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易搜欢迎您 - 轻松快捷 分享智慧

《变则通,通则久》2014安徽语文高考满分作文

发布时间:2019-4-22 22:17作者:安徽考生阅读:1247
  • 刻舟人贻笑大方,郭沫若先生赞赏改一字的演员,一正一反,对比鲜明。不仅如此,考生还通过联系自己的实际,来表达人要懂得变通的道理。
  • 考生有较厚的文学功底,写作中引用事例信手拈来,事例又典型,并且众所周知,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本文开篇点题,主体部分把事实讲道理,结尾再次点题,升华主题。

变则通,通则久

《易经·系辞下》有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句话告诉人们,不要死钻牛角尖,应该尝试用其他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要学会变通。

相信大家对于《刻舟求剑》的故事并不陌生:有个楚国人乘船渡江,一不小心,把佩带的剑掉进了江里。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我的剑就是从这儿掉下去的。”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但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船已经走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能凭主观做事情。人不能死守教条。情况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否则就会失败。这也告诫人们不能片面、静止、狭隘地看待问题;以静止的眼光来看待变化发展的事物,必将导致错误的判断。这便要求我们懂得变通。

朱光潜先生在《咬文嚼字》中记载,郭沫若先生的剧本里婵娟骂宋玉说:“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一位演员将“是”改为“这”,成“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郭老觉得这字改得很恰当。一字之妙,全在味道。如此改变,编剧求之不得。

改变,让氤氲的水汽更为靓丽,瘦弱的细流更为生动,无味的句子更有味道。

鲁迅,一个医学院的学生,因为电影里麻木中国人的镜头而转变了自己的奋斗路线,弃医从文,从拯救人的身体转向拯救人的灵魂,最终成为中国现代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李彦宏,曾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中国最具影响商界领袖”,在美国硅谷取得让人羡慕的成就,豪车大房,生活优裕。可正当如日中天的他毅然放弃美国的生活,决定到中国开创属于自己的新的公司,他的这次转变,让他成为中国IT界的领头羊。因此开创了更加辉煌灿烂的人生。

敢于改变自己的还有杨振宁。一个很少关注物理学的人,却因老师的建议而选择了物理学,最终获得物理学诺贝尔奖;史铁生,一个对未来失去信心,但因为他的及时转变,最终使他成为众人敬佩的文学家。这些成功人士告诉我们,要成功就要如水一样,时时处处改变自己。

你若将大地呈给天空的水汽,幻化成五彩云朵;你若将山泉汇聚给大海的细流,变得波澜壮阔。我想大地会缄默而窃喜,山泉会高兴而欢歌。

正因如此,人要学会变通,在变通中谱写人生的诗篇。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