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外打工者过除夕的作文《除夕》
雪花纷飞,寒气袭人。刘超将黝黑而瘦弱的脸紧贴着玻璃,痴痴地望着窗外的一片银白世界,两行热泪无声地落下。泪,夹杂着口中呼出的热气,使厚厚的玻璃蒙上了一片白雾。
远处的一声爆竹,打破了小阁楼的宁静。爆竹声声,除夕将至。刘超扳着手指一算,哇,到杭州打工已近一年了。记得年初六那天,他踏着早春的积雪,从安徽大别山区来到西子湖畔。搬运工、清道夫……哪样脏活、苦活没干过。经过一位好心人的介绍,他有了一天打两份工的机会。如今,他除白天在立交桥上扫地外,下午还帮一家报社送晚报。二十岁的他,过早地懂得了人世的艰辛,瘦弱的肩膀挑起了一家老小的生活重担。此刻,他想象着,当父亲收到他寄出的八百五十元钱时,心中会压抑不住无限的喜悦,七十余岁的祖父开春可以治病了,十二岁的妹妹可以不再为学费发愁了,过年买肉的钱也有了……总之,今年的春节会比以往好得多。
尽管未回家与亲人团聚,尽管他在除夕之夜感受着寂寞孤独的煎熬,但一想到满脸皱纹的父亲将不再紧绷着脸,他就感到今年的除夕之夜是一生中最难忘、最有意义的。
一年中,他看惯了城里人的白眼,那鄙视的、盛气凌人的目光像无形的利刃直朝他刺去,他始终弄不懂,同样是人,为什么如此难以沟通?他有一个朴素的愿望:每天天不亮就把立交桥打扫清爽,让城市天天有个新面孔;每天傍晚,将报纸送给每一位订户。这是他的工作,他要对得起这份工钱。听房东、居民区主任王大妈说,扫地和送报,都是传播精神文明,尽管啥叫“精神文明”刘超一知半解,但对他来说,像王大妈这样的离休干部,就是最有“精神文明”的。
门“吱呀”一声开了,进来的正是王大妈,这位慈祥的老人右手提着暖水瓶,左手腰间夹着一条红花被。
“大妈!”刘超擦了一下面颊的泪痕,站起身来深情地拍打着大妈衣服上的雪花。
“天冷了,我给你送一条被子来,”大妈边说边把被子放在床上,“这是我儿子盖过的,如今他大学毕业后在美国打工,也像你一样,很苦,常遭别人的白眼。我想,不管是哪里,只要好好干,都会有出息的!”
就像一股早春的暖风拂过心灵,刘超的鼻子一阵阵发酸。这个八岁死了亲娘的孩子好久未尝到母爱温暖的滋味了,他多想喊一声“娘”呀!
窗外,雪下得更大,贺年的爆竹更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