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议论文《莫让国学渐行渐远》
- 立意大气。作者针对“有些学生喜欢奥数与英文却独怕周树人”这一我们司空见惯却又习以为常的现象,从“鲁迅”与“国学”之间的紧密联系入手,指出“尚用”是这一不正常现象产生的根源,角度不落窠臼,立意开阔高远。
- 对比明理。“奥数、英文”受热捧,“语文、哲学”遭冷遇;学生对“鲁迅”一知半解、误读,学生对“鲁迅”深层恐惧;“鲁迅”的力量被忽视,奥数英文的实用被看重,作者列举了众多不同的现状,在鲜明的对比中,深挖问题的根源,让文章观点具有较强的说服力。(2013江西高考语文满分文化传承议论文)
莫让国学渐行渐远
2013年4月9日,被武汉商贸职业学院沿用5年之久的晨起必做项目——读英语、做广播体操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诵读《道德经》、学跳集体舞。此举一出,立刻招致众多网友的围观,有人笑骂其举动愚昧返古,思想封建;而有更多的人则表示支持和期待,在他们看来,晨读国学经典起码是一种传扬国学经典、促进学生道德养成的一种积极尝试。
我不禁想到中学生的“三怕”。学生“一怕奥数、二怕英文、三怕周树人”,而有些学生喜欢奥数与英文却独怕周树人,不禁让人心生悲凉:国学经典当真渐行渐远了吗?
中国文化的本质叫尚用,古中国发源于黄河中上游,这样的我们和其他两个古国不一样。我们关注的是人怎么活下来,而不是像古希腊人一样思考哲学的问题,于是就有了孔子口中的中国的文化传统“尚用”。中国人关心的是什么东西对我们有用,我们今天重视数学,称“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我们今天重视英文,在改革开放的春风拂过神州大地时,英文已是悄然兴起的现代人不可或缺的技能。因此人们会热衷于将孩子送去学奥数、英文等,却忽视了对国学经典的普及,更不会把自己的孩子送去学语文、哲学。
学生们恐惧于鲁迅文章的晦涩生硬,其中更有反语、讽刺等手法与当今时代脱节的东西,却不知这是时代变迁造成的一道无法弥补的鸿沟。毫无疑问,鲁迅是国学的代表人物,他对中国的意义与价价值无法估量。学生恐惧鲁迅,他们不会知道鲁迅除了是一位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还是一位重要的学者;不会知道他除了批判别人还有更加精彩的想象力,他在散文《野草》中说暖国的雨是雪的惊魂,让人感动。鲁迅的深度在于告诉我们——这个时代需要的力量,而这样的力量,比奥数英文这样实用项目更为重要。
从文化传承方面讲,我们常常讲文化大发展文化自觉,试问一个连本民族文化都不传承的人谈何发展自觉?当“80后”“90后”与国学经典渐行渐远,文化断裂与传统断裂恐怕就成了无法让人接受却不得不接受的事实。而让人欣喜的是人们开始注重国学经典,即便只是晨读改革,也能让学生不再惧怕“周树人”,不会让中国传承许久的国学经典渐行渐远,渐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