款;公职人员不可以公车私用,更不可以权谋私,工作日不可中午饮酒;疫情时代,人与人之间有三米的距离,倘若带着病毒乱跑,监狱的大门就向你敞开。即使网络世界也不是法外之地,也是有分寸感和边界感的,网络自由应以守法为前提。(探讨人与法规之间的“边界”。)
人与自然之间也是有边界的。(探讨人与自然之间的“边界”。)
草木荣华滋硕之时,斧斤不可入山林。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合理利用,自然才回报以干净的水、蔚蓝的天、清新的空气;无序开发、粗暴掠夺,自然的惩罚必然是无情的。“枪响”之后没有赢家”,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类才可以永续发展。
行有所止,言有所界,边界感是一个人最好的修养,我们都应守住边界。
有人认为:“行有所止,言有所界,边界是个体成长的保护墙作文
审题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本题为任务驱动类作文。情境设置聚焦对“边界”的讨论。题目从两个角度界定边界的含义:“行有所止,言有所界,边界是个体成长的保护墙,边界感是一个人最好的修养。”这是从个人修养和个体成长——做人的角度来谈边界;“融而后通,破而后立,要敢于打破边界、多向融合,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这是从做事的角度来谈边界。两个观点看似对立,其实并不矛盾。考生要针对此谈谈自己对“边界”的思考。
2.典型任务的限制。本题的任务比较简单,限制性条件不多,能给考生灵活操作的空间。引导语“对此,你怎么看?”“此”即是题目中的两种看法,考生不管赞同还是质疑,都不得更换情境中对“边界”的界定。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题目更强调考生对“边界”的理性思考,应该写成议论文。
3.价值判断的限制。第一种观点中“行有所止,言有所界”指的是“个体成长”和“个人修养”,“打破边界、多向融合”则是指向学习创新,两种观点都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考生不可置疑。
开放性
1.立意角度自由。本题任务设置开放性强,立意上也有许多操作的空间。在立意时,考生可以从三个维度出发,其一是赞成边界感,如立意为:“行有所止,言有所界”“边界感是一个人最好的修养”“守好边界,健康成长”;其二是赞成打破边界,如立意为:“莫让边界成为发展的束缚”“融通发展,创造价值”“融而后通,破而后立”;其三,综合立意,即结合观点一与观点二,辩证看待“边界”,如立意为“做人守住边界,做事要打破边界”。
2.联想是开放的。本题联想的层面非常多。就观点一,对于个人修养和个人成长而言,要有“边界意识”,即“规则意识”,在公共场合要规范言行、尊重他人;要保持人与人之间、人与法规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合理边界;就观点二,不管是个人学习还是国家发展,都要敢于打破边界(壁垒),融合发展。比如世界有了互联网,中国有“互联网+”。
解题
本作文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命题思路类似于2021年全国高考上海卷、全国高考浙江卷。题目以“边界”为关键词,考查考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同时也引导考生思考成长中的做人问题,也思考成长和发展中学习创新问题。总体上,本题思辨性极强,讨论话题新颖,既能帮助考生发展思维能力,也能帮助考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守好边界,健康成长。
2.边界感是一个人最好的修养。
3.树立边界感,遵守规则。
4.行有所止,言有所界。
5.多向融合,创造更大价值。
6.打破边界,融合发展。
7.融而后通,破而后立。
8.做人守住边界,做事要打破边界。
……
偏题立意:
1.莫让世俗成约束。(偷换关键词。)
2.边界感。(泛泛而谈,走向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