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比邻而居”为话题的作文范文及提纲
《论语》中的“德不孤,必有邻”,道出了君子与君子之间该如何“比邻而居”;唐代王勃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直抒远隔千里却心有灵犀的知己情深;“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清康熙时礼部尚书张英的一封家书,又成就了六尺巷的宽容谦和,留下邻里和睦的美谈。
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邻居。在朝夕相处中,一定发生过许多动人的故事,值得我们用心书写。请以“比邻而居”为话题,写出你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要求:①不限文体,字数不少于600字。②写出真情实感,立意深刻新颖,不抄袭,不套作。③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以“比邻而居”为话题的作文《你我为邻》
你我为邻
“与邻同乐,世间的一切如此美丽。”
——题记
你我为邻,是地理间的妙缘,是植物间的缠络,而更多的,是人心间的温热。
立于家中庭院之间,放眼望去,最引人注目的是院中的那棵石榴树。显而易见的,是它那令人心痛的倾斜的枝干。那是一种被威压后的倔强?不是的,是无奈。在少时的我看来,那是一种愤然而又无奈的情感“寄生”于此——斜上方,那一根不属于此的枝丫显得蛮横而霸道,那是长于邻家石榴树上的一枝,从斜侧伸过来。
邻居家的树种得比我们早几年。那时我们家的院子西南角还空着,这根粗犷的枝干就这样冒失而蛮横地侵入我家院落,欺压着我们家的石榴树。春夏秋冬,它霸占着阳光,肆意伸展,全然不顾我家石榴树的抗争——其实,就算抗争,也必定抗争不过的——它种得早,自然就长得高大;我家的种得晚,又被欺压着,孱弱了许多。
所以,当石榴红遍了山庄时,是我最不高兴的时候——两者对比,我家的石榴小得可怜。
后来,我亲历了一件事。去年国庆,回家团圆,我正打算出去找伙伴疯跑,却见邻居爷爷带着长杆来“登门拜访”。我心里忿忿不平,装作视而不见,眼神也有几分不屑与抱怨……
夜幕降临,疯玩后正是满身疲惫的我,一下躺到床上。片刻休息之后,茶几上红润诱人的石榴一瞬间便吸引了我的思绪,“莫非是母亲买的?毕竟我家树上的还都为清一色的——绿。这石榴一定是母亲买来解馋的呢。想到这里,我不管三七二十一,除蒂、掰开,紧接着,便是清甜润入喉咙,沁人心扉……
正品尝着,母亲在我身旁悄然坐下,眼角的笑意,似乎在感叹着什么,“容儿,这石榴是不是好吃?邻居爷爷送的,他说这是邻里之间的一份心意……”忽地,我想起了什么,想起平日里邻居爷爷和大家在傍晚酌酒长谈的场景,想起他曾默默地替我们的花浇水,想起他曾说过“远亲不如近鄰,邻里之间就是要相互照顾”……这石榴,分明是一种发自心底的情,它,叫人情。
那一刻,沁凉的秋风拂过,我心中的风铃,它快乐地唱着。
这个夜晚,难忘,不只是香,是甜,更是人情的朴素,是你我为邻的深情。
以“比邻而居”为话题的作文怎么写提纲
“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这是《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一个要求。从这个角度出发,“比邻而居”这个话题,正是基于上面的考虑。它的立意可正可反,便于深刻挖掘与反省。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思考:
目之所及——选材求“实”。
“比邻而居”这个话题,首先适合从“实”入手,表达生活感悟,因为“邻里”之间,会有很多素材值得我们撷取。
思路一:以“我”为中心,选取与“我”有关的邻里故事。远亲不如近邻,林立的高楼大厦、冰冷的钢筋混凝土,阻隔不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以“我”为圆心来选材,可以写出邻里间动人的故事,比如父母因为突然加班或有事,将孩子托付于邻居照看,孩子从中体会到亲情般的温暖。
思路二:放眼自然,让观察走出惯性视角。自然是不动声色的“邻居”,我们一直和它“比邻而居”。走进自然,山光水色,悦人心性;鸟兽虫鱼,各有情趣……这些别样的友邻,都会给我们带来不同的触动,指引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这些别样的“邻居”身上,寻找到“物外之趣”,可抒情可寓理,打开另一个美好的“近邻”世界。它们和我们语言不通,却有情感相连:屋檐下的暖巢,是春归燕子最为安心的居所。因为有了和人类的彼此信任,它们才会年年岁岁和人比邻而居……悄无声息的植物邻居,倘若不被打扰,就会和我们友好相处,把惊讶和美丽带给人们。
思之所及——选材务“虚”。
除了上面的“实写”,还可以创新思维,另辟新意,从“虚”处着眼,写出“比邻而居”别样的精神内涵。
思路一:探求“文化内涵”。社区里的“图书室”,城市里的“图书馆”……这些,都是我们的精神邻居,随时可以推门造访,在一种安静的、忘我而投入的阅读中,获益匪浅。可以赏自然之景,可以品万物之趣,可以悟人物精神,心无旁骛之时,必定能从这个“近邻”那里收获很多。
思路二:因为地域不同,也能形成“比邻而居”的概念。一座城市与一座城市、一个国家与一个国家、整个地球与浩瀚太空的某个星球,都是“比邻而居”。从这个角度出发,可以写出城市与城市、国家与国家之间日新月异的合作共赢,可以展望人类造访星球“邻居”的美好未来,也可以站在祈愿和平的角度,充分抒发“睦邻友好”的美好情感……从这一角度上说,“邻居”不仅蕴含着深厚的人文情怀,更是打开每个人与社会、与世界、与宇宙沟通的多维通道,有助于帮助考生更好地拓展写作思维。
【推荐素材】
素材一:我觉得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干脆另找高明,和他对质。
——杨绛
素材点拨:“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杨绛先生的这段话,很好地诠释了读书与人生的意义。那些书籍其实就是自己的“近邻”,沉默不言,却又热情待客。去“串个门”,面对面“聊一聊”,才能在彼此的思维碰撞中有所获得——这样的“近邻”是一种美好的存在。
素材二:“德不孤,必有邻。”
素材点拨:这句话出自孔子的《论语》。所谓“德”,这里指的是品德,“不孤”,就是不会感到孤单。也就是说,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是不会感到孤单的,一定会有很多志同道合的人和他做朋友。从这个角度不难看出,通过各种方式修身养性,让自己品行高尚,自然就会成为大家乐于亲近的“近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