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一天不在家_“让每一个家庭充满爱”征文比赛一等奖
发布时间:2018-11-14 11:24作者:陈莉莉阅读:506
文章“闲笔”照应得很巧妙,一开头就写妈妈爱唠叨,似乎是对妈妈不满,结尾写自己当了一天“妈妈”,也爱唠叨了,又有了对妈妈的理解。货一天”就使她成熟了,很自然地表现了青少年如何对待父母的重大题材。作者笔下的家庭生活,真实、生动、有趣,弟弟妹妹的少儿心态和举止的刻画很传神。
妈妈一天不在家
几乎做妈妈的都爱唠叨,我的妈妈也不例外。可以说,她从不肯放过任何一个责任我的机会。“不要躺在床上看书!”“不要把今天的事推到明天!”“关掉电视机!”……妈妈就像一台出了毛病的留声机,永远重复着那几句话。假如妈妈不唠唠叨叨,我的生活完全可以自理,证明的机会来了!
明天是星期天,爸妈要回老家看望祖母。晚上出门时,妈妈左叮咛,右嘱咐,我一句也没听进去。爸妈一走,弟弟妹妹们高呼“自由万岁”,放心大胆地看电视。
我无心看电视,一直考虑着明天的生活安排。我要当个称职的总指挥,给爸妈看看,也给弟弟妹妹们看看。二妹路崎不好对付,她只比我小两岁,从不听我支配,最好避免跟她发生摩擦;三妹路明比较厚道,是我的得力助手;四妹燕燕虽说有些尖刻,却也不算太坏;主要矛盾是小弟,得时时刻刻看着他,否则会闯祸。
第二天,六点钟我就起床了。做好饭,八点钟才去叫那四个“懒虫”。一个个迷迷糊糊不愿起床,起来了又东张西望,这个找外衣,那个找袜子。一看他们那懒散样我就来气,又不好一清早就跟他们争吵,只好冷冷地说:“谁让你们没有条理。”
这下可好,一片叫屈声,一致申明昨晚衣服放得有头有绪。我把房门一摔,随他们怎么闹去。
好不容易起床了,等他们洗漱完毕,我宣布吃饭。奇怪,都站着不动。还是小弟直率:“我要吃鸡蛋!”
我把筷子一推,怒视着他们:“吃就吃,不吃就拉倒!”
路明不声不响地去盛饭;燕燕仍低眉顺眼地站着不动,副“套抵抗”的热样:路喷则在一旁唱歌。我二断更是火士浇饭,就不吃泡饭。
“好,就不吃泡饭,谁爱吃什么自己去做,我不管了!”
“不管更好。”路崎洋洋得意地领着燕燕、小弟去厨房了,只剩下我和路明吃这倒霉的泡饭。
十点钟,我买菜回来,家里乱得一团糟。碗没洗,衣服还泡着;小弟剪了一地的纸;路崎摆弄录音机;路明看书,燕燕看电视。
“关掉录音机!关掉电视!路崎洗衣服,路明择菜,燕燕扫地,小弟,写你的作业去!”我一口气下达了这道命令,除了路明和小弟,另外两位竟毫无反应。
“听见没有!”我不由得抬高了声音。
“做就做呗,发什么火!”“真罗嗦,跟妈一样。”两位光答应,不行动。我简直无计可施,你一催再催,她一应再应。我又怕催紧了,她翻脸,撒手不干了,只好慢慢跟她俩磨嘴皮。
“好”,“马上”,“别忙”,这些词都是我曾经惯用的搪塞语,可今天都冲着我来,那滋味真让人不堪忍受。
我冲到屋里把电源插头给拔了,这才了结。两人挤眉弄眼地出来,各干其事。
吃午饭时,路崎握着只杯子假作话筒,与其说是对着燕燕发问,不如说是“采访”。
问:“燕燕,请问你吃了韭菜后有何感想?”
答:“今天的韭菜飘着一股泥上的芳香。”
她俩拿腔作调的表演逗得大家捧腹大笑。因为今天的韭菜确有一股土腥味儿。当时,我又忙着搅鸡蛋,又忙着冲水,把炉子上的韭菜给忘了,多烧了一会儿,这两位“美食家”马上就品出味来了。唉,只知道挑肥拣瘦,却不体谅厨师的辛苦。
想当初,我也爱这么阴阳怪气地挑剔,今后再也不了。
上午吵吵闹闹过去了。
下午总算安静下来,各自回房间午睡。
不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突然,小弟括着头推门进来,手上满是血。我吓坏了,上前察看伤口,还好,只破了点皮。
定下心后又怒不可遏,我用力摇着小弟的肩膀斥问:“说!怎么回事?我刚一睡,你就偷跑出去玩。”弟弟闭口不答,每当他在外面被人欺负,谁也重想掏出他一句话。
路崎和路明跑去找红药水和胶布,手忙脚乱地打碎一只杯子;燕燕端来清水,我按住小弟清洗。
此刻,大家你一言我语地训斥、盘问,小弟的嘴比贴了封条还紧。燕燕要出去找肇事者算帐,我急忙劝阻“算了,只能怪他自己,下次接受教训就是了。没必要兴师动众找上门;
再说,都是邻居,彼此闹翻了,今后怎好见面。”
路明惊异地瞪着我,那眼神好像在说:“怪了,我怎么听这话像是妈说的。以前你可不这样。”
吃过晚饭,弟弟因为悖理,不好意思闹着看电视,早早睡夫了;路明今年将考高中也不敢看;路崎呢,依妈的话说:“只要有机会,刀架到脖子上也要看”;燕燕刚上初一,功课不紧,就更有理由要看。反正我也制止不了,便到路明屋里去看书。
尽管我也想看电视,可是要以身作则,还是忍一烈吧。
直看到“再见”,爸妈还没回来,路崎和燕燕遗憾地去睡了,只有路明还在灯下苦读,催了几遍也不去睡。
我翻开日记本陷入沉思。为什么今天我也变得爱喷叨了我有责任管他们,然而我的种种好意却遭到他们的反对。
就像我过去反对妈妈一样。我答应了妈妈照顾他们,因此就产生了责征然。对了,是“责任感“使我不得不唠唠叨叨,也正是“责任感”促使妈妈不停地指出我们的缺点,纠正我们的错误,我们却不理解她的一番苦心,反怪她唠叨。试想想,如果我们都能自觉地做好每一件事,妈妈还唠叨什么呢?(安徽嘉山县二中高三陈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