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夜,俗称“年三十”,是每年农历的最后一天,这时候家家户户都忙着蒸年糕。
—盆盆水像一朵朵闪闪的银花,欢迎远道而来的朋友,欢迎他们来看一看傣家的风俗。
雪白热乎的馒头,热气腾腾的年糕,喜滋滋的心情,在雪花飘零的冬日,穿梭着忙碌的身影。
终于,“肓歌会”正式开始了。没有什么开场白,盲姑娘高亢悠扬的歌声随若欢快的鼓声响了起来。
今天是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都呈现出喜庆的气氛。有的忙着贴春联,有的忙着准备年夜饭,有的忙着挂红灯……。
“火把节”是撒尼人传统的节日,它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情。表姐曾绘声绘色地给我讲过撒尼人欢庆“火把节”的热闹场面。
今年中秋节,黄昏的傍晚,玉兔东升,天空中有几朵洁白的云彩飘荡着;微风习习,月光下的葡萄架上有几串沉甸甸的葡萄。
人们摩肩接踵,一个个面带微笑,一派喜庆祥和的景象。看,一串串冰糖葫芦笑弯了腰;听,嘎嘎作响的小风车笑得合不拢嘴。
每逢春节,只要你稍加留神,就可以看到,无论哪家的门窗,甚至屋内墙上,准贴着一张张色彩鲜艳、粗犷质朴、形象逼真的剪纸。
深蓝的夜幕下,喝足包谷酒的人们举着火把,纷纷拥向晒谷场,围着几堆篝火,跳起欢快的摆手舞,开始了庆祝毕兹卡节日的狂欢。
放爆竹就更热闹了,你听吧,这边“噼噼”,那边“啪啪”;远处“砰砰”,远处“叭叭”;天上“哧哧”,地上“咔咔”,动听极了。
大年初一,男女老少穿戴一新,吃年糕和汤团,即希望“年年高、团团圆”的意思;大年初二开始,亲朋好友相邀做客,有的是拜年,有的是吃年酒。
春节正悄悄地向我们走来,大街小巷都洋溢着节日的气息。商场里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不管是老人还是孩子,手里都是大包小包的,脸上洋溢着节日快乐的笑容。
一组组披红挂绿的龙舟在“堂堂堂”的锣声和“嗨嗨嗨”的呼喊、哨子声中,劈波斩浪,奋勇向前,把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吸引到澜沧江边,为节日增添了许多紧张和快乐的气氛。
到了那天,傣族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盛装拜佛。姑娘们用漂着鲜艳花朵的清水为佛洗尘,然后彼此泼水嬉戏,你泼我,我泼你,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它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
泼水节最为有趣的当然是泼水了。人们都愿意把水泼给德高望重、受人辉敬的人。大家还互相泼,互相祝福。S兴奋的还足那些小伙子和大姑娘,他们泼得可真卖力,把一盆盆水端到人群中,从头到脚把别人浇个透,真是让人躲也没处躲,藏也没处藏。
彭阳人吃葱的习俗真楚“堪称一绝”。他们吃的葱,从种类上分,可以分为小白葸、大白葱、红葱几种。小白葱的长相和大白葱没啥区别,都是绿叶白秆儿,只不过是比大白葱小些,可以说是缩小了的大白葱。因为小白葸的辣味儿淡,所以常被彭阳人“生吞活剥”。在集市上,小男孩拿者一把白葱狼吞虎咽般地往嘴里塞的情景屡见不鲜;健壮的种田人蹲在田埂上,~手拿葱,一手拿馍,有滋有味地吃著,那躭更楚常见了。
冬至大如年,北方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南方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团、冬至长线面。游子都要回家过冬节,表示年终有所归宿。这一天,饺子的香气、米团的香气、羊肉的香气萦绕在空气里,温暖着神州大地散散淡淡的冬阳。冬至是一个温情的节日,它以特有的方式和言语,释放着它的韵味。“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冬至已至,新春不远,眨一眨眼,春天已等候在前边,所有的世间万物将随之热情奔放开来,新的希望和收获越来越近了……。
冬至起,也就进入了“数九”寒天。“九九”之中,三九四九最为寒冷,川地冬天气候比较干燥、阴冷,气温在-3℃到7℃左右。比起冰天雪地的北国来说,我们这里,似乎还算温暖。可是就是这样的气候,每到冬天,我心便惶惶。行走风中,总感觉寒凉如影随形,想逃,却无处遁迹。我是怕冷的啊,这样的怕。常常握着自己凉凉的手指,跺着冰冷的脚,想寻一个安静温暖的角落,像青蛙或者蛇似的蛰伏起来。将生命的锐气,在寒凉萧瑟的冬日里,敛聚起来,积攒成团。安定,泰然,从容,无欲无求,万事不扰。只待喜欢的春,喜欢的暖,喜欢的美到来,再张了眼,点了心之焰火,释放激情,照亮生命。
看完上面的描写风俗习惯的句子后,你掌握到描写风俗习惯的方法和技巧了吗?其实,每个地方都会有些不同于其它地方的风俗习惯,我们在描写这些不同的风俗时,可以通过不同的特点来展现每个地方的不同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