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摊经济曾一度被贴上很多负面标签,比如占道经营影响城市秩序,商品质量得不到保障,深夜扰民,产生垃圾破坏城市环境等。但据报道,成都、许昌、杭州等地已经开始为“马路经济”“地摊经济”松绑。成都设置了临时占道摊点,允许流动商贩经营。许昌开放一批背街小巷,让商家在道牙以上区域经营。杭州开放了部分街道作为摊贩的经营场地。多地试水,却得到了各方点赞。关于地摊经济的时评高考作文素材如下:
地摊经济也解决了一部分的就业问题,在疫情期间随着出口的受限制,很多企业出现了倒闭或者裁员的情况,就业的压力非常的突出。地摊经济也解决了很多人的就业难题,对国内消费的刺激也是非常明显的,对经济的发展也有积极的意义。
1、地摊经济在中国有上千年的历史,贩夫走卒带来的繁华,至今可以从《清明上河图》这样的作品中窥得。
新中国成立以来,地摊也数次激发出新的经济活力。从知青返城到下岗分流,地摊都曾是重要的就业出口。
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理念不是指整洁、干净不重要,而是更细致地要求相关从业人员遵守整洁、干净的规范。如果他们触犯了规范,可以处罚,而不是消灭。————南方周末
2、夜市对于一个城市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承载着接地气的饮食文化,也是夜生活的重要内容。在不少城市,夜市甚至成为旅游景点,成为一种文化符号,乃至成为一座城市名动全国的标签,后者如南京夫子庙夜市、杭州河坊街夜市。
到了某个城市,想了解它的最快方式,便是去夜市看看。夜晚时分,游逛在这座城市的街巷和市肆之间,驻足成规模的夜市或零星的路边摊,随性坐下,点上当地最具特色的小吃,一边品尝,一边聆听当地人的说笑。此时,便仿佛与这座城市呼吸共频,触及了它的灵魂。————钱江晚报
3、城市,要有便利的设施,靓丽的外表,更要有寒冬里的庇护,黑夜中的光亮
“地摊经济”的放开,街边小店的“复活”,正是当下各地,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写照,让个人的小期盼,与城市的大情怀交融,让微观的民愿,汇入宏观的民生,才能让每个人在城市中,体会到更多的归属感,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人民日报
4、“我不认为文明城市和地摊经济之间是矛盾的,”陆铭说,“关键还在于我们如何界定文明。”如果我们认为文明是干净整洁,那一定程度上存在跟地摊经济的矛盾,但城市的发展是有多元价值的,就业、收入、多样性、活力都是目标,这些也应被纳入文明的范畴。
“希望疫情之后的这个变化,能够真正推进我们城市发展理念的进步,把城市建成以人民为中心、以人为本的城市。”陆铭说。她写道,“多样性是城市的天性”,城市不是被拿来设计的艺术品,而是活的有机体,它是人类聚居的产物,包容着各个方面的千差万别。如果城市管理者害怕混乱,担心混乱带来视觉上的丑陋,其实会使得城市千篇一律、活力枯萎。在城市自发的聚集当中,蕴藏着一种高度发展的、复杂的秩序。————南方周末
随着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人们期待看到政策制定更加人性化。粗暴的“一刀切”切掉的是人们对城市的归属感,只有让每个人的小期盼与城市的大情怀交融,让微观的民愿汇入宏观的民生,才能让每个人在城市中体会到更多的归属感,在人间烟火中拥有属于自己的“小确幸”。————新华每日电讯《释放“地摊经济”活力,让城市更有烟火气》
地摊经济既体现了一座城市烟火气,也是城市综合治理能力与治理水平的一个刻度与窗口。地摊经济往往是沿街为市,会给城市环境卫生和城市管理都带来了巨大压力。近年来,正是因为城市管理压力增大,各地才纷纷取缔了地摊经济。其实这是一种保守行为,不能因为地摊经济存在管理难度就搞一刀切,而是要注重引导规范。划定一定的范围,制定相关的标准,把地摊经济整合到一起,进行统一的集中管理,推出更多人性化的管理措施,在不影响城市管理的前提下,让地摊经济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并存,这本身就是一道城市治理的大考题。————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发挥地摊经济的就业“蓄水池”作用》
倡导重启“地摊经济”,是为了让老百姓更有致富的方向,是为了给底层群众一个避风港,但是重启是建立在发展的基础之上,重启下的“地摊经济”要更符合时代的特征,撕下“脏乱差”的标签,让“干净、安全、有序”成为“地摊经济”的新注脚。————中国江苏网《让“地摊经济”更符合时代特征》
央广网时评《搞活地摊经济,让城市更有烟火气》
上班路上,在街角的早餐摊买个热腾腾的煎饼,开启元气满满的一天;加班的深夜,摊点温暖的灯光和香气四溢的食物,安抚肠胃和灵魂。在一些城市,如此烟火气的日子已经到来。
据报道,成都、许昌、杭州等地已经开始为“马路经济”“地摊经济”松绑。成都设置了临时占道摊点、摊区2234个,允许流动商贩经营点17891个。许昌开放一批背街小巷,让商家在道牙以上区域经营。杭州开放了部分街道作为摊贩的经营场地。
而中央文明办已明确表示,在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已明确要求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
多地试水,加国家层面为地摊经济释放更大发挥空间的信号,得到了各方点赞。网友们的反应,是民意的最好呈现。顾客在享用美食。
为地摊经济松绑,首先是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的需要。这不仅包括直接提高疫情防控有效性,比如允许小店铺适度扩大经营范围、允许流动摊贩占道经营,可以有效降低疫情传播的可能。更长远地说,还包括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如何为经济社会发展按下快进键。地摊经济不是孤立因子,它连接着以就业为代表的大民生。这一杠杆用好了,可以发挥出撬动就业、保障民生的巨大能量,加快经济社会复苏。比如,成都靠地摊经济,已增加就业岗位10万个以上。数字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和家庭。尤其对一些无稳定工作、无专业技能的城市低收入群体来说,地摊经济可以让经营者获得盈利,让消费者获得实惠和便利,生活水平都能得到改善。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外部不确定因素增多,内部压力较大,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成为必考题的当前,我们要充分创造条件,为地摊经济发展营造宽松良好的氛围。其次,不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是一种治理理念的升级。
要承认,在以往的城市治理思维中,地摊经济有一些负面标签,比如占道经营影响城市秩序,商品质量得不到保障,深夜扰民,产生垃圾破坏城市环境等。城市管理者因而出台禁止和限制措施,也不难理解。但实际上,人们反对的并不是地摊经济本身,而是其失序、混乱的状态。一味打压、严控,虽可以杜绝地摊经济带来的脏乱差,却“连孩子也一起倒掉了”。公共管理部门扭转观念,以精细化、科学化、人性化的管理和服务,让地摊经济呈现好的一面,褪去不好的一面,才是更高水平的管理思维。这需要智慧,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和完善做法。无论如何,将地摊经济与文明城市评选“脱钩”,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另外,为地摊经济松绑,虽带有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的鲜明阶段性色彩,但其未来能否在城市中长期存在,显然也要长远统筹考虑的。正如很多网友赞成为地摊经济松绑,但也指出地摊经济自身也要“争气”,以更好的质量、更完善的服务,遵守市场经济规则,保护消费者权益。这需要地摊经济的经营者做到诚信经营、服从管理、更有公德心,也离不开政府部门始终如一,做好前期引导和跟踪管理服务。
一个深入人心的说法叫“城市烟火气,最抚凡人心”。一座现代文明城市,有光鲜亮丽的高楼大厦,也应该容得下小小的一个摊点。一个有爱有活力的家园,应当是所有社会成员都有希望、有奔头的温馨所在。(凤池)
思考一:
过去,城管与流动商贩相爱相杀的故事,比比皆是。现在,二者的关系突然180度大转弯,在感叹“人间烟火回归城市”的同时,也让一些网友疑惑:
地摊经济重启,是时代的倒退还是前进?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我们人均年收入是3万元人民币,但是有6亿人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1000元在一个中等城市可能租房都困难,现在又碰到疫情,疫情过后民生为要。”在今年两会总理在记者会提到
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重启地摊经济的好处显而易见:
第一,让困难群众生有钱赚,有饭吃,给他们机会度过难关。
第二,成本低,人人都能做,人人都能挣。
第三,烟火气背后是人气,是旺盛的商业气,意味着老百姓生活有滋有味更景气。
就业,关乎百姓生计,关系发展大局。有了就业,才会有收入,才会有社会财富的创造,才会有中国经济的发展,才能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未来!
思考二:
热度不减的地摊经济,会不会被紧急叫停?如何跳出“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
“该管起来就能够迅速地管起来,该放开又能够有序地放开,收放自如,进退裕如,这是一种能力。”同样的逻辑,对地摊经济也是一样。应奉行这一治理思路,放开不是放手,也不是放松,而是讲究“有序”二字。
地摊经济之所以能成为近段时间以来的热门话题,一方面是因为它能在一定程度上拉动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另一方面是因为它所带来的烟火气唤起了国人对城市生活的最初记忆。其实,地摊与城市并非水火不容。有关部门如果能少一些管理“洁癖”,别一见地摊就蹙眉、拒斥,很多老百姓是欢迎和支持的。
思考三:环境,商品质量与市容问题
很多地摊热闹退去后,就剩得一地狼藉,马路污水横流、气味扑鼻而来,这样的场景让不少人至今都记忆犹新。
商贩们只要一辆小推车,就能四处游走,所兜售的食品、日用品质量良莠不齐,不仅影响市容市貌,也给监管带来了难题。
应该指出,各地允许占道经营、盘活地摊经济,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必要性。但城市管理却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该管的还是要管。既要确保地摊经济有去处、好管理、有活力、保民生,还要保障人车通行、维护安全卫生、引导守法经营。这背后,既需要监管部门的审慎执法、柔性执法,也需要城市管理者的积极作为、主动担当,更需要商家摊贩的积极配合、依规守纪。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让地摊经济、夜间经济为市民带来新消费、为经济带来新动力、为就业带来新机遇,就必须及时明确规则“边界”。不反对占道经营,搞活地摊经济,并不是拒绝城市管理与行政履职。要在保障城市消防安全、交通秩序、卫生环境的前提下,引导市民群众在规则框架内经营活动。既要管到关键,更要放出生机。如此,才能切实把政策利好送到市民群众手上,才能真正让地摊经济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