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我们仍有追求高中作文800字
只要我们仍有追求
高三六班黄臻真
这些日子我一直在对“文字的意义”做一些微不足道的思考。这些思考来源于我的一些阅读。我读着王小波,读着钱锺书,读着米兰?昆德拉……在为这些文字激动、感动、悸动的同时,我又不得不生出一丝忧虑,只因为那些人离我们太遥远,或生死相隔,或时空相离,他们在遥远处干净着,而现世混浊,怕是出不了这样指引人心的文字。这使得我“为后世忧”。
我当然没有权利指责中国的文坛。总还是有人在不停地写着,追求着“一个时期人类精神的制高点”,即文学的终极价值。然而现实状况是,那些纯文学的、带有较高精神追求的文字,被人们关注得太少。我不相信现代中国没有大师,只是大师要最终成为大师,并为大多数人认可、尊重,需要一个不那么喧嚣浮华的环境,需要一个不纯追求利润与噱头的媒体导向。而这正是我们所缺少的。
米兰?昆德拉追求着“形式之轻与主题之重的完美结合”。他说这并不单单是“艺术的野心”。文字应该关注人类的心灵,从更高角度观照人类的生存状态与方式。然而现在风行着的那些字,往往是失却了灵魂的空壳,无论是写那些“发生在我们床上的事”,还是“发生在人类历史舞台上的事”,都显得太过轻浮而缺乏思考,仿佛只是为了满足人们消磨因心灵空虚而产生的无聊的需要,为了满足人们意淫不属于自己的奢华生活的需要而设。而这种需要因精神的缺失而生,又为那些填补精神缺失之空虚的文字提供市场,从而使得需要我们静心阅读、可以真正引领我们进入新的精神境界的文字越来越少,而精神缺失仍旧得不到根本改善,这便是恶性循环。
村上春树在《蜂蜜饼》里说过:“要写使人感觉温暖,让人喜欢读的文字。”这种来自内心的温暖,兴许正是体现在为指引人类心灵而做出的努力中。而“让人喜欢读”,大抵指的就是形式之圆满。形式是容易做到的,而对主题之深化,对人类心灵与生存方式的不停追问与思考,则需要大师的精神――一种普世价值,一种真正沉下心来追求“不朽”的耐力和勇气。
这种耐力和勇气,我相信我们是有的,现在有,以后还有。只是面对着高速发展的物质世界的中国人,要一些时间来寻回一分淡定。对于我们后世的精神,我是乐观的。化用小波语,想到追求不朽的路还有人走着,我就很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