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有一只表时,可以知道是几点钟,而拥有两只时却不敢确定时间作文
一个人有一只表时,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而当他同时拥有两只时却不敢确定时间。
这则材料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一个人有一只表时作文800字议论文
选好你人生中的那只“表”
一个人有一只表时,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而当他同时拥有两只时却不敢确定时间。
“表”多了反倒让人不知道该相信哪一个,徒然陷入困惑而不知所措。这时最好的办法就是选择你认为准确的那一只,果断舍弃另一只,以避免无谓的干扰。
生活中,这种情况又何止于“表”呢?
古人常说:“忠孝不能两全。”意思是一个人活在世上,或为国家尽忠,或为父母尽孝,二者只能选其一,无法兼顾。何也?孝则在家养亲,问寝奉膳;忠则出仕事君,以身许国,这样势必无暇顾及养亲。照理说,国家需要尽忠,父母需要尽孝,选择忠或者选择孝,都不能算错误。但是作为封建士大夫,他们既然怀揣忠君报国之志出仕为官,理当以天下为己任,以忠君报国为念,不忘初心,一往无前,奋然前行。
选择好你人生中的那只“表”,才能确定自己的人生方向,活出伟大的人生。
鲁迅弃医从文被大家传诵,道理便在于此。鲁迅赴日本学医的梦想是,一方面能解除病人的痛苦,救治像父亲一样被庸医误治的病人;一方面能促进国人对维新的信仰。但是在仙台目睹留学生的丑态后,他陡然意识到:“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鲁迅能成为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这次果断选择功不可没。
“两弹一星”元勋钱伟长出生于诗书世家,从小熟读四书五经,国学修养极为深厚,1931年以语文、历史两科满分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中文系。然而“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他在广播里面听到蒋介石不要张学良抵抗,说日本有飞机大炮,打不过日本!于是果断要求转入物理系,即便朱自清和闻一多亲自劝说,也丝毫不动摇。钱伟长心中明白:国家需要比个人前途更重要,只有转去物理系,才能为国家造飞机大炮。
困惑无益,犹豫徒然,莎翁笔下的忧郁王子在报仇还是不报仇、生存还是毁灭中徘徊延宕,最后走向毁灭,这再次证明一个人不能同时用两个标准来评判自己的行为。鲁迅和钱伟长正是明白了这一点,所以才果断抉择、勇敢取舍,选择了自己认为最正确的那件事去做。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在选择和取舍时,年轻人应该学习先贤和楷模,以国家需要为先,以服务社会为要,只有这样,才能选好人生中最重要的那只“表”。
一个人有一只表时作文审题立意
这是一道寓意哲理类材料作文题,考生写作时需要抓住材料的寓意。材料内容是很有意思的“手表定律”:拥有两只以上的手表并不能帮人更准确地判断时间,反而会制造混乱,让看表的人失去对时间的判断标准。其深层含义是指每个人都不能同时挑选两种不同的行为准则或者价值观念,否则那个人的行为将陷于混乱。“手表定律”带给我们一种非常直观的启发:对于任何一件事情,不能同时设置两个不同的目标,否则将使人无所适从;对于一个人来说,不能同时选择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否则,他的行为将陷于混乱。一个人不能由两个以上的人来指挥,否则将使这个人无所适从;而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更是不能同时采用两种不同的管理方法,否则将使这个企业无法发展。对于这类题目,考生审题立意时不妨多从“为什么”和“怎么办”的角度去思考,想想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和自己面对这种情况时该怎么办。
试题综合考查了考生的理解能力、思辨能力、联想能力和写作能力,对考生的思维品质要求极高。材料引导考生进行客观理性的思考,对考生的做人处事有极强的指导意义,符合“立德树人”的命题原则和理念。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设置双重标准不利于对集体和个人进行考核评价。
2.设置双重目标不利于集体和个人的发展。
3.不要同时给自己设置两个目标。
4.尽快取舍,选择好自己认为正确的。
5.尽早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偏题立意:
1.有备无患,坏一只还有一只。(材料所述并没有“备用”的意思,“无患”之说也没有认识到两只表给人造成的无措感)
2.多一种凭借,多一种依靠。(不符合材料中的价值判断,材料中强调的是多了让人困惑)
3.取平均值,减少误差。(曲解材料,材料的重点是一个对另一个造成的影响)
审题
限制性
1.内容限制。“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要求考生必须坚持整体性原则,在综合把握材料含义的基础上进行立意。表是用来计时的,但两只表却不利于判断时间,反倒给使用者带来困惑和混乱。这是考生联想和思考的基点,考生不可脱离这一基点行文。
2.立意限制。考生的立意必须建立在对材料整体内容的比较分析之上,不可只抓住材料中的只言片语进行立意,否则就会因脱离材料含意而跑题。材料中的“表”是个比喻的说法,考生立意时需要抓住材料的寓意。
3.思维限制。这是一道寓意型材料作文题,材料中的“表”内涵丰富,表面意思是手表、钟表等计时工具;深层意思却是像“表”一样能给人提供依据、指导、借鉴的行为准则或价值观念等。考生在思考行文时要由此及彼,联想学习、生活、社会、人生中能凭借其一却不能凭借其多、凭借多了反而会造成混乱的现象。不可局限于材料,就“表”说表。
4.价值判断限制。材料的关键信息是多“表”不利于判断时间,反而会给人带来混乱。考生立意时必须遵循这一评判原则,不能对多“表”现象进行肯定。
开放性
1.思考角度是开放的。“这则材料给你什么样的启示”,“启示”的意思是通过启发提示而领悟的道理。站在不同角度,领悟的道理自然不会完全一样。比如从提供“表”者的角度而言,要考虑的是给使用者提供一只准确的“表”,而不是提供多“表”,“表”多必导致混乱;从使用“表”者的角度而言,要考虑的是选择一只准确的“表”去使用、去相信,多表多信则易陷入无原则的混乱或困惑中。
2.思维和选材是开放的。考生可以从材料中的现象联想开去,可以想到家庭中父母要求不一致,或父母和爷爷奶奶要求不一致;可以想到学校里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要求不一致,班级考核时政教处和教务处标准不一样;还可以联想到单位里行政领导和业务领导的要求不一致……生活广阔无垠,经历不尽相同,积累各有千秋,思维尽可驰骋,只要和材料中“表”多带来混乱这一现象的本质一致的内容均可选用。
3.文体是开放的。考生可以侧重叙事,用事件说理,写成记叙文;也可以侧重说理,分析议论,写成议论文;还可以写成形象性较强的说理散文;甚至可以写成书信类文体。但不管选择哪种文体,一定要有明确的文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