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离作文800字
众所周知,近来举国上下都沉浸在四川大地震的悲哀之中,无数同胞承受着顷刻间家破人亡的巨痛,一直以来,我的心情很是沉重。此时此刻,看这样的一篇作文,去品味“别离之美”似乎有点残酷,但是客观地讲,这篇作文不失为鼓舞斗志的佳作。
看到这个题目,我内心先是一颤,心存疑问:“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谁能摹暂离之状,写永诀之情者乎!”细细读来发现,疑云渐消,作者实是独具慧眼,一改常人面对别离的忸怩之态,以一种悲壮磅礴之气贯穿全文,读后不觉精神振奋,别离并不可怕,关键是在别离的背后蕴含的是一种怎样的力量。文中作者列举童第周、林觉民、杨家将、三峡百姓,虽有时空之隔,众寡之分,但却都是为了成就某种更高的追求,而毅然与亲人、故土诀别。赐予他们这种力量的就是求知之心、取义之心、尽忠之心、爱国之心。
来往天地间,人皆有离别。(唐·孟郊《古别曲》)人生自古伤离别。在我们大家都希望拥有,希望长相厮守,希望生生世世永不分离时,我却看到了别离之美。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930年,童第周刚结婚,为了深造,他毅然告别了妻子,到比利时留学。他们坚信:“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一去,就是四年。妻子在家养育着孩子,还把微薄的工资省下一些寄给国外几乎一贫如洗的童第周,他不禁热泪盈眶。四年后童第周回国,二人从此并肩在实验室探索着生物学的奥秘。读到此处我们情不自禁地慨叹:求知者,有时近于无情者;看似无情,却是至情。
林觉民,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与妻书》是他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广州起义前写给妻子的绝命书。信中洋溢着对妻子无尽的爱恋,他钟情爱妻更钟情“天下人”。“助天下人爱其所爱”“为天下人谋永福”“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由儿女之情想到为天下人谋永福,死得其所,死得无憾。他希望这个世界永远无别离,万古常完聚。他那种“以天下人为念”、舍生取义的革命者的气度风范,今天依然令人动容,而且必将流芳百世、名垂千古。
荡气回肠千古杨家将
传唱了几千年的杨家将的故事曾经感染和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如果说没有别离的伤痛,只是终结在七个儿子围绕母亲膝下,一家人围坐吃饭——美满家庭也不过如此了。可金沙滩一役之后杨家上上下下就倍受生死离别的煎熬。
“血战金沙滩”是杨家将传说故事中打得最悲壮、最惨烈的一仗。在这场恶战中,大郎、二郎、三郎、七郎战死,四郎、八郎被俘,五郎出家,整个杨家战死一大半。戏曲《金沙滩》演的就是这件英勇悲壮的事迹。其中母子夫妻的生离死别让人扼腕长叹……
从出征前所有嫂子做的爱心汤,到一父七子拜祭祖先横枪策马而去,只有我们知道是永别。再不会有如此俊美优秀的好儿郎和母亲撒娇分忧,再不会有和娇妻的缠绵和恩爱,更痛苦的是,同上战场的七个兄弟,最终只有两个带着噩耗和尸首颓丧而归。赴金沙滩时如此的浩浩荡荡,回来却只剩两人。
佘老太君在床上半卧着,一夜白发,然后流着清冷的泪,向六郎诉说她只想做个平凡的人:煮菜,洗衣服,带孩子,看孙子长大成人……我们的心被深深刺痛了。她把丈夫送上战场,让七个儿子在刀枪中搏命,因为他们要报效国家,她就支持。
杨家满门精忠报国,一家四代浴血战场的忠义故事,在今天看来,依旧娓娓动人,荡气回肠。
三峡大移民一部雄浑的史诗
傲然屹立的三峡大坝,物理构成是坚不可摧的钢筋混凝土,精神基石则是百万移民的无私奉献。
对于三峡移民来说,较之于物质的割舍,更难的是情感的割舍。故土难离,始终是千百年来积淀在中国百姓心中的情结。然而,为了国家大计,为了民族大业,库区儿女挥泪别家园,为三峡工程让路。平静而高尚——这是三峡人的脊梁。
峡江滔滔,说不尽移民的心里话;青山隐隐,诉不完移民的故乡情!挥一挥手,作别故园的千重稻菽;鞠一鞠躬,叩别黄土下的祖辈魂灵。
三峡百万移民创造了一种新的精神:顾全大局的爱国精神、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舍己为公的奉献精神、万众一心的协作精神。百万三峡移民换来“能照亮半个中国”的电力。
2002年,中央电视台评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百万三峡移民获得特别大奖。
我们庆幸,我们自豪,为了可敬可爱的三峡移民。
他们是新时代的英雄!三峡大移民是一种壮美,是一种离别之美,美得让我们顿生敬意。
我们之所以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因为有人为了责任和道义放弃了伉俪情深、天长地久;我们之所以能和谐、快乐、自由地生活,是因为有人无怨无悔地舍小家、顾大家、为国家。他们把离别演绎得惊天地、泣鬼神。
岁月苍老了山川,苍老了人间,却苍老不了这份别离的壮美,这份震撼心底的崇敬会万古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