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易搜欢迎您 - 轻松快捷 分享智慧

“三三法则”,提升高考作文的生态环境

发布时间:2021-10-29 09:41  134次浏览  作者:邹天顺

“知此知彼,百战不殆”,我们在探究高考作文试题的命题趋势时发现,要写好高考作文,必须掌握它的生存状态与成长方式。无论高考作文以何种形式何种状态存在,要让它保持四季常青,及优秀作文的方法,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掌握“三个标准”,强化三种意识。

只有明确了优秀作文的三大标准,我们才能有意识地在作文备考时有针对性地在这三个方面下功夫。那么,优秀作文的三大标准是什么呢?

标准一,良种法则,立意至上—作文有灵魂

种植庄稼,选种很重要,因为种植者非常关注作物的质量,即农产品的可口与美味,否则就没有太大的实用价值。作文,尤其是高考作文,大家关注的也是考生们能否写出文采和思想兼美的作文。因此,作文的审题立意很重要。

虽然近年来的高考作文试题淡化了审题难度,但不等于没有难度。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也依然存在审题不准,甚至离题万里的现象。因此,强化审题意识是很有必要的。审题失误,也就直接导致立意的偏向。由于审题与立意,老师们讲得很多了,在此不赘述。

标准二,高产法则,内容为王—作文有内涵

农夫种植庄稼,当然要关心收成,期盼春华秋实大丰收,即农产品的数量。例如,农夫希望种植的果树结果要多,种植的水稻稻穗是沉甸甸的。这些是作物的生态规律,同样也是高考作文的存在规律。

纵观近年来的高考作文试题,我们不难发现,平常作文时选择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实际、体现中学生核心素养的材料进行训练,最为现实。

备考作文内容就有针对性了。怎样才能让文章内容充实?一般而言,要做到以下四点:

1.按要求完成任务。如“任务驱动型作文的三至六个任务指令。

2.完善文章的架构。如议论文的“三三四”结构。

3.论证方法多元化。如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等。记住,写议论文务必要正反对比论证。

4.论据种类多样性。如,典型事例可以突破时空,兼顾古今中外。

标准三,品种法则,特色鲜明—作文有个性

生物世界遵循优胜劣汰法则,故而选择品种很重要。而缺乏生命力的高考作文,千篇一律的老面孔作文也照样不受欢迎,有个性的优秀作文却十分受青睐。

为了激发出更多的有个性化的作文,杜绝作文雷同的现象,近年来的高考作文在写作要求上凸显了“我”的视角,要求考生“我手写我心”。如大多数作文试题在要求中都有“以上事件引发了你哪些认识和思考,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的标志语。例如,2017年全国卷“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突出了“你”,即考生自我的感触和思考。2019年全国卷关于“劳动”的演讲稿“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写作时,考生要围绕“我”这个中心,体现“我”对于劳动的思考,提出“我”的希望与建议。2021年的全国新高考卷,根据描红“人”字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文中同样有“我”,只有彰显了“我”的个性,才能给读者以真实的感觉,让人感到亲切自然。

因此,作为考场作文的高考作文必须要强化三种意识。

意识一,扣题意识——永远忠于题意

高考作文非常強调扣题,偏离题意是作文之大忌,作文备考务必要强调扣题意识。因此,写作前的审题很重要。怎样审题才能紧扣题意不偏题?何为扣题?扣题就是在作文时扣住题意的要求来进行写作。扣题的基本途径有两种:一是隐性扣题,即紧扣材料题旨立意,作文内容与作文材料要有本质的联系和高度的契合。二是显性扣题,即在作文内容中反复出现作文材料里的关键词,或者在作文的标题、开头、主体段落、结尾等处用材料中的关键词点题。

采用三问递进审题法,可以让材料作文“咬定青山不放松”。一问材料内容,即材料是什么?二问产生原因,即为什么会这样?三问材料寓意,即明确材料隐含的道理,确定作文的立意方向。作文确定了立意方向,就不会偏离题意了!

意识二,任务意识——完成驱动任务

例如,近年来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都有很明確的任务指令。最基本的任务:一是找出作文的“中心语”,围绕中心语写作;二是自己对“中心语”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三是交流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例如2020年全国卷的三个基本任务指令有:一是从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选择一人;二是谈谈自己对所选择的人有何感触;三是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写作。如果这三个基本任务指令都没有完成,是不合要求的,作文的内容也不会丰富。

新高考对阅读与表达的要求稍有不同,对于分量最重的作文,其命题方式和基本要求虽有变化,但任务意识不能淡薄。例如,2021年的全国甲卷的“可为与有为”,如果在写作时只突出其中一方面而忽略了另一方面,就没有完成作文任务。

无论怎样,始终是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我们把握住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采取相应的备考策略,作文备考就会有较大的收获。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的高考作文虽然淡出了应用文体,回归了“文体自选”的局面,但作文的情境性依然存在,例如全国新高考卷的“体育之效”与卷的“人”字漫画都有较强的情境性,脱离了这个情境,也就无法完成作文的任务了。

意识三,文体意识——写什么像什么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绝不希望“种瓜得豆”的,这是人们的一种期盼,也是自然的一种生态法则。高考作文设置的情境作文、交际性写作等都离不开特定的作文载体——文体。如2019年全国卷的发言稿、演讲稿、书信、慰问信、观后感等,2020年还出现了主持词。应用文写作最大的特点是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有的考生注重内容而忽视了形式,例如分不清慰问信与发言稿的区别,不明白演讲稿与倡议书的差异等。

但从2021年的八套作文试题中不再规定文体来看,应用文体写作已经淡化。其实“文体自选”始终是主流,因为它在广泛使用不同文体之余,也依然可以运用应用文体作文的。之所以不再规定文体,意在给考生更多的选择余地。

其实这也提示我们,作文备考时我们可以训练“一文多体”或者“一体多文”,也就是说,在写好了议论文之后,我们也可以将此文改写为书信、演讲稿等,内容不变,只是文章的头尾稍微改动一下即可。也可以把书信、发言稿等改写成议论文等。这样训练几次,我们对于文体的切换运用自如,就没有必要在文体上纠结了,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来备考写作内容、技法、素材积累等。

不过,无论作文题目中是否规定了文体,强化文体意识还是很有必要的。即是说写什么文体就要像什么文体,例如写书信就要按照书信的格式来写。

总之,高考作文也就是生态作文,运用生态原理解析高考作文的生存状态是很有意义的。同时,掌握自然的生态原理,对我们了解高考作文试题的命题意向和试题的存在方式是大有裨益的。高考作文的命题意向和试题形式是我们要关注的,但如何写出优秀的高考作文才是我们最大的期望。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