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菊花,爱她的醉人芳香,爱她的淡泊情怀,更爱她顽强的生命力。我爱菊花的清净,高洁,淡然不趋炎势,是菊花的情操和品格。看它们静静绽放,宁静儒雅,幽香孤洁,内心便有几分爱意,几分知己。
秋来谁为韶华主,总领群芳是菊花。菊开秋冬,满城菊香。行至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菊花在萧瑟的秋风中弥香,让有点冷落的季节多了几分浪漫和温情。各色菊花开得花团锦簇、争奇斗艳,让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我赞美菊花的乐观与顽强。不仅因为菊花淡雅、高洁,而且因为菊花清廉、洁净而又落落大方,深秋季节,当万物萧条,百花凋谢,菊花却迎霜怒放,淡雅的香气,低调而不张扬,不好高骛远,唯淡泊而宁静,卓雅而富有品味。
一代老革命家陈毅也留下了颂扬菊花的不朽诗篇。他的《秋菊诗》“秋菊能傲霜,风霜恶重重。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不但道出了菊花傲霜耐寒的本性,而且表现出菊花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慨和百折不挠的无畏精神。
愿菊花这枝久开不衰,永不言败的奇葩,在中国的文坛上光芒四射,放出它应有的光彩。
一场秋雨一阵秋风,菊花缕缕芳香在空气中弥漫开来,让人陶醉其中。在这万物凋谢的季节里,菊花是大地赐予的圣物,她采天地之灵气,汲日月之精华,清隽芬芳,凌霜盛开,以其傲然挺立的高尚情怀,香飘于天地之间。
宋代苏轼的“荷尽已无摩雨盖,残菊犹有傲霜枝。……。则展现出当荷花随夏天的离去而逝的时候,而菊花却是迎霜怒放的情景。
菊花是坚贞高洁之花。菊花,不像牡丹那样华丽,也不像兰花那样名贵,但是,它傲霜抗寒,坚强不屈,它高洁幽雅,芳香四溢,元稹的《菊花》抒写自己的爱菊之情,盛赞菊花的坚贞品格。“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在《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诗一向不拘泥于形式,收放自如,以构思新颖,想象丰富而别具一格;以任情任性,下笔大胆,而被赋予了新的生命,也因此形成了她自己的独特风格,难怪宝玉评判林黛玉的诗是别开生面,她的菊花诗更是她写过的诗中的佼佼者,让人读起来琅琅上口,过目不忘。
现在已是秋冬相交的季节,北方的很多地区已是雪花纷飞了。如此的深秋,秋高气爽,冷风阵阵,寒气袭人。这个时候也只有菊花如期盛开,香气四溢,沁人心脾。她们迎风怒放,卓然而立,不随百花同枯,不与百花争宠,不与春花争荣,不与夏荷争艳,不与秋桂争香,不与冬梅争酷。她们顶风傲霜,散发着阵阵淡淡的幽香。
我喜欢深秋菊花的纤纤君子之气,我欣赏秋冬相交季节的菊花傲霜迎寒的浩然之骨,她高洁幽雅,秋霜雪冻,依旧灿烂恬静地微笑着,以自己娇艳动人、生机勃勃的生命将秋天渲染得更加姹紫嫣红,她用自己的妩媚和鲜艳点缀着秋的景色,给秋天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和芬芳。温暖了人们在寒秋里逐渐冷却的心灵。
菊花这不屑与百花争春的花中君子,曾以其不妖不媚的风姿和清雅素洁的花韵及其花品成为中国墨客画士笔下常常获取的素材,也曾为墨客画士留下不少的丹青妙笔传世佳作。那一株株、一丛丛的菊花经过丹青妙手的一番侍弄则显得栩栩如生,清香四溢。
深秋季节的菊花,翠绿的菊叶,五彩斑斓的花朵,带着一股淡淡的幽香,令人心旷神怡。“耐寒唯有东篱菊”。只有秋菊不畏寒露霜冻,孤傲地盛开在落英缤纷的秋天里,簇簇金菊,沾满雨露,晶莹剔透,芬芳满枝。菊花是绚丽的,菊花是婀娜多姿的。朵朵含苞绽放的菊花热情慷慨地装扮着大自然,一扫秋天的萧瑟和寂寥。淡淡的香味,散发在秋天的清凉中。
我爱菊花的千姿百态和绚丽多彩,她与梅、兰、竹并称为花中的“四君子”。我爱菊花凌风傲霜,昂首怒放,我爱菊花傲霜而晚香的品质。她不仅具有素洁高雅的外形,还具有坚贞不屈的意志。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都把她当作自己的知己。菊花是那么的豪情、飘逸和潇洒。“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在南宋朱淑贞笔下的秋菊是君子的品行,不慕荣华,安于清贫,坚贞执着,铁骨铮铮。
菊花,清雅淡泊,不畏霜寒,独自怒放于秋风落叶之后,与梅、兰、竹一起合称花中四君子。曾以其高尚的情操和超凡脱俗的高雅气质而倍受世人青睐;因不合时宜的开放受到了高雅之士的赞赏,晋朝的陶渊明可以说是堪称写菊花的鼻祖,他的“采菊东篱,悠然见南山”以其悠然自得的恬淡心境而被隐逸者视为知音,也因此而赢得了清高志士的推崇。
秋冬季节的菊花,芬芳隽秀、素雅坚贞,自古以来就是人们隐逸情怀的象征。陶渊明以一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洒脱心态来面对不平的世事;苏东坡赞美菊花的品格亦隐喻自己高尚的情操……无骨的花朵,却有极品的情感,秋天正因有菊的相伴而美丽,寒瑟的季节才不显寂寥和沧桑。北宋诗人梅尧臣的《残菊》更是抒发了诗人虽胸怀大志,为民爱民,但仍然壮志未酬的悲愤情怀,“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深丛隐孤芳,犹得车清觞。”
我赞美菊花的隐逸和不与百花争艳的高洁品行,菊花以其隐逸孤傲脱俗的品格,引古今文人留下了无数佳句。孟浩然的诗句:“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道出了对重阳赏菊的无限情怀。白居易对菊花更是情深意重,“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他对如霜一般白色菊花深深的恋歌,让人动情。唐末农民起义领袖,冲天大将军黄巢借《菊花》抒发了这位大英雄的壮志凌云的博大胸怀,“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戴黄金甲。”宋代爱国诗人郑思肖的《寒菊》,更是表达了自己忧国忧民不屈不挠的高尚情怀,“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味浓。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
我国早期的女革命家秋瑾对于菊花的描写,更是另辟溪径,表现出非凡的见地,一首“铁骨霜姿有傲衷,不逢彭泽志徒雄,夭桃枉自多含妒,争奈黄花耐晚风。”就让世人自叹弗如。菊花,在这位鉴湖女侠的笔下被赋予了顽强的抗争力和坚强的战斗力。菊花在这位鉴湖女侠的笔下既不是忧怨缠绵,也不是恬淡闲逸,而是历经磨炼,屡挫不衰的风中英豪;菊花在这位鉴湖女侠的笔下既不是逃避现实、与世无争的消极主义者们的精神寄托,也不是独自隐逸于秋风落叶之后独善其身的隐士风格,而是傲骨铮铮,充满着意志风格,敢于向世俗挑战的烈烈西风中的的霜中奇葩。
菊花不但在画家的笔下吸引过多少人的眼球,而且在中国的诗坛上也是光芒四射,久开不衰。曾以其不畏霜寒的精神和高风亮节的品格而博得了历代诗人的争相咏颂,因此在中国的诗坛上同样留下了不少关于描写菊花的不朽诗篇。黄巢的“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则把菊花描述得淋漓尽致,不失为一篇千古传颂而又脍炙人口的菊花诗佳作。他的另一首中写道是“……。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也是后人争相咏颂的名句。
读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书中有十二首关于描写菊花的诗,让人读起来,就如同是在翻阅一幅描绘菊花的菊谱。诗以各人不同的心态,不同的心境,而去表现不同的思想。可以说是从静态去描写,从动态去形容,以各人的观点,各人的看法,从不同的审视角度去描写,把对菊花的描写和形容都推向了高潮。在十二首关于描写菊花的诗中,其中犹以林黛玉的菊花诗更是出群拔萃,她写的《菊梦》、《问菊》、《咏菊》,以自然新奇而一举夺魁。《咏菊》中的“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就显示出林黛玉高超的艺术景界超凡的才华以及不同凡响的见解。难怪史湘云会说:“真个把菊花问的无言以对”了。对于她的《咏菊》中“一丛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的诗句,今天提起来我都还记忆犹新。
每每看到菊花傲霜盛开之时,抬头遥望天边飘过故乡的云,那曾经漂泊和颠簸流离的游子的心,便有一种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怆然苍凉的感觉。思乡念乡之情便油然而生。古往今来,历代文人墨客大都赞美菊花姹紫嫣红,争奇斗艳之风韵,但缺鲜有人们理解和懂得菊花,其实菊花具有其它花朵所不具有的肃穆而庄严之美。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只是古难全。当生死离别的亲人驾鹤西去,飞向遥远的天堂,陪伴亲人离去的的是悲情的菊花,表达对亲人哀思和怀念的依然是伤情的菊花。此时的菊花,难道你能说它不美?不!那是一种悲壮的美,那是一种伤情的美,那是一种沉默的无言的静穆的美。
菊花的品质是迎风傲霜,威武不屈。她们是花之英雄,为了让秋天的天空变得更加高远和清爽,她们花团锦簇,迎霜怒放。一代伟人毛泽东曾经这样赞美菊花:“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宋朝诗人史铸曾赋诗曰:“东篱黄菊为谁香,不学群葩附艳阳。直待索秋霜色裹,自甘孤处作孤芳。”宋代着名女词人李清照也曾赋词曰:“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