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易搜欢迎您 - 轻松快捷 分享智慧

对齐桓公的感触最深作文800字

发布时间:2022-8-23 00:42作者:龚志民阅读:2516

齐桓公能“用人”。从他的故事中,体现出唯才是用、志向高远、心胸宽广的思想特性。

君之德在兴国,兴国首在用贤

同学们:

大家好,我对文中的齐桓公颇有感触,在这里谈谈自己的看法。

天地之德,在容纳污垢、化育万物。君之德,在发展兴国;弼臣之德,在辅君谋国。以此而言,齐桓公前半生是个好君主,无愧于春秋五霸之首。但齐桓公结局不妙,晚年活活饿死,死六七十天后才下葬,亦属咎由自取。君王欲兴国,必亲贤臣远小人,管仲死后齐桓公重用易牙、竖刁,厨师、宦官当政,是乱国之象。君之德衰,其国、其人必衰。

孟子说:“春秋无义战”,不仅于国无“义战”,兄弟争王位亦无“义争”。尽管那时的征伐总是打着这样那样的神圣旗号,以这样那样的道义理由,其实都是为了“利”。公子纠与小白都是齐国公子,谁先回到齐国谁就继任齊王,小白拼命赶路,走的是竞争正道;公子纠让管仲射杀小白,使的是邪门招数,两兄弟德之高下由此可知。天佑德者,小白终成齐王。

中箭、咬舌、装死,才躲过管仲的苦苦相逼,齐桓公小白记恨管仲是必然的。但已经手握管仲生杀予夺大权的齐桓公最终采纳了鲍叔良言:杀管仲仅能泄己愤、快己意,用管仲才霸中原、匡天下!齐桓公能克己愤、纳忠言、用大贤,这是明君身具大德、齐国大福降临的气象。

明君之德,贵在有始有终,难在善始善终,若无朝乾夕惕的精神,则易成虎头蛇尾的结局。既戴王冠,必承其重;既有远志,必耐其寂。君王施政,乾纲独断,不能推诿。“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是历史的真实写照。

为国而灭无义之兄,为国而忘一箭之仇,为国而用刺己之人,为国而嘉荐贤之人,皆明君之德行。反之,用佞臣小人易牙、竖刁,是自取灭亡。成败荣辱,明君亡臣,全在君王一念之间,所以君王这“一念”至关重要,须日日正心正行正言,否则,人有不虞之灾,国有亡国灭族之祸。秦始皇倚重赵高,而有遗诏被篡、扶苏被矫诏所杀之恨;唐太宗偏爱武则天,而有篡位灭李之灾;唐玄宗宠杨贵妃,招致安史之乱之难,他们都曾是一代英明之主,都有不世之功或辉煌盛世,困在未能善始善终。

要善始善终,政治定力是关键;要长治久安,不忘初心是根本。“九合诸侯”不是为了耍威风,是为了复兴周之礼乐之治;“一匡天下”也不是为了挟天子而令诸侯,而是为了“尊王攘夷”,讲政治规矩,合传统周礼,所以孔子夸“齐桓公正而不谲”。

当今世界的发展,关键取决于人才。各领域都需要大量管仲这样的CEO,但首先要有齐桓公的胸怀、气量、战略眼光和远大抱负,世之先有伯乐、齐桓公,然后才有千里马、管仲。

这就是这个故事给予我的启示。谢谢大家。希望大家批评指正。高三(5)班×××

点评:这篇作文,立意鲜明,题目用一副对联和顶真手法表明作者的观点,这不仅典雅,还显文字功力,而且表明了作者在读书交流会上发言的立场——兴国首在用贤。

开头一段,开篇明义,点明交流会上要表达的“写作任务”,符合本次高考作文题设置的读书交流會情境,语言简洁明了。

第二段承上启下,进行分析论证,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具体阐述,先说齐桓公用贤而兴国,但在管仲去世之后桓公重用奸佞小人“竖刁、易牙”而被活活饿死。接下来依旧从这两方面进行深入分析,齐桓公为国而放下一箭之仇,为国而用射己之人,于是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霸业。但当重用奸佞小人之后,下场令人唏嘘。之后,再联系秦始皇、唐太宗、唐玄宗进一步说理,揭示了“国家兴,均在于用贤”的道理。

倒数第二段是这篇发言稿的最精彩之处,由历史观照现代社会,表明现代社会要重用贤才,首先要“齐桓公们”有用人的胸怀、气量、战略眼光。

全文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无斧凿痕迹。写这类作文,注意结构层次安排更清晰,才更佳,也才易得高分。

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