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母亲》作文1000字
铭记母亲
我不记得我的母亲
只是当我从卧室的窗里
外望悠远的蓝天
我觉得母亲凝注在我脸上的眼光
布满了整个天空
每当看到泰戈尔这段关于母亲的诗句,我的心海便没有了堤岸。汹涌的海水向我袭来,一浪又一浪……那里面包容了我的思绪,我的感伤,我心中的那份牵挂,更有我会铭记一生的母亲。
我是在母亲的故事里长大的。
月亮是母亲的母亲,淳朴而多情的乡里人都这样认为,他们虔诚地称之为“月姥娘”。“在圆圆的月亮里面有一棵大树,在树下,有一位老婆婆不停地舂米。每当人们熟睡的时候,她就把米粒不停地洒啊,洒啊……直到各家的米仓里都盛满了米。”儿时夏夜的庭院中,清露无声地从飘香的洋槐树叶尖上滚下。母亲总是摇着蒲扇,和我并排躺在院中清凉的席子上,望着从矮墙上探出脸儿的月亮,给我讲这样的故事。
于是夜里就总会做有香喷喷的米饭的梦。可是在那段荒唐的岁月里,梦终究是梦。家里的饭桌上从没摆上过梦里出现的香甜的米饭。留在记忆中的是母亲更加忙碌的身影和日渐干枯的手指,还有不属于她那个年龄的干涩的头发。而当时不懂事的我常嚷嚷着要米饭吃。几天之后,家中只有我一个人的小碗里有香白米饭,而姐姐只有干看的份儿。每当看到我狼吞虎咽地吃着米饭的香甜时,姐姐就常常忘记母亲饭前的叮嘱,闹着也要吃。这时母亲总不免叹口气,再重复一遍:“孩子,弟弟小,你要让着他,等咱米多了,娘会加倍补给你的,兴许明天就会有的。”现在想来,清贫的日子只能使母亲做到这样,这其中包蕴着她慷慨的无奈,更是一份疼痛的母爱。
就在等待的一个个明天中,我和姐姐上学了。母亲没有文化,不会给我们辅导功课。她所做的,除了把责任田种好外,就是按时给我们做饭。后来,爸爸与别人合伙做起买卖,地里、家里就只剩母亲一人忙碌了。一到夏季,母亲常常早起把饭做好了,自己趁凉下地。我和姐姐单独吃,吃完后去上学。等母亲下地回来,我不知她吃的应算是早饭还是午饭。我是个本分的孩子,成绩自然也属于好的那一类,期中、期末考试总能拿奖状回家。识字不多的母亲,总会把目光盯在奖状和自己儿子的名字上。看看我,再看看奖状上的名字,笑几声,她也不忘说句“高水平”的话:“别骄傲。”我不知道母亲是否真正懂得“骄傲”的含义。或许她从儿子那张小小的奖状中能找出使自己忘记劳累的东西,我现在懂得那是欣慰,一个普通母亲在清苦的生活中获得的一丝慰藉。
上初中时学校离家虽不太远,但按当时的规定,我属于需要住宿的那一类学生。我放假和要走的日子,就成了母亲高兴和忙碌的日子。住宿需要自带馒头,母亲总会精心蒸上一锅又白又暄腾的馒头。我相信那是严格按蒸馒头的流程蒸的,因为同学们都愿意和我换着吃,这使我意识到母亲是蒸馒头的能手。当然,母亲还要炒上一坛咸菜让我带上,有时是丝状,有时是块状,有时是丁状,还要加些鸡蛋和肉,这也成了班里最受欢迎,也最先吃完的“佳肴”,原来母亲还是厨师的料儿。上高中时已不需要带馒头,学校里也有菜,回家的日子,母亲不必再像以前那样忙碌了。母亲却总觉得闲着对不起儿子。每月放假,母亲一定要亲自张罗一桌丰盛的午餐,好吃的菜和肉一个劲儿地往我碗里夹。临走时,总要多给我一些钱:“别屈着自己,想吃啥就买啥,在外不比家。”她一定要亲自送我出村子,说那句曾经听了无数遍,也早已听烦了的话:“道上小心,车多要下来。”我嘴上答应着,心却早已和伙伴们上路了。
每次放假回家,村头的夕阳中一定有母亲不再挺拔的身影。母亲真的是老了,岁月在她脸上留下了清晰的烙印,头发也已斑白。但等待儿子的身影仍在,期待儿子的目光也没有改变。那一刻,我仿佛读到了世界上最不饰雕琢,最为自然清新的诗句。
也许就是这份从没停滞的母爱,使我没有辜负自己、老师,更主要的是母亲。高中毕业后,我考上一所师范院校。我没有太多的兴奋,而母亲却高兴地不得了,逢人便讲:“儿子是大学生了,长出息了。”
大学期间在家里偶尔谈及毕业分配问题,总想说不愿再回到家乡那方僻壤,但又怕母亲因其唯一的儿子离开她而伤心,所以不敢明言。母亲却像早已熟知我的心思:“闯去吧,怎能因为娘而误了你呢!只要你别忘了娘,常回家来看看就行了。要是混不好,挨饿了,就回家,娘还养活你。”
那夜,我泪湿枕被。脑海里映现的全是母亲的面容与目光,胸中充满的全是愧疚与感慨。在母爱的海洋里,我永远只能是一叶漂浮流浪的小舟,每当发出人生漂泊的感叹时,是母亲为我点亮心灯;每当迷失方位的时候,是母亲照亮了我前行的航向。
母亲啊!我会将您铭记一生,还有来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