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易搜欢迎您 - 轻松快捷 分享智慧

熟不能生巧作文素材:熟,不一定生巧,也许生锈

发布时间:2022-9-12 20:58  1197次浏览  作者:网络

曾经有一个理论被广泛传播,說只要在某个领域坚持够10000个小时的练习,便可成为该行业的专家。这是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推广的理论。然而,一项由五所大学的心理学家共同完成的研究却拆了格拉德威尔的台。在一组棋手与音乐家的对照实验中,他们发现不同的熟习程度只占影响表现水平变量的三分之一。这项研究认为:“最主要的水平差异没有得到解释,而这些差异很有可能是由其他因素决定的。”换言之,练习是很重要的。但光练习是远远不够的,能否成功还与性格、年龄、智力等因素有关。

其实,“熟能生巧”,是过去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产物,无论是农民种地还是工人做工,确实是“熟”能生巧。越是熟练,越能够提高效率,越能够做得精确。可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在强调创新的时代,一味求熟练,一味重复过去的做法,就会导致出现一些相反的效果。

一项调查显示:的士司机与公交司机同样开车多年,但只有的士司机负责记忆空间位置的大脑海马区变大。这是因为公交司机每日开同一条路线,固然驾轻就熟,大脑却未能得到足够的挑战。而的士司机需要时时掌握最新路况,这使得大脑得到充分的发展;一个拉《梁祝》的人,重复练五年后可能拉得不费吹灰之力,对曲子的控制力与表现力却不曾精进半分。

这说明,熟,在一些时候,更容易让人陷入无意识的简单重复,习以为常,长此以往,不但对于人的创造力没有任何帮助,还常常会受到限制。

可怕的是,有些老师也坚信熟能生巧。在某一方法的长期训练中,学生的确能熟练、牢固地掌握这一方法形成习惯。可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再接受别的方法,即使是更好、更优的方法,他们也懒得去接受。试想一个连好方法都懒得接受的学生,我们又怎么能奢望他能生“巧”,能选择更好、更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呢?熟,不一定生巧,很多时候更容易生锈。

【素材点拨】“熟能生巧”是一个渐臻佳境的过程,人们以此掌握了很多技能,但“熟”,只是获得了基本的能力,一味站在原处,只会让美好锈蚀在所谓的“熟”之中。要想“巧”起来,还得不断探索、创新。跳出“熟能生巧”这一舒适圈更能给人类事业带来新的契机,进而实现新的突破。以此来看,人类社会发展的正确模式应是这样:熟能生巧——新的发现——熟能生巧——新的发现。这样的模式循环往复,才能驱动人类社会越来越高级。

【适用话题】成功;练习;拒绝重复;突破自我;创新……

(从容摘自微信公众号“经济之声财经夜读”)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