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全国甲卷红楼梦优秀作文范文《始于模仿终于独创》
始于模仿终于独创
《红楼梦》中众人为大观园匾额题名时,“翼然”“泻玉”“沁芳”等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纵览全程,匾额取名的过程,何尝不是学习新事物过程的真实写照。私以为学习之路先经历理解照搬理论,借鉴学习知识,最后融会贯通,自成一派的过程
诚如叶圣陶所言:“艺术的事情大都始于模仿,终于独创。”许多成功的创作那离不升前期的参考和借鉴。
对经验的移用铸就了自我的创新。中国是个诗歌的国度,摇曳在历史长河中的无数诗歌向我们表明,移用之举,有可能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王勃移用曹植诗中“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一句写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千古佳句;叶绍《游园不值》中:“春色满因关不住,枝红杏出墙来”也是脱胎于陆游《剑南诗稿》:“杨柳不遮色断枝红杏出墙头”,曹操也曾用《诗经》中“青青子怜,悠悠我心”来表达自己求贤若渴……用前人诗句能够借助前人已成之境,来述说个人新的情思,其情其思显得更为蕴藉深远。
对前人的模仿孕育了创新临摹临摹的枝芽。诚如宝玉“沁芳”一词的提出,正是对贾政“泻”字的引中和创造。郑板桥年轻时曾潜心临摹历代书法名家的作品,其临摹的作品甚至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尽管如此,他仍然没有受到世人的关注。但也正是在此基础上,他能够博采众长,用隶书参以行借,独树一帜创造非隶非楷,非古非今的“六分半书”——板桥体。模仿不是让我们在前人栽下的巨树下迷失自我、质疑自我,而是激励我们学会在迷雾中反思自我,寻找自我。
但模仿再好,没有创新,终会是未竟之志。诚如艾青所言:“没有变化,再好的歌也会叫人厌烦的。”从《醉翁亭记》确定“翼然”,结合实际情况又有了“泻玉”,到最后推陈出新敲定“沁芳”一词,环环相扣,缺一不可。翻开历史画卷,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从前期搬向联经验到模仿西方制度经验,发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再到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步步的探索、一次次的改进,才有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强起来、富起来的飞跃。有移用和模仿为前提的创新,犹如站在巨人肩膀上,规避了错误风险,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风采。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征程中走过风雨,在历史风云中尽显英姿。我们应深刻理解:模仿与借鉴让我们披荆斩浪,看到鸥翔鱼游的天。而独立创新让我们独立自强、自成一派,奔向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经历借鉴与模仿,创新显得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