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知鱼乐的故事
庄子在濠水桥上与著名的哲学家惠施一起散步。他看见鱼儿在水中悠然自得地游戏,便对身边的惠施说:“这是鱼儿的乐趣啊!”
惠施不以为然地反问庄子:“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儿是快乐的呢?”
庄子反唇相讥:“那么,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了解鱼的乐趣呢?”
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互不相让,惠施辩解道:“我不是你,当然不知道你的感觉。你本来就不是鱼,你肯定也不会知道鱼的感觉。”
庄子到底是做学问的人,十分善于总结问题的症结。他认为两人争论的焦点是,你问我怎么知道鱼儿的快乐,这是你承认我了解鱼的乐趣以后才会提出的问题。于是他告诉惠施:
“那是因为我在桥上的心情很高兴,所以我就认为鱼儿在水中也是很快乐的。”
这篇寓言是中国古代一场著名的辩论,带有浓厚的哲学意味。
庄子知鱼乐的寓意道理
庄子知鱼乐的启示:惠施的观点是,人只能自知,不能他知;而庄子的观点则是,人既可自知,又能感知其他事物。
他们辩论的核心不是鱼,而是关乎快乐,因而给文章平添了浓郁的人文情怀,这是美其一。庄子与惠施是终生的好友,两人思维方式完全不同,但却棋逢对手,文中两人的观点都蕴含哲理(如惠施的“子非鱼,焉知鱼之乐”),这是美其二。清净无为的庄子,他的快乐来源于自然,并对大自然之美进行思辨,传于后世,这是美其三。
知鱼之乐,乐在其中矣。湖水清澈,鱼儿在水里快乐地遨游,林木掩映着湖水,阳光洒在水面上,微风一吹,湖面波光粼粼。庄子与惠施在水边感悟这大自然的恩赐,澄澈的湖水洗净了俗世的喧嚣与浮躁,照亮了人们的内心。
庄子知鱼乐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子非鱼”说明了人与人的主观感受都是不同的,同时不同人的主观感受无法相通,因此我们不应该将自己的主观意愿强加在他人身上。没有一个人能够对另一个人的经历感同身受,我们有的共鸣只是似曾相识。人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总是愿意先考虑别人感受,另一类却是以自我体验为主。不能哪一类人是对另一类就是错。考虑别人感受并不是说每次的判断都精准无误,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好心办坏事,不自知还满心委屈。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看起来比较自私,但这正是那个不打扰不干扰的优良特质。希望自己自在的人多半也不会牵强身边人去过多思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