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习惯性质疑”为主题的作文范文及指导,近年来,“质疑”似乎成了很多人的一种习惯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年来,“质疑”似乎成了很多人的一种习惯。23岁的青岛女孩鲁若晴被确诊患有白血病后,在微博中记录抗癌故事。然而,一些网友怀疑她是网络炒作的虚拟人物;甚至有媒体和网友宣称,介绍鲁若晴故事的人在炒作中获利。最后经媒体实地探访,鲁若晴确有其人,相关质疑无中生有。
河南商丘一名男子每天携妻子以捡垃圾的方式晨练,被网友称为“街净哥”。这本来是一件值得赞扬的好事,但遗憾的是,当得知这名男子是一名官员时,不少人便开始质疑,“作秀炒作论”甚嚣尘上。
请综合以上材料,以“‘习惯性’质疑”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习惯性质疑主题作文800字
信而见真,善以行暖
以信任、善良与温暖为代表的美好情感体验,于当下质疑之风甚嚣尘上的社会现状而言,无异于久旱之甘霖。无论对于个人还是社会,它们都具有蕴藉深邃而绵长悠远的深刻意义。故我们应:信而见真,善以行暖。
使用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论证了“信任”等品质的重要性。
开篇提出观点:我们应对身边的人和事保持善良,选择信任。
“所见者皆所思,所行者皆所念”。信而见真,“信”,是信任他人之心,而所见之“真”,不仅是事情的真实面貌,更应是心灵的纯洁与美好,遍布生活各处的正能量因子。但是现实社会对于“信”与“真”的种种质疑,引起我们深刻的反思。青岛23岁女孩的抗癌故事,被“炒作”一说推上风口浪尖,甚至公开宣扬诽谤;商丘“街净哥”引起“作秀论”的轩然大波,一切只因其官员身份。诚然,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见万物而有“疑”无可厚非,但“质疑”是因质而疑,并非无中生疑,更遑论肆意毁谤。抱有对他人的基本信任,洗去戾气与浮躁,才是保有内心澄明清澈的根本之道,纯净阳光而保有信任的灵魂是心的瞳孔,使我们得见世界的本真和人性的至善纯美。
阐述“信而见真”的概念。
概括材料内容,用词精炼,一语中的。
“诚然……但是……”这一衔接词,体现作者对“质疑”的辩证思考。
再次总结阐述社会中人与人相互信任的重要性。
唯有信任与真诚能使阳光普照心田,使人欣赏纯真与美好;而唯有知晓了美的人,才能够以心向善,以自我为载体传播温暖,不息而长存。只“信”而不“疑”使人蒙昧,只“疑”而不“信”使人冷漠。“信”与“疑”的有机统一,构成了社会温暖的内核,承载起人性与博爱的光辉。在这其中,内心的善良作为人之本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善”与“真”所具有的深刻内涵与重大价值,不仅使个体被真善美所浸润,更催生了社会成员之间爱的传递。如张桂梅校长的女子高中,如盲人朱丽华为希望工程捐款累计373万元,她们面对来自个别群体的讥嘲时,做出“善者自见善”的回应,温暖在这之中催生,化成了世界的暖。善意与信任终将凝为甘露,落于枯焦的心田,将社会的浮尘沉降下来,化为丰润的沃土,孕育纯美的绽放。
该质疑时质疑,但该选择相信时选择相信,社会才不会变得冷漠,此处体现文章的思辨色彩。
举例论证,列举张桂梅、朱丽华的事例,论证“善良”的价值和意义。
比喻句,富有诗意和文采。
愿我们以信任与善良,看见万事的光明。在收敛锋芒的同时,创造美好与温暖,多一份信,多一分真,便多一分暖。以纯真求纯美,用善意成暖意,保有爱与本真,保有世界的美好。
指出现代人应该怎么做,让世界充满美好与温暖。
存恤真心,消弭隔阂,信以见真,善以行暖!
以“习惯性质疑”为主题800字作文
树立阳光心态,远离“习惯性”质疑
青岛女孩鲁若晴在微博中记录自己的抗癌故事,商丘官员坚持以捡垃圾的方式进行晨练,二者的行为本是值得赞扬的好事,却遭到了惯于“习惯性”质疑的网友的怀疑,说他们是在炒作和作秀。
这种“习惯性”质疑是一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心理,是一种极端有害的行为,它让人心远离善良,让社会变得冷漠。只有远离“习惯性质疑”,才能尽享美好生活。
要想远离“习惯性”质疑,必须抛弃过分敏感和过度警惕的心理。
不可否认,当前社会靠炒作走红和获利的人很多,大到娱乐圈里某些明星靠炒作提升人气,小到一些名不经传的主播和网红靠炒作蹭流量。生活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中,久而久之人们就会被洗脑,就习惯于戴着有色眼镜看人了,就习惯于罔顾事实而发表意见了,就习惯于即便是好事也偏要不往好的方面想了。这样我们还能发现生活的美好吗?整天生活在怀疑一切的环境中,我们难道不累吗?所以,要想远离“习惯性”质疑,除了要对网络环境加强监管外,我们还必须抛弃“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过分敏感和过度警惕心理。
要想远离“习惯性”质疑,必须树立阳光心态,乐观面对生活。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是啊,用我们的眼睛去看外物,外物自然带上了我们个人的色彩。心中有佛,看万物都有佛性;心中有魔,看万物都带恶念。本材料中,网友的“习惯性”质疑何尝不是其狭隘心理的一种流露?不是其怀疑一切、否定一切的过激表现?不是其内在价值观和人生观的一种折射?
当瓶子里剩下半瓶水的时候,乐观者会说,还好,还有半瓶水;而悲观者却说,只剩下半瓶水了。积极向上者才能发现生活之美,心态阳光者才能发现人性之善,怀揣美好者才能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所以,要想远离“习惯性质疑”,必须抛弃狭隘心理,以磊落坦荡之心胸客观公正地对待外物;养成阳光心态,让自己积极乐观起来。
这样,你将发现:鲁若晴在微博中记录自己的抗癌故事,既能激励其他癌症患者的抗癌斗志,也能为医务人员治疗提供临床资料;商丘的“街净哥”每天以捡拾垃圾的方式晨练,既捡拾了垃圾,还能影响更多的人爱护环境。这都是充满善意的行为,都是值得赞扬的好事。
远离“习惯性质疑”吧,这样,你才能发现生活明朗,万物可爱,人性善良,未来可期。
近年来质疑似乎成了很多人的习惯作文指导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选取了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习惯性”质疑现象进行命题。试题意在引导考生关注现实,思考生活,辨别是非,澄清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用自己的文章干预社会,激浊扬清。
参考立意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远离“习惯性”质疑。
2.保持阳光心态,拒绝“习惯性”质疑。
3.可以质疑,但不可习惯性质疑。
4.理直气壮回应“习惯性”质疑。
5.变“习惯性”质疑为习惯性相信。
在写作时,首先要指出现实生活中需要质疑:做科学研究需要质疑精神;面对生活中不公平、非正义的事情,我们也要质疑。但是对生活中一些温暖而美好的事物,面对一些正能量的事情,我们可以选择相信。下面是几则体现思辨性的段落:
1.摩尔根对孟德尔的理论存有质疑,在实践后发现了遗传学的奥妙;牛顿对前辈们的理论心存质疑,在探索后奠定了他经典力学的地位。毫无疑问,质疑推动了人类发展,是一种可贵的品质,但是在网络发达的现在,它已经被一些人歪曲得面目全非。
2.质疑,无疑是人应具有的能力。西方早就有“真理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敢于向真理质疑”的古话,中国也有“善于发问”“勤于思考”的师者教诲流传至今。但这些质疑都应是在经过一番思索之后才提出的,而不是像上述事例的质疑那样无厘头,伤人心。
3.诚然,质疑的精神可贵,网络诈骗的案例也不在少数,但是过多没有根据、带有恶意的质疑,只会让社会降温,人与人之间变得冰冷没有信任。
正确立意:三思而后质疑,调查而后评价;少一份质疑,多一份信任;息质疑之风,育信任之花;不疑尘世光,守护一清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