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的故事
公元前684年春天,齐国重兵进犯鲁国。
当时,齐强鲁弱,鲁国大将曹刿与鲁庄公坐一辆战车来到长勺迎战,到了长勺安营扎寨。
第二天,探子回报:齐军旌旗森严,刀戟如林,一派杀气腾腾,准备厮杀。
齐将首先下令进军。刹那间,鼓声动地,杀声四起。鲁庄公正准备擂鼓出营迎战,曹刿拦住说:“主公且稍安勿躁,时机未到。”
齐军数万大军冲到鲁营寨前,见鲁营没有反应,好像没有要出兵的意思,于是便平静下来。稍过一阵,齐军又战鼓大作,可是曹刿仍阻止鲁军出战。
待齐军三鼓擂过,曹刿才回头对庄公说:“时机已到,可以出击!”
庄公下令擂战鼓出寨迎敌,方才鲁国兵将只见齐军骄横的气焰,早就憋着满腔怒火,此时一听战鼓擂响,便如同下山猛虎一般,呐喊着掩杀过去。齐军猝不及防,顿时大乱,漫山遍野地溃逃。
鲁庄公大喜,便下令追击,曹刿又拦住说:“不行。”
说完后他跳下战车,仔细地观察着泥地上齐军脚印和车辙,又站在车栏上远眺一番,随后说:“可以追击了!”战役结束,鲁国大获全胜。
班师回朝的路上,鲁庄公向曹刿询问得胜的原因。
曹刿回答:“打仗依靠士兵的勇气,齐军擂一鼓的时候,士气正旺,第二鼓有所低落,第三鼓则精疲力竭,而我军严阵以待,士气却逐渐充盈,所以能够战胜齐军。同时,齐国是大国,狡诈多端,我们要防备他们佯装败走,埋下伏兵,因此我要观察一番,发现齐军车辙狼藉,旌旗靡乱,这是真正败逃的迹象,所以才能下令追击。”
曹刿论战的寓意道理
曹刿论战的启示:在竞争激烈的现实社会中,我们首先要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同时也要看清对手的弱点,然后采取致命一击。避其锋芒,后发制人。战略战术要因时因地而宜,运用哪种作战方法,要根据实际情况,因时因地而宜。曹刿就是通过击鼓和车辙观察齐军的状态,从而分析出战胜齐军的时机。而在每个人在工作和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使自己能够抓住属于自己的机会,从而得到能力和事业上的提升。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曹刿之所以能够抓住机会,就是因为他熟悉各种兵法,能够熟练应用各种兵法。所以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在机会到来之前,我们还要做好准备。这些准备其实就是我们的专业知识、社会经验、人际交往等等方面。只有在这些方面达到一定程度,在机会到来之时,我们才能很好的抓住它。
曹刿善于运用战术,控制军心这是无可否认的,但是鲁庄公也善于总结经验,没有不懂装懂,善于听取意见。在“既克”之后能“问其故”,向内行请教,学习战争的规律,提高自身才干。说明了他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虚心。
临阵而斗,用智为上。曹刿根据齐军来势凶猛、人数占优的实际情况,采取坚守不出、挫其锐气的策略。通过双方勇力的此消彼长,很快就扭转了双方力量对比的优劣关系,结果一举溃敌。取胜之后,曹刿并未盲目追击,因为他深知兵不厌诈之道,惟恐中齐国诱敌伏击的圈套,表明他在极善用计的同时,高度警惕,时刻防备对方运用计谋。曹刿在战争中知己知彼,运筹帷幄,表现出一位军事家的卓绝风采。他谋略得当,正是鲁军战场取胜的关键所在。
曹刿论战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到上了战场,齐军一通鼓响,鲁庄公就按捺不住想要迎战了。曹刿赶忙制止,相反下令所有人不得喧哗违令者斩。等到齐军三通鼓响,曹刿微微一笑,可以迎战了,于是一鼓作气大败齐军。
这里曹刿提到了打仗最重要的是士气,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由此可见掌握作战时机的重要性,谁掌握了最佳时机,谁就可以一击必胜。如果时机不成熟,就要耐心的等待。反观现在的许多年轻人,做事情却没有这般耐心,功利心好胜心又太强,就往往容易导致失败。在现在这个浮躁的社会,我们更要耐得住性子,找到适合自己的机会,一鼓作气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是一味地东突西撞,最后浪费了自己的青春还一无所获。
等齐军溃败之时,曹刿并不急于追击,而是先下车查看了齐军的车辙印,发现车辙印已乱,然后登上战车查看了齐军的军旗,军旗也已七零八落,于是下令追击。鲁庄公问之,答曰,齐国是大国,恐有诈,我观其车辙印已乱,军旗也倒了,就知道齐国没有埋伏,才敢下令追击。
曹刿作为一个军事指挥,没有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还能保持细致入微的观察,冷静理性的分析,然后做出正确的决策,非常难得。事实上,有很多人都缺乏这种素质,稍微取得一点成绩就忘乎所以,就想乘胜追击,连基本的理性都没有了。史玉柱靠白手起家成立巨人公司,生意做的风生水起,在事业的最高点时,却因一时好大喜功,失去了理智,投入巨资兴建巨人大厦,最后一再追加投资导致资金链断裂,最后公司破产,一夜之间从“首富”沦为“首负”。不过好在最后又迷途知返,吸取了教训,再次创业又成了一代富豪。如此人物尚且如此,更遑论普通人了。
曹刿经此一役,一战成名,鲁庄公也终于知道了他是个不可多得的将相之材,于是委以重任。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只要是有真才实学的人,总能等到自己的机会,所以不必急于表现自己,要用更多的时间来使自己变得杰出变得强大,机会自然会青睐于你。不必去追一匹马,用追一匹马的时间来种些草吧!
曹刿论战的启示
启示一:公将战是成就曹刿的基础,没有这一点就没有了下面的故事。鲁庄公十年春,齐国要攻打鲁国。鲁庄公认为齐国一再欺负他们,决心拼一死战。可齐国强大,鲁国弱小,仅有拼一死战的决心,还是不够的。
启示二:决定战争走向的是民心。曹刿主动请求参战,就给鲁庄公提出了一个很严肃的问题:“请问主公凭什么去抵抗齐军?”鲁庄公说:“平时有什么好吃好穿的,我没敢独占,总是分给大家一起享用。凭这一点,我想大家会支持我。”曹刿听了直摇头,说:“这种小恩小惠,得到好处的人不多,百姓不会为这个支持您。”鲁庄公说:“我在祭祀的时候,倒是挺虔诚的。”曹刿笑笑说:“这种虔诚算不了什么,神帮不了您的忙。”鲁庄公想了一下,说:“遇到百姓吃官司的时候,我虽然不能一件件查的很清楚,但是尽可能处理的合情合理。”曹刿才点头说:“这倒是件得民心的事,我看凭这一点可以跟齐国打上一仗。”
一句“尽可能的合情合理”, 一句“得民心的事”,坚定了鲁国决战的信心,最终决定了战争的走向。没有这一点,没有百姓的拥护,只有三而竭的战略战术,鲁国要想取胜也是很难的。这也正应了“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的官箴。
当前深入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紧扣维护群众利益这一核心。广大干部既要谋讲政治、提素质的内功锤炼,更要在公平合理上下功夫。民不患贫,患不均;民不服吾能,服吾公!惟如此,百姓才会坚定地跟着我们走,卖命地干,从而取得最后的胜利!
启示三:战略战术要因时因地而宜,服从于能打赢。哪种方法能够取得胜利,就要运用哪种方法,要因时因地而宜。戚继光攻击牛田,就采取了非同常规的进攻方式。本来传出命令“远路进军,人马疲劳,先就地休整再说”,麻痹了倭寇,当天夜晚却发起了总攻击,一举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