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叶上的露珠材料作文800字《“融入”之美》
发布时间:2020-11-2 10:51作者:作文立意阅读:1866
在枫叶上露珠红红地闪烁作文
“融入”之美
在枫叶上,露珠红红地闪烁,构成一片精致的美丽。在荷花上,露珠有着泪滴似苍白的透明,裹住一种欲滴的娇嫩。
正是因为露珠懂得融入它所在的环境,以超强的适应性,化解了那些突凸,消弭了它与旁物的牴牾,诠释着和谐之美。
大漠枯桐以它盘虬的枝桠,遒劲的根系,牢牢地扎根在荒漠这片寸草不生的土地,霸气地向天空延伸。试想,倘若是弱不禁风的茉莉植于此,恐怕难有大漠上这一座座遗世丰碑般的悲壮之美吧。
朔风驼铃以它的粗旷与嘶哑之声,融入了漫漫黄沙,猎猎西风。试想,倘若是悠长细腻的古筝鸣翠,恐怕早已被呼啸的风沙淹没难以完成这余音绕梁之举吧。
由此可见,融入自己所在的环境,才能勾勒出和谐的唯美华章。卞之琳的小诗:“风景装点了你,你装点了别人的窗子”说的也正是这个道理。当物与“你”俱一体,镶嵌在窗棂上,是多么别致的风景啊!
那么如何才能构造“融入”之美呢?
且看三毛。她以一个弱女子坚毅的心,去忍耐去热爱撒哈拉沙漠的骤风狂沙,去包容去帮助土著居民撒哈拉威人的医药起居。正如她在《白手起家》中写的那样,她吃了很多苦,但她仍凭借一颗热爱之心,融入了撒哈拉的灵魂。
且看苏轼。贬到苏州,他缔造了苏堤;贬到黄州,他“一蓑烟雨任平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正是凭借博大的胸襟和超脱的骋怀,他融入了每一处所贬之地,不但造福于当地百姓,也成就了自己的文坛建树,成为浩瀚史册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且看沈从文。一介文弱书生,他却凭借他细腻的情怀,融入了湘西生活。住吊脚楼,与纤夫打交道,这位凤凰才子,以“融入”成就了和谐,也成就了文学事业颠峰。
可见,实现和谐之美,需要一颗善于融入、热爱生活、无论何时何地都能释然的心。
- 1、审题准确,立意深刻。
- “在枫叶上/露珠红红地闪烁,在荷花上/露珠有着泪滴似的苍白。……”一诗所蕴涵的意义是多方面的,可以理解为蕴涵了“环境与人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可以理解为“位置不同,所展示出来的风采不同”,可以理解为“露珠本无色,何故染红尘”,从而启迪我们要保持住自己的本色等。本篇文章的立意,透过“环境与人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这一层意义,直接立意为“‘融入’之美”,这就在强调“环境的重要作用”这一层面上深入了一层。而且“融入”是一个动词,是一个“建议”性的词语,从而使文章的题目“‘融入’之美”观点鲜明而富有鼓动性。
- 2、结构明晰,层层深入。
- 第①段引述材料,这里的巧妙之处是,作者没有对材料直接单纯的引用,而是对材料中所描绘的画面进行了恰当的评述:“……构成一片精致的美丽。……裹住一种欲滴的娇嫩。”这样便使材料的特征突现了出来,同时为下文的议论分析和提出论点作了铺垫。
- 第②段直接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简洁明晰。
- 第③、④段展开类比联想,描绘了两副动人的画面,灵动而富有神韵。第⑤在则对③、④段的内容进行小结,并且通过引用的手法来强化论点。同时③、④、⑤段,可以说是从“‘融入’之美”“是什么”的角度来论述的。
- 下面的⑥、⑦、⑧、⑨、⑩段,则是从“如何”才能实现“‘融入’之美”的角度来论述的。而且,⑦、⑧、⑨段中的三个例子分别从“坚毅的心”、“博大的胸襟和超脱的骋怀”、“细腻的情怀”三个不同的角度来论述。第⑩段,既是本部分的小结,又是全文的总结。
- 这样,整篇文章按照“引——提——摆——结”的结构来安排。而在论证部分又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局部是“分——总”的结构。
- 3、材料丰富恰当,语言精练灵活
- 作者文化积累比较丰厚,文中所举材料涉及的人物无不是著名的作家,而且具体而准确,实在难得。这和大量的堆砌“感动中国”故事的作文也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语言精练,寥寥几字就将作家的生平和性格点化出来,而且很好的和观点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