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易搜欢迎您 - 轻松快捷 分享智慧

高考命题作文预测“要吃些粗粮”立意及范文评分

发布时间:2018-2-10 17:49阅读:1254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人不吃粗粮了,他们认为粗粮口感差,吃起来费力,他们忽略了粗粮中含有细粮缺少的营养成分。其实,不吃粗粮,是导致现在很多人身体处在亚健康状态的原因之一。当然,长期过食粗粮也不好。生活中,很多事也是这样。印度古谚: “人要吃些粗粮。”
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以“要吃些粗粮”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
“提示语”有5个关键内容:
  ①“粗粮”的特点是口感差,吃来费力,但粗粮也有细粮不具备的营养成分;“粗粮”应该是对“细粮”的重要补充。
  ②“不吃粗粮”会带来不好的结果,是导致人们身体处在亚健康状态的原因之一,当然,“长期过食粗粮”也会带来不好的结果。应该适度“食用”。
  ③“要”,其基本意思是肯定,与“不”相对。
  ④“些”,少量,是比较得出的比例界定,是建立在和不吃、长期过食比较的基础之上的。写作中要有比较或能看出有比较,看出作者对“粗粮”、“细粮”二者比例的准确认定。意思就是不能完全否定“细粮”,但此处必须强调“粗粮”的重要性。
  ⑤考生可以从由此联系学习、工作、生活中类似的“吃粗粮”来写,所写内容必须在“要吃些粗粮”的标题指引下行文。
  “要求”则明确考生要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无论是“体验”还是“感悟”,都要与自选的文体相符。“要求”指明以“要吃些粗粮”为标题,“要吃些粗粮”是一个比喻,可指在人生中要注意正确对待、学习、听取、运用一些自己不喜欢、不好接受、费时费力但对自己、对集体、对社会,对学习、对工作、对生活等有益的东西,只有这样做了,才能产生好的效果。
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对社会的观察、思考能力及创造性思维能力;
②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的能力;
③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的能力;
④调动语言知识积累的能力。”
 
作文审题及标杆作文
审题一:同上 
审题二:标题作文的比喻性——以佛山二模作文为例(顺之夫子)
近年来,标题作文很流行,而“材料式标题作文”更流行(2011年众多的学校备考命题大多采用这种形式),要重点掌握。
两种标题作文的共同点:大多带有比喻性质。
不同点是:材料标题作文,在开启思路的同时也受束缚(受寓意影响);纯标题作文,易扣题的同时也容易偏题(因为没有约束)。
写作要求:
1、材料式标题作文不需要引用原材料。
2、在体裁导向上,材料式标题作文体裁自由,倾向性小,适合选择写自己擅长的文体;纯标题作文有一定的体裁倾向性(如“早”“苦”“一路上有你”“路径”),要特别注意,不要只顾写自己擅长的文体。
3、由于标题作文大多具有比喻性,所以,议论文适合用比喻论证,记叙文适合写第一人称的小说(因为小说具有隐喻性)。
以佛山二模为例:
一、分析材料:吃精细粮食导致亚健康(精吃、偏吃、好吃),缺少粗粮中的营养成分(粗粮当中有营养),“生活中,很多事情也是这样”——这是审题最关键的一句,比喻的意义就在这里。
二、分析其比喻义
1“粗粮”的本义:与“精细食物”(高档或精加工)相对的色香味较差(低廉或较原始)的食粮。整个标题的本义是:吃些粗粮身体健康。
2、比喻义:
(1)粗粮的比喻义:低级的、原始的、粗糙的、不起眼的、被忽略的、大众化的、普通的、微贱的、驳杂的、细小的、琐屑的……人或物。
(2)整个标题的比喻义:
除了要接触高档的、高尚的、高雅的、高品位的、上流的、精专的、个人偏好的、精美的、富贵的、单一的、伟大的、精英的、有当下价值的……人或物之外,还要接触与他们相对的东西,才能获得科学的、持久的、全面的发展。
标题作文的比喻义要通过作文反应出来,关键是要写好第一段:从本义到比喻义,要让读者看得出比喻的由来,同时明确的表明了观点。
本义:
精细的粮食: 精米、白面、牛奶、点心、牛羊肉、鱼… …
粗糙的粮食:玉米、高粱、荞麦、豆类… …
比喻义:
精美的、高尚的、专业的、传统的、阳春白雪、经典名著… …
粗糙的 普通的、不起眼的 大众化的、被忽略的、下里巴人、大众文学作品… …
 
(一)关于中心思想与主旨句(头脑风暴,相关思想)
阅读文学,不但要多读经典名著,而且要读些大众文学作品:
欣赏音乐,不但要多赏阳春白雪,而且要听些下里巴人:
学习绘画,不但要多学达芬奇们的传世佳作,也要看无名之辈的多彩画品;
学习历史,不但要多学官修正史,而且也要涉猎稗官野史。
(稗官者,采录风俗民情的小官也。)
成就人生,我们共享成功的经验,更要珍重失败的教训;
幸福成长,我们庆幸顺境的快乐,也要珍藏挫折的痛苦;
和谐相处,我们热爱自己的朋友,也要关爱其他的同学……
【试题评价】
这道作文题是对2011年广东高考作文较好的预测,秉承了广东高考作文命题“简单、干净、实在”的特质,采用标题作文来集中命意,也体现了广东高考作文出题的一般格调,原材料不长,命意集中,又不易猜押题,很好地契合了高考作文特征,这次出题,命制者煞费苦心。
但是,这道题依然有三大弊端。一是原材料叙述误导了标题。标题中“要吃些粗粮”,潜在的主语应该是“人”,而在原材料的叙述中,最关键的一句“生活中,很多事也是这样”,也就是说,“很多事”体现了“吃粗粮”是很好的,考生就会去思考,生活中有哪些“事”体现了要“多吃粗粮”呢?这就显得非常费解,因为作文标题分明又是指“人”吃“粗粮”,原材料关键语的导向和标题的导向存在严重的对象上的误导,使得考生浪费了很多权衡的时间,这的确是一大硬伤,和佛山一模的作文问题非常相似。不如改成,“其实,一个人,在其他方面要健康成长,又何尝不是这样”即可。
弊端之二:标题是“多吃些粗粮”,一个“些”字,看似简单,其实最不易把握,难度在于“粗粮”本身就是游离于“细粮”之外的喻体,如果加上一个“些”字,考生必须选择“细粮”之外的两个及以上的“粗粮”所指的本体,而又不能和主导“细粮”的本体叠合,在考场很紧张的情况下,增加了考生选材的难度,同时也增加了“中心明确、集中”的难度,这对于佛山考生来说,对绝大部分作文水平一般的学生,是很困难的。不如改成“多吃点粗粮”,一个“点”字,可以极大缓解选材的难度。
弊端之三,原材料太过于隐晦和矫情,不利于考生迅速立意。隐晦在于,原材料的第一段翔实解读了生活中吃粗粮的具体情形,然后突然一转,“很多事也是这样”,学生会花很多时间去发散和联想,而考场时间紧,多数考生只有40多分钟写作文,“粗粮”在成长方面到底“指什么”?“口感差、费力、有营养、不吃就亚健康、又不能多吃”的“粗粮”,在其他方面,应该如何根据“粗粮”的本体去相应地措辞,如果考生紧张,如果考生缺乏相应的应变能力和表达能力,是不是真的可以让“每一个考生有话可说”?矫情在于:是不是非得要在“多吃些粗粮”前加一句“印度古谚”,加上这一句有两个问题:一是“多吃些粗粮”是不是印度古谚,至少很难查询;二是“古谚”前加“印度”,是不是给考生一种误读,即:别国的古谚说得好,而中国的现实做得差呢?是不是考生要大批特批中国的现实,从而写出一些“义愤填膺”的文字呢?
综上三条理由,本人觉得可以如下修改本次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会在日常的“细粮”之外自觉地多吃点“粗粮”,“粗粮”虽然不起眼,有时甚至接受起来也较困难,但粗粮带来的营养,却会更好地促进自身的健康。其实,一个人,在其他方面要健康成长,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人们常说:“要吃点粗粮。”
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以“要吃点粗粮”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特别说明:因为样板选取问题,此次佛山二模作文试评未能选出高分作文,请诸位参照标准,认真评卷。 
存疑:“挫折”能喻为“粗粮”吗?
最后一次限时作文,用的是佛山市二模的题目(见附文),没想到不少学生将“要吃些粗粮”的标题置换成“要经受些挫折”来作文。他们大概只关注到导语中“粗粮口感差,吃起来费力”“忽略了粗粮中含有细粮缺少的营养成分”的表述,认为“挫折”也具有“令人难受却具有可以成就人生的正面价值”的性质,于是就把“挫折”视为“粗粮”的本体。然而能因此将“挫折”喻为“粗粮”吗?
能够成比喻的两个事物,必须有相似点,那么“挫折”与“粗粮”有怎样的相似点呢?为探究此问题,我到网上查找资料,不料,却看到一位同行有如下的文字:
   “有人说,佛山二模命题作文‘要吃些粗粮’难写,的确,平实的同时蕴含玄机。
我要说,只要懂得动脑,该题其实也容易套作!
且看下面这道以前的话题作文(见附文),你不妨把下面题目和参考例文中的‘营养’二字换成‘粗粮’,再把标题改成‘要吃些粗粮’。
看完之后你再说话!”
读后,我真的按照这位同行的提示,一边读“以前的话题作文”,一边思考,于是有了下面的留言。
且不去说教师指导学生“套作”,将会造成怎样的负面教育,单从思维训练上看,这样的“教育”也是严重误导。将人生的各种“挫折”比喻成“粗粮”,似是而非。
之所以说其“是”,是因为作为励志的命题,确实可以找到支撑它的历史事实。从越王勾践到三起三落的邓小平,从遭受腐刑的司马迁到在火刑中获得永生的布鲁诺,无不证明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经典命题。名垂青史的伟人确实大多都是从苦难失败屈辱的挫折中走出来的。然而,以此认为“挫折”像“粗粮”一样,有不可缺的“真营养”,那么,就使“挫折”似乎就变成了伟人走向成功的必要条件;这不是很荒谬的吗?
其实,这些“生于忧患”的伟人,之所以能走出逆境,必要条件是其顽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如果越王勾践没有卧薪尝胆的意志,布鲁若没有执着真理的信念,就不可能为后世所敬仰的。而遭遇文革厄运“挫折”的政治家,应该多了去;为什么只有邓小平最后东山再起,成就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呢?经受腐刑的士大夫,大概也不在少数,为什么只有司马迁忍辱负重,为后人留下不朽的“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呢?我以为,其必要条件应该是他们有不同凡俗的洞悉历史透视生命的主观能动性。
可见,“挫折”能否产生正面价值,关键还在于人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挫折”本身;挫折本身一般只含有负面的价值。如果说“挫折”与“粗粮”一样本身就具有人健康不可缺的营养的话,那么则可推出这样一个荒谬的命题:只有苦难失败屈辱才能成就人生;没有灾难失败屈辱,人就无法走向成功。
诚然,“把人生的苦难失败和屈辱视为一种真营养”是我们励志教育中的命题,它在现实中之所以成立,主要是因为人生谁都难免遭遇挫折,而这又不是以人的主观愿望为转移的,人能“转移”的只有自己的心态,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但是不能因此就赋予“挫折”本身正面的价值。按照如此思维模式,就很可能把学生引入阿Q的“精神胜利”,而不能正面挫折,也就无法对“挫折”进行深刻反思;而没有深刻的反思,挫折逆境也就无法产生正面的价值。
值得深思的是,为什么这么多的学生都如此把“挫折”比成“粗粮”,进而把它视为成就人生的必要条件呢?我想,这大概与“多难兴邦”的传统德育有关。国人习惯为“英雄辈出”的时代而自豪,却很少想到,这“英雄辈出”的民族,恰恰是苦难深重的民族。传统道德教育,总是用英雄形象的光辉,去遮蔽人们透视英雄背后的那场灾难的目光,总是有意无意的用英雄的赞歌,去淹没对灾难成因的追问。如此久而久之,国人便形成了如此变态的思势:没有战争,没有灾难,就没有英雄用武之地;没有“挫折”,就没有“粗粮”,也就缺少成长的营养;让暴风雨来得猛烈些吧,要成长为搏击浪涛的海燕,就要吃这“挫折”的“粗粮”。
要吃些粗粮 
生在富裕的年代,总喜欢大鱼大肉,对那些口感差的粗粮置之不理,正是这样,我们就容易忽略了粗粮的营养价值,不吃粗粮,无以铸造完整的人生,养尊处优的我们要吃些粗粮。
要吃些粗粮,从失败中找到真谛。每个人都害怕失败,不愿接受失败。但恰好相反,单凭成功,缺少失败,那将是一个不完整的人生。飞人博尔特在一次200米比赛中落马了,但他讲冲过终点的那一刻,露出了笑容,即使他失败了,但他喜欢这次失败,正因这次失败,才让他找到成功的真谛,他不断调整战术,加练自己,最终使自己在以后的比赛中稳夺冠军。他就喜欢吃些粗粮,唯有在吃粗粮的过程中,才让他在失败中找到真谛,继续前行。
   要吃些粗粮,从偏见中成就自己。让人背后无人说?有些人忍受不了别人对他的偏见或是说三道四,将别人置诸死地。殊不知,这宝贵的偏见正是我们要吃的粗粮,从偏见中能找到自己的不足,进而修身。美国总统奥巴马每天都要阅读及回信十篇民众来信,但其中大半都是在骂奥巴马是傻瓜。面对民众的偏见,奥巴马却欣喜地说:“我很喜欢。”正是因为这些偏见,才让奥巴马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了解自己在各州的民望,成就了自己,巩固了位置。偏见并不可怕,相反我们要感谢那些对自己存在偏见的人,正因他们,才让我们吃了些粗粮,不断改正自己,成就了自己。
要吃些粗粮,在困苦中磨难人生。养尊处优的我们,避过了战火纷飞的年代,自然缺少了一种吃苦的精神。然而,缺少过困苦的磨难,就难以将支离的肉体塑造成人。回溯历史的沟渠,有那个成功不是从困苦中走过来?勾践的卧薪尝胆,红军的万里长征,鲁迅的弃医从文,他们无一不是通过困苦磨难自己,铸造自己坚强的人格,不屈不挠,走向成功。虽吃粗粮很费力,虽遇困苦很痛苦,但这必是走向成功,锻炼自己的必然途径。
粗粮虽好,但不宜多吃。多吃了会营养不良,犹如困难多遇了会灰心丧志,偏见多遇了会性格扭曲,失败多遇了会意志消沉。只要及时吃些粗粮,及时让你纠正前进的方向,便足矣。
粗粮是失败,是偏见,是困苦,是种种口感差的东西,但我们终究还是要从吃些粗粮中办事,成材,成人。因此,在生活富足的年代,要记住,还是要吃些粗粮。
评语:本文立意准确,分别将失败、偏见、困苦三个方面比作“粗粮”,论述它们可以给人成长以养分,所选材料典型。结构清晰,分析透彻。评分:23+22+9=54
要吃些粗粮
纪伯伦曾道:“每一颗珍珠都是苦难在沙子周围建起的一座神殿。”正是有沙子有苦难,才有珍珠那圆润的光芒,而我们在生活中,也是需要有些粗粮才能更好地成长,绽放自己的光芒。
古时,勾践因战败而为夫差做马前卒,亲尝粪便受尽屈辱后回国,这可算得上这一国之群吃下的第一次“粗粮”,而勾践意识到这“粗粮”的重要性,卧薪房,尝苦胆,勤于政事,终于成就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神话”。没有从屈辱这粗粮中锋利的营养成分,勾践也许会“垂泪对宫娥”,要不就落个“落红满地归寂中”的下场吧。可见生活需艰苦的粗粮以佐味才能造就盛世强国的佳话,这也正是温总理常说的“居安思危”的缘故吧。
粗粮带给我们的成长也许不是那样直接,可以肉眼不可观的循环中,它又的确让我们更健康成长地更好,挫折这味粗粮也一样。萧伯纳曾经也只吃着“细粮”过关平淡无奇的生活,可他尝试了粗粮,当众演讲却因讲得太烂被人们哄下台去。他面红耳赤地吞下这些“粗粮”,批评指责下,他在这样的粗粮中理下着自己,提高着自己,笔耕不辍,终成一代文豪。而那位写下《红字》的作家亦如此,十几次退稿令他一步步成长,写作技艺也日臻成熟,一部《红字》,他吃下的粗粮让他不再是个“小卒”。
粗粮看似不养人,而可提供精粮所缺乏的营养。当一支《雀之灵》打动所有人,亦给自己的舞台生涯镀上一层成功色彩时,她却离开,到云南采风。在深山中生活,向当地人学习舞蹈,观察动物的形态和自然的律动,为了艺术的高峰,杨丽萍吞下了“粗粮”,若她囿于剧场演出的“精粮”,又怎有携《云南映象》如精灵神祇般回归的她呢?深山的生活让她对舞有了新的感悟,进而使她进入事业的又一高峰。
对于他们是这样,我们亦然,在温室的花朵们日益娇弱的今天,挫折教育这一粗粮也是时候拉入“小皇帝”们的食谱了。不发“头悬梁,锥刺骨”这般只“粗”不“细”,而要有些风风雨雨的历练让我们更茁壮的成长,以肩负起祖国未来的重担,对于一昧溺爱孩子的父母们,我要说:“请让孩子们吃些粗粮吧!”
冰心女士曾译过这样的句子:“愿你的生命中有足够多的云翳,去造就一个美丽的黄昏。”我要说:“愿大家食谱中的有足够多的粗粮,去造就一个健康的人生。”
评语:本文审题准确,立意正确。用夫差屈居、萧伯纳体验批评和杨丽萍下乡三个材料证明观点,材料选择得当,分析透彻。文章多处引用名人名言,“引”起“引”收,恰到好处。评分:22+20+8=50标杆作文
 要吃些粗粮
近日,学校论坛一标题为《为何受伤的总是我》的帖子,引起各路“围观党”的围观。
帖子标题:为何受伤的总是我
帖子内容:昨天晚修,因为刚刚考完试的缘故,一时间也不知做什么作业好,于是拿出一本《读者》细细品尝。突然黑影降临,我还未反应过来,手中的书便被身后的一只“魔爪”夺走,不仅杂志被班主任没收,还获了个“不务正业之罪”,又因为我的成绩一直都处于中下游水平,班主任还说要把我的爸妈召来。唉!难道作为一个高三学生,连阅读文学杂志的权利也没有了吗?高三学生你伤不起啊。
回贴列表:
1楼:哈哈,只能说你不走运。居然敢在自习课看课外书……为你默哀!
2楼:我觉得这种老师真的好过分,收书也就算了,居然还要把家长找来,会不会太小题大做了?虽然高三生确实应该把心思都放在学习上,其它活动要摆在一边,但难道连偶尔看一下小说杂志都不被允许吗?我们的精神食粮就只剩辅导书和练习册了吗?
3楼:现在的教学都是应试式的,特别是对于那些准备高考的考生来说,所做的一切都就为高考而战,啃的是课本,写的是草稿,吃的是千篇一律的“细粮”。现在还说什么素质教育,全面发展,请问,什么“粗粮”都不准吃的我们营养是否会充足呢?
4楼:楼上的同学,此言差矣。“粗粮“当然可以吃,但吃也要吃对我们身体有益的“粗粮”。否则那只能称作“垃圾食品”,而且“粗粮”也不能多吃,因为毕竟我们的“主食”是“米饭”。2楼所说的小说杂志,对于我们来说现在还不是时机去“品尝”它们,我们应该暂且把它们放下,去好好享受对我们有益的“精神细粮”,而对于楼主,我相信你的班主任这么做肯定事出有因,因为你肯定不是“初尝粗粮”,你的成绩不算好,更应该多在“细粮”上面费心神,“粗粮”再好,也不及“主食”的营养丰富。
5楼:嗯,粗粮要吃,但也要有个度,否则会弄巧成拙。
6楼:同意楼上的!
……
翌日,论坛掀起了一场“应该怎样对待‘粗粮’”的辩论活动,同学们纷纷积极参与,热情高涨……
1号文
本文审题非常准确,将课本,辅导书,练习册这些“主食”之外的课外书,比喻为“粗粮”,是对主食的有益补充。旗帜显明地表明了要吃的态度。尤其是“4楼”“5楼”的发言,又准确地写出了“度”,也就是原材料中的不可“长期过食”。字迹工整美观,语文流畅,特别是在表述过程中始终用“细细品尝”“吃”“啃”等字眼凸现标题,将本体和喻体有机结合。总之,本文从“精神食粮”分粗细的角度切入,切合题意且新奇。但文体上用网贴的形式,内容略显单薄,我们不提倡。
评分   22+21+7=50
   要吃些粗粮
晚饭时分,妈妈捧出了饭碗,一碗是米香扑鼻,圆润醇滑的泰国香米;另一碗却是毫不起眼甚至还有点丑陋的中国粗粮。弟弟夹手夺过那碗香米,忙不迭地往嘴里送,看着那些白花花的米饭把他的嘴都撑满了,我感觉有点搞笑。我端起那碗粗粮,扒进一口饭,舌尖一搅,顿时一股热辣的粗糙感觉在我口中蔓延开去,过了一阵子,我咽进肚子里,只感到舌头已经麻了,但仍然十分畅快,一股快意涌上心头,我大呼过瘾。
弟弟瞠目结舌地看着我,以为这毫不起眼的粗粮竟是佳肴。他尝了一口,费了好大的劲才吞下肚子,他咕哝起来:“口感这么差,吃得那么费力,什么时候才能吃完啊?”爸爸看着我们,摸模弟弟的头跟我们说:“你们知道以前的人吃什么的吗?”我们摇头。爸爸又说了:“古代的时候,只有大户人家方能吃得起精粮,大多数劳动人民只吃粗粮。粗粮的作用很大,它拥有精粮所没有的营养成分,懂得养生的大户人家通常会精粗搭配,营养有了,自然延年益寿了。”我们兄弟俩真长了见识呢。
我口里嚼着粗粮,感受着那热辣的快意。心里掠过一丝感悟。我们平常学习的那些课本里的知识点都是经过教育者们精心挑选出来的,这些知识点不正像那些千挑百选的泰国香米吗?而我们每天都被灌输了大量的“香米”,难免会腻,而看看那些小说——虽然只是粗粮,但无疑可以帮助我们消化。
爸爸跟我的想法是一样的,他建议我跟弟弟不妨“吃”些知识的粗粮,这样更有助于我们的学业和前途。但同时他也告诫我们兄弟俩,粗粮不能长期过食,过食粗粮反而会给我们制造麻烦和危害。毕竟现在人类是依靠精粮作为主要食物来摄取必需营养,读书、做人也是如此。爸爸如是说。
我们兄弟俩似懂非懂地点着头,对视一眼,仿佛告诉对方要吃些粗粮。我分了半碗给弟弟,我偷偷地瞄了爸爸一眼,发掘他暗地里透出一股欣慰的笑意。
哟,真的要好好吃些粗粮了。
内容:20   表达:18   发展:6分  总分:44
【评语】:文章切合题意,对题目的剖析非常准确,在肯定“粗粮”的同时,并没有否认“细粮”的重要性,而且立意的角度比较新颖,由“粗粮”与“细粮”的关系联想到“课本知识”与“课外知识”的相互补充的关系。情节的安排稍显平淡,语言表达亮点不多。
要吃些粗粮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一日千里。人们的生活观念与生活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好马是否真的没有必要再吃回头草,我们是否真的没有必要再到过去呢?其实不然,在科学发达的今天,我们更应结合过去优秀的事物,在吃细粮的同时也吃些粗粮,只追求发达的事物而丢弃过去的事物,实为舍本逐末之举!
传统节日VS 洋节日,这似乎是一个永远也说不完的话题,当今的人们似乎越来越热衷于过情人节而不是七夕节,喜欢圣诞节更甚于过年。其实这样做并不好,倘若每个人只过洋节日而忽略了我们的传统节日,这无疑就像忘记了我们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人们在过洋节日的时候,是否也应该不要忘记传统节日呢?就像时常吃细粮的你不也应该吃些粗粮来调和一下吗?因此,我们不能忘掉我们的传统,即使有时候它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但它却是我们的根。我们不能忘掉我们的根。
电脑打字vs传统书法。在人们越来越依赖于电脑打字的今天,有多少人还会写我们的书法呢?甚至叫出它们的名字来?也许你会说古代的书法在当代并不能起到交际的作用,但是你错了。书法不单止是一种交流的符号,它更能陶冶性情,它是中国的国粹,是一种艺术。的确,相对书法来说,电脑打字更加方便、快捷。但我们也不能忘掉我们的传统啊。细粮虽好,但它却缺少粗粮所特有的营养成分。因此,我们不应该只顾电脑打字,而忽略了我们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所以,细粮虽好,但也不要忘记了粗粮。
 回想自己,当初妈妈包饺子的时候,不也是很兴奋,要急着品尝吗?当初对着香喷喷的粽子,不也是直流口水吗?为什么现在却越来越喜欢麦当劳、肯德基这些洋食品呢?其实细细品尝,热气腾腾的白粥不是比可乐更健康吗?我们似乎忘记了我们的传统,而只追求发达的东西呢?我真的该好好反省一下了。
细粮很好,因为它代表着新鲜与发达,但我们不能忘记了要时常吃些粗粮。因为,粗粮才是我们的“粮”,我们的“魂”,我们不能舍本逐末。
3号文评分:14+18+4=36
文章基本符合文意,把“要吃粗粮”理解为“过去的事物”,提出“只追求发达的事物而丢弃过去的事物,实为舍本逐末之举”的观点,稍显牵强附会。举传统节日和洋节日为例,认为洋节日是细粮,传统节日是粗粮也不够恰当;而电脑打字与传统书法的例子,也很难扯上细粮与粗粮的意思。行文层次还分明,语句也通顺。评为二类低分。
要吃些粗粮
印度古谚中:“人要吃些粗粮”的意思我想并不单单是让人们多吃粗粮让身体健康。我想更多的是想一想从前,再看看现在,思考一下我们究竟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多吃些粗粮,看我们周围的环境。
从前我们的环境是否如现在一般?我想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好好想一想的。曾经的碧海蓝天,在哪里?曾经的嘉木繁阴,又在哪?现在在我们四周的是过高的气温,过浓的二氧化碳。或许还有那些从福岛飘来的致命的放射性粒子。
   但是也已经有人开始吃粗粮了。最新的十二五计划表示在未来五年内我国的植树面积需从20.3%升至21.9%,这样植树面积便相当于两个辽宁省的大小。而随着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的逐渐扩大,以氟利昂为制冷剂的冰箱被逐渐淘汰,而环保布袋也取缔了从前的塑料袋,乙醇汽油、电力汽车、尾气处理器也争相面世。这一切一切都是吃过粗粮后人们所产生的新想法,我想吃这些粗粮不但使他们更健康,也使我们的社会更健康。
多吃些粗粮,看看我们现在的这个社会。
我觉得当代中国最缺乏的便是责任心。从人民来看,在中国随地扔垃圾、吐痰的现象可谓络绎不绝啊,把自己的垃圾扔到垃圾桶难道不是责任吗?随地垃圾这种现象哪难道不是责任心的缺失吗?从政府来看,贪污腐败可以说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后浪跑在大地上”了,旧的贪腐势力未被清除而新官员却被调教的唯利是图,而反贪反腐却未见成效,大贪官文强说:“别人贪,我不贪,我就得死。”我想这偏是中国反贪无果的原因吧。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也是时候让我们吃些粗粮了。
吃粗粮也是有人的,看海尔集团总裁不就把自个儿腰包中的几百万砸成稀巴烂么?《非诚勿扰》中的主角安田不也为自己心仪女生有了一千万后不为社会做贡献而独自下台吗?温总理不也将某县委书记建议中:“希望温总理帮助我县发展水利工程以储水。”的“希望”改成“要求”吗?这些便是中国人民、政府、企业的责任心吗?
“吃些粗粮”,再想过去的所作所为,我们会有新的想法,而我想有了吃粗粮,我们的人民、政府、企业也会更加强大发达。
得分:25分。
评语:本文没有吃透“粗粮”的深刻内涵,只是将标题像标签粘贴在似乎已经准备好文章上,材料的运用不恰当,带有很强的套作痕迹,语言表达还算过得去。
内容:12分,表达:13分,发展:0分。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