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山东卷满分作文议论文《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分析深刻)
古今对比、分析深刻是本文的亮点。
文章以“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为题,揭示材料主旨,第一段又紧扣材料提出中心论点,鲜明深刻。文章选取成王年幼继位,周公辅政,未雨绸缪的典故,并能结合《六国论》做总结分析。当代人物李云迪,韩国巡演现场因记忆错乱中断弹奏,因缺乏准备导致出现问题。接下来考生写应效仿南怀瑾先生,用到的东西准备充分,行囊里满是他对佛法的记忆、理解,分析深刻。写南怀瑾的准备,既有“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的名言分析,又有假设推理,更有反问加强语气。整篇文章也多有议论,富有哲理,选用王充等哲学家事例,理论气息强,文末选用文言句式,整齐而富有文采。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恒也。在我看来,我们应当将自己的人生行囊准备充分,然后出发。
人生一途,茫茫无尽,祸福未知,险贵难料,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准备充分行囊,出发前行。
武王灭纣,成王年幼继位,周公辅政,周公曾写过一首《鸱鸮》诗献给成王。诗曰:“趁天未下雨,急剥桑皮,拌以泥灰,以缚门窗。汝居下者,敢欺负哉?”周公诗满含讽谏之意,望成王及时制定措施,以止叛乱阴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六国论》给了我们一些经验。
而当代钢琴家李云迪,韩国巡演现场因记忆错乱中断弹奏,他没有做好准备,令其乐迷心酸,令其背后之人心酸。李云迪,本来将自己的人生行囊准备得妥妥当当,却在某个“渡口”扔掉了一件暂时不用的东西,导致他那日的失败。若其时刻准备着,时刻检点自己行囊的物品是否有缺损,是否有遗漏,而不是往自己的行囊里添加一些无用的东西,把自己认为现在不用的美好的东西扔掉,就不会经历仲永之伤了。
我们便是前来借鉴的后人,除去借鉴这二人,我们还应该效仿南怀瑾先生。一个传奇的人物,他早早地位自己准备好了人生行囊,时刻检点,时刻思索,把心思一心用在佛学研究上,不曾废止,将现在及将来会用到的东西准备充分,行囊里满是他对佛法的记忆、理解。行囊里不像李云迪那样,他没有把暂时不用的美好东西扔掉,而是好好地保存着。
正如明末清初理学家、教育家朱伯庐所说:“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若没有他在一座座僧庙的数年研读佛经、佛法,只身去了台湾的他怎么会有可能下下一本本至今备受欢迎的佛家书籍?他又怎么能够再台湾那个美丽的地方宣传佛道,巡讲佛学?怎么会在日后重回大陆时,依旧受人们尊敬,受人们敬仰?南怀瑾先生的行囊里装的东西,值得我们学习。
“足不强则迹不远,锋不铦则割不深。”东汉哲学家王充在《论衡·超奇篇》如是说。我们走在人生大道上,不应忘记仲永之伤、云迪之苦,而应该学习南怀瑾先生的时刻准备。
“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倘若我们如此,焉有不成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