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字幼安,是山东历城人。年轻时以蔡伯坚为师,与党怀英一起学习,并称“辛党”。当初(辛、党)占ト仕途,用著草占ト来决断,怀英得到的是坎卦,于是留在北方,为金主做事;而辛弃疾得到离卦,就下决心南归大宋。
耿京在山东聚集人马,号称天平节度使,调配管辖山东、河北效忠大宋王朝的军马,辛弃疾在耿京手下做掌书记,就劝耿京作南归决断。僧人义端,好论军事,早先辛弃疾有时跟他有交往。等到辛弃疾在耿京军中,义端也聚集了一千多人,(辛弃疾)劝他投奔耿京,让他做了耿京的下属。义端在一天晚上窃得耿京的大印而逃,耿京大怒,要杀辛弃疾。辛弃疾说:“请给我三天期限,抓不到他,再杀我也不晚。”他推洲义端一定将义军的虛实报告金帅,于是马上行动抓住了他。义端说:“我知道你真正的命相,是青犀相,你有力量杀人,希望你不会杀我。”辛弃疾(并不理会),斩其首回报耿京,耿京更加称赞他勇敢。
绍兴三十二年,耿京命令辛弃疾带奏表归宋,宋高宗正在建康犒劳军队,召见了他,嘉奖了他,用节度使印和文告召耿京。正遇张安国、邵进已杀耿京降金了,辛弃疾回到海州,与众人谋划道:“我因主帅归顺朝廷的事前来,没想到发生变故,拿什么复命呢?”于是邀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直奔金营,(此时)张安国正与金将饮酒兴浓,就当着众人将他捆绑起来带走,金将没追上他们。辛弃疾将张安国献给朝廷,(朝廷)在闹市中将张安国斩首。
乾道六年,孝宗召见大臣们在延和殿上商议对策。当时虞允文掌管国事,孝宗帝在恢复中原问题上态度坚决。辛弃疾乘机谈了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的人オ,所持的观点强硬而直露,不被采纳。(辛弃疾)作《美芹十论》献给朝廷,论述(敌我)不利和有利的条件,形势的变化发展,战术的长处短处,地形的有利有害,极为详细。因为朝廷和金主讲和刚成定局,(所以他的)建议不能实行。朝廷征召(辛弃疾)做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来器重他,叶衡入朝为相,竭力推荐充满正气谋略过人的辛弃疾。(孝宗)召见了他。
不久,辛弃疾担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当时,盗贼在湖南接连兴起,辛弃疾全都把他们讨伐铲平。然后就上奏章说:“现在朝廷清察明审,可近年来李金、赖文政、陈子明、陈峒盗掠相继发生。他们都能一呼百应,杀掠官吏百姓,死尚且不顾及,以至于烦劳大军来消灭。田野中的老百姓,郡府用搜刮祸害他们,县衙用征收赋税祸害他们,官吏用索取祸害他们,有钱有势的人用兼并来祸害他们,盗贼用掠夺来祸害他们,老百姓不去做盗贼,离开这里将到哪里去呢?老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可是贪官污吏却迫使他们做盗贼,希望陛下深入思考导致百姓做盗贼的缘由,探求消除盗贼的方法,不要只依靠平息盗贼的军队。”皇上诏令褒奖他。
辛弃疾十分擅长长短句,风格悲壮激烈,有《稼轩集》留传于世。
-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D)
- A.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 B.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 C.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 D.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 注:本题,“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的意思是(辛弃疾)作《美芹十论》献给朝廷,论述(敌我)不利和有利的条件。其中“言”是“论述”的意思,在句中作谓语,其后的“逆顺之理”作“言”的宾语,所以应在“言”之前停顿,排除A、B项。“甚备”是说辛弃疾《美芹十论》中对“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这些方面论述的极为详细。所以应在“甚备”的前后停顿,排除C项。断句后说通语意为:(辛弃疾)作《美芹十论》献给朝廷,论述(敌我)不利和有利的条件,形势的变化发展,战术的长处短处,地形的有利有害,极为详细。因为朝廷和金主讲和刚成定局,(所以他的)建议不能实行。故选D。
-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A)
- A.字:古人幼时命名,只有男了到20岁时才取字,称自己往往称字。
- B.劳师:有“使军队疲劳”和“慰劳军队”之意,文中是慰劳军队之意。
- C.辟:征召来授予官职。
- D.长短句:洞的别名,又可称为“诗余”
- 注:A项,错在“称自己往往称字”。古代,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取字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尊重他,供他人称呼。一般人尤其是同辈和属下只许称尊长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名是幼时起的,供长辈或自己称呼。故选A。
-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 A.辛弃疾年轻时师从蔡伯坚,与党怀英一起学习,他曾经占卜自己的仕途,自己得“离”卦,于是决定南归。
- B.偷窃耿京大印而逃的党怀英,是在辛弃疾劝说下才投靠耿京的,所以耿京迁怒于辛弃疾。辛弃疾斩其首归报,耿京更加称赞他勇敢。
- C.辛弃疾写《美芹十论》的起因是孝宗帝在恢复中原问题上态度坚决,但因为朝廷与金主讲和刚成定局,所以他的建议不被实行。
- D.盗贼连起,辛弃疾在全部铲平了匪患之后,上书朝廷,分析盗贼起因,因此受到了皇上的褒奖。
- 注:B项,张冠李戴,错在“偷窃耿京大印而逃的党怀英”。原文“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由此可知:是义端偷的,不是党怀英偷的。故选B。
- 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
- (2)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
- 答案:(1)我因主帅归顺朝廷的事前来,没想到发生变故,拿什么复命呢?(2)希望陛下深人思考导致百姓做盗贼的缘由,探求消除盗贼的方法,不要只依靠平息盗贼的军队。
- 注:第一句关键点:“缘”:“因,因为”;“期”:“想到,料到”;“何以”:“拿什么”。第二句关键点:“致”:“导致”;“弭”:“消除”;“徒”:“只”;“恃”:“依靠”。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决以蓍,怀英遇“坎”,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
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
乾道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
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遂奏疏曰:“今朝廷清明,比年李金、赖文政、陈子明、陈峒相继窃发。皆能一呼啸聚千百,杀掠吏民,死且不顾,至烦大兵翦灭。田野之民,郡以聚敛害之,县以科率害之,吏以乞取害之,豪民以兼并害之,盗贼以剽夺害之,民不为盗,去将安之?夫民为国本,而贪吏迫使为盗,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诏奖谕之。
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