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易搜欢迎您 - 轻松快捷 分享智慧

中国的速度与温度作文素材(名言+事例+时评)

发布时间:2022-4-17 17:00  2003次浏览  作者:佚名

有关速度与温度的作文素材

1.数字时代,要有速度,更要有温度。

2.用“奔跑”的速度,传递社会的温度。

3.发展的温度,饱含着“不让一个人掉队”的情怀。

4.在追求速度的同时兼顾温度,在追求效率的同时兼顾公平。

5.如果说高铁代表这个时代的“速度”,那绿皮车就传导着时代的“温度”。

6.发展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就必须坚持公平正义,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7.带着深厚感情做好服务,把民生实事办到百姓心坎上,城市发展就会更有温度,民生答卷就会更有厚度。

8.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让老百姓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既要有发展速度,更要有民生温度,如此,才能托举起“稳稳的幸福”。

中国温度与速度事例作文素材摘抄

1.方舱医院展示的速度和温度

2020年疫情期间,武汉用时3天,就建了三所方舱医院,充分展现了“中国速度”。建好的方舱医院内,饮水机、洗漱台、淋浴间、移动厕所和空调、电视机、微波炉等设施设备一应俱全,满足病人日常生活所需,WIFI、图书角,满足放松休闲、辅助治疗,也成为了方舱医院“标配”。这些,展示了人文关怀,是“中国温度”。(李寨主整理)

2.小慢慢”传递着“不让一个人掉队”的温度

“小慢慢”是普速列车的昵称。这种列车大都在山区穿梭,速度不快,逢站必停,票价实惠,最低仅1元,大大降低了沿线人民的出行成本。在高铁快速普及的时代,“小慢慢”承载着沿线群众对更加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当地人的“心头爱”,展示了发展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的温度。(人民网《从“小慢慢”看发展的速度与温度》,李寨主有删改)

3.中国始终追求发展的温度

不只是“慢火车”,从深山中新建普遍服务通信基站,到确保小品种药稳定生产供应;从推进移动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到完善困境儿童保障制度……近年来,围绕为民服务,我国在多领域推出满足特殊群体需求的公共服务项目。一项项务实举措,有针对性地破解民生难题,扎扎实实地增强了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生动说明,新时代中国不仅注重发展的速度,更始终追求发展的温度。(人民网李浩然《中国发展的速度与温度》)

4.解决“数字鸿沟”问题,展现信息社会的温度

65岁以上老年人拨打三大电信运营商的客服电话,可以直接享用人工咨询服务,无需再经过复杂的语音提示和数字选择等操作环节;包括OPPO、华为在内的市场主流手机基本都已具备“老人模式”“长辈模式”功能,推出大字体、大音量播放以及屏幕共享、远程协助等服务,不断降低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的学习门槛……这些措施,有利于解决“数字鸿沟”问题,展现了信息社会的温度。(人民网《从“小慢慢”看发展的速度与温度》李寨主有删改)

中国温度与速度议论文作文素材

观点1:发展的温度,饱含着“不让一个人掉队”的情怀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力以赴救治患者,不遗漏一个感染者,不放弃一个病患者;打赢脱贫攻坚战,我们强化精准施策,做到“一个都不能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不落下任何地方,也不让任何人掉队。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人民网李浩然《中国发展的速度与温度》)

观点2:发展的温度,展现出不以短期利益做取舍的境界

蜿蜒于崇山峻岭的“慢火车”,乘坐几站的车票价格仅仅几元钱,如果进行简单的经济成本核算,显然是亏本的,但它却是沿线百姓出行离不开的生命线、致富路。偏远山村没有几户人家,但通信基站依然如常架设、巍然矗立,因为造福群众不能囿于计算经济效益。我们深深懂得,发展不仅是国家的宏大叙事,更关乎个体的切身利益,是具体而微的。(人民网李浩然《中国发展的速度与温度》)

观点3:发展的温度,仰赖于不弃微末、解决问题的实功。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疫情防控期间,一张写着“无健康码由此进入”的提示牌,得到众多网友点赞。不久前,“推进公共设施适老化改造”被写入“十四五”规划纲要。4月初,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通知,部署进一步抓好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实施工作。如今,越来越多的地方谋划更周全、举措更细致,为特殊群体、困难群众提供温馨的公共服务。(人民网李浩然《中国发展的速度与温度》)

观点4:让城市更有“温度”

“城,所以盛民也。”城市,以人的宜居和乐居为旨归。在一定意义上说,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不是取决于有多少高楼大厦、人文景观,而是取决于它让人感受到的舒适“温度”。

1.城市的“温度”,源于自然之美,更源于风物之美。

景与城、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美美与共,城市才能别具情怀,因有气度而有温度。

2.城市的“温度”,不仅在风物之美,也在于精神之美。

一座城市吸引人的,短期而言是旖旎风光,长久而言则是其独特的精神气质。

3.城市的“温度”,根植精神之美,体现于人文之美。

一盘“天价大虾”足以让城市形象蒙尘,一次出租宰客足以令人对城市反感。“坚硬的城市里没有柔软的爱情”,有人文关怀的地方,才有人文美,才具备“温度”。

打造城市的宜人“温度”,一个核心的内容,就是“人”。风物之美、精神之美、人文之美,说到底都是“人”之美,取决于如何认识人、怎样对待人、如何塑造人。

8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