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里的端午节》优秀作文1000字
记忆里的端午节
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每年的阴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就要到来了。
端午节是我国历史的传统节日,人们用吃粽子,赛龙舟,佩香囊,拴五彩绳,挂艾草、悬艾叶来庆祝这个难忘的节日。
我的童年是在乡下农村过的。每到端午节,大人们都开始忙起来,赶早割艾草,早上带露水的草叶新鲜,到了太阳光出来时,草叶上的露水被太阳吸收,这时候的艾草效果不是太好,可以驱风,驱湿。
艾草
我和姐姐小时候胳膊上戴的“花胳膊”和“香包‘”是当时过端午节日佩戴的,母亲和婶娘们在节日前夕就开始忙碌起来,去供销社买来各种颜色的细线,红蓝黑绿黄等各种颜色,配齐五种颜色,黄色细线必不可少,用针缝成各种奇怪的形状,指头上,胳膊腕上,脚脖上,佩戴到身上可以辟邪。
挂香包
脖子上带香包是我们小时候过端午节的一个风俗习惯,香草,一种淡淡的香味,妈妈把它晒干压碎,装入一个红颜色的透气的小布袋子里,用针细细地把它缝了起来,那淡淡的香味扑鼻而来,脖子上佩带小香包,听大人说是驱风避邪气的。
小时候家里太穷,我们兄妹几个贪嘴。每逢端午节到来时,妈妈提前去乡供销社买来江米,绿豆、红小豆、花生、红枣,下锅前,把米淘干净,花生剥皮,大枣剔核。一切工序准备好,把一口大铁锅放到灶台上,把江米,红小豆、大枣、花生加入凉水浸泡二小时左右,用竹笊篱把江米捞到大盆里滤干。
包粽子时,我们帮忙把菰叶一张一张平铺在案板上,适量配好糯米和花生,红小豆馅料,用勺子舀一勺均匀放到菰叶上,把一粒剔核的红枣放在馅料上,用细线缠几圈包黍成四角形牛角状,并一个一个扎紧,记得不要绑得太紧,以免放入大锅蒸煮时米粒膨胀。吃时米粒松软香甜可口。我们姐弟俩围着妈妈的身旁直转。上世纪那年代农村人烧的是散煤,刚开始火小需要用竹片扇子扇风。我和姐姐轮换扇风,那灶台上的煤火冒着蓝色的火焰舔着锅底,我们的脸上胳膊上落下一道道粉煤灰。
蒸粽子大火大约煮一小时,文火再煮一小时,大锅边升起了一股股热气,“粽子熟了,吃粽子了”。妈妈大声招呼我们。我们欢呼雀跃,蹦了起来。妈妈把粽子从锅里用竹笊篱捞了出来,放入冷水冰了一小会,一层又一层揭开菰叶,一股香甜的味道扑鼻而来。我们把它放到盘子中,洒上一点白糖,我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腮边上沾了几粒米都不知道,吃好又把盘子添了又添,方桌上菰叶上残留的几个米粒也被我用手抠下来放到嘴里吮吸着。那傻呼呼的样子惹得姐姐哈哈大笑。
包粽子
今天,回想起以前吃不饱的日子,想起在农村老家吃粽子的情景。到现在还印在我的脑海里
如今,我们进入城里再也回不到小时候那欢乐的时光。真有点想念小时候的那些趣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