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时务者为俊杰高中作文800字范文
洞若观火,方为俊杰
“识时务者为俊杰”,看过小说《三国演义》的朋友一定不会陌生,书中那些走在人生十字路口的文臣武将们,都会被说客递上这样一句话。在很多读者看来,“识时务”就变成了紧跟大局、深谙世故的跳槽智慧。但在我看来却并非如此。所谓识时务,应该是一种洞若观火的智慧。
时务不是简单的时局形势,它是无处不在的变化和拥抱变化的态度。世间万物无不变化。如果不随之变化,则可能变成井底之青蛙,明日之黄花。君不见秦国六代,推行变法,富国强兵,一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然而山东六国,吴起在楚国变法而万箭攒心,由此可见,秦国胜于识时务,六国亡于不变通。
时务不只是变化的形势,还是变化这一铁律本身。唐代经学家孔颖达在《周易正义》序中对“易”作了三种解读,其中之一就是“变易”。春秋代序,寒来暑往,是自然的轨迹;人事代谢,往来古今,是历史的铁律。无视自然规律,必然会受到自然的抛弃。遥想洪荒时代,八百里秦川植被茂盛,郁乎苍苍,呼之为“陆海”,太史公也不惜溢美之词——极膏腴之地。然而先秦至汉几千年的滥砍滥伐,“蜀山兀,阿房出”,陆海干涸,黄河文明也随之式微。
道家说:“治大国若烹小鲜”,小鱼微弱,烹调时需要小心才能不坏其身。治国也要不违农时不逆民意,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深谙此规律,懒散如曹参终日醉酒,也能饮出一个太平治世;而不洞悉此时务者,即使勤劳如明太祖朱元璋,亲撰《大诰》训戒百姓,让黎民藏之于家,供奉如神明,然而身死书破,为天下笑。可见不识时务,终究成为历史的笑柄。
再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识时务是否等同于一种拜山头的机会主义呢?在我看来是否定的。因为形势是一时的,但是规律是亘古不变的。在战争年代,多少人一时“聪明”,“识了时务”,成了侵略者的座上宾、马前卒,也变成了永久的卖国贼。可见适应变化不是趋炎附势,尊重规律就不能恣意妄为。
今天在互联网上有这么一拨人,他们学历很高,嗅觉敏感,能够利用引导舆论收割流量,让自己赚得盆满钵满。这种人自得于善找风口、蹭热度、“识时务”,但这种钱理群口中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我们与其称之“俊杰”,不如称其“人精”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