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话题材料作文导写素材与佳作展示
发布时间:2018-5-11 22:12作者:唐惠忠阅读:860
西方文化认为培养孩子独立生存能力是育儿的着力点,所以对孩子的教养采取放手而不放任的方法,表现为宁苦而不娇,家富而不奢,严教而不袒。
李嘉诚认为:“独立是最好的教育。”即自己的江山自己打拼,自己是自己命运的主人。他以此为标准教育孩子。
在纽约港繁忙的曼哈顿码头,一位叫哈里的年轻人一边用毛巾擦汗水,一边开动吊车把集装箱从货架上卸下来。他工作努力,不辞辛苦,是大家一致承认的好工人。这位年轻人是美国哈弗大学经管系的高材生,他祖父老洛克菲勒是洛克菲勒财团的董事长,父亲是曼哈顿集团的总经理。
你对以上材料有怎样的感受和理解?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李嘉诚认为:“独立是最好的教育。”即自己的江山自己打拼,自己是自己命运的主人。他以此为标准教育孩子。
在纽约港繁忙的曼哈顿码头,一位叫哈里的年轻人一边用毛巾擦汗水,一边开动吊车把集装箱从货架上卸下来。他工作努力,不辞辛苦,是大家一致承认的好工人。这位年轻人是美国哈弗大学经管系的高材生,他祖父老洛克菲勒是洛克菲勒财团的董事长,父亲是曼哈顿集团的总经理。
你对以上材料有怎样的感受和理解?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多则材料的新材料作文,第一则材料交代了西方文化育儿的着力点是培养孩子的独立生存能力;第二则材料引用李嘉诚的一句话,说明的也是独立与教育的问题;第三则材料用事例——哈里的真实经历,告诉我们哈里不坐享祖父和父亲打下的江山,完全凭借自己的能力在社会上打拼。
从以上材料,不难看出这是一道以“独立”为话题的文题,材料中既有理论阐述又有具体的事例。但怎么能把这样一篇立意不难、话题又为人们熟知的作文写得深刻不俗呢?难点在于论据的选择。文人、名人、平凡人,优秀品质、伟大精神难不倒学生,但聚焦社会上的热点事件,阐释现实面临的实际问题,却是写此文的出彩之处。
写这篇作文可以先进行事理论述,解释“独立”的意思和意义,也就是行文中的“是什么”;再列举现象,可正面列举事例,可反面列举事例,亦可正反对比;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也可以谈中国在独立教育方面的不足甚至缺失,从家庭中爷爷、奶奶到爸爸、妈妈对孩子的百般溺爱,外国在教育方式上的先进理念、对“独立”的真正理解与执行,中西方教育方式的对比,未来的展望等方面展开,进行论述。
【相关素材】
素材一:人们都知道比尔·盖茨是富有的人。但是,这位了不起的富豪竟在他50岁生日的时候宣布,要将所有的遗产全部捐给社会。
亿万富翁约瑟夫·约伯在1971年告诉女儿“因为太爱你们了,所以决定不给你们留下太多的钱。”二三十年后,他的决定仍然没有改变,他说:“我能做的最坏的事就是让他们没有独立成功的机会,也没有体味失败的机会。一切都是父母的,对自己,他们能说什么呢?”
素材二:19岁的杜升华以668分的成绩,成为2005沈阳高考应届生第一名,但不会换乘公交车,不会系鞋带,不会洗衣服的他让爷爷奶奶很担心。
从两岁开始到17岁,魏永康的超常智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东方神童”的神话。2000年,17岁的魏永康考入了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由于妈妈不在身边,永康无法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2003年,魏永康从中科院肄业回到了老家。
素材三:大多数西方教育学者认为,替孩子做他们能做的事,是对他们积极性的最大打击,因为这样会使他们失去实践的机会,是在告诉他们:我们不相信他们的能力、勇气,会使他们感到危机、不安全,从而拒绝孩子发展自己能力的权利。
一年盛夏,本应是菩提树枝繁叶茂的季节,它死了,所有人都为它的凋零而遗憾。约翰抚摸着光滑的树皮,发现铁架的铁丝嵌入了树皮,但此刻发现,已经迟了。
我想,孩子们正如那棵菩提树,父母对孩子的呵护就如同铁架,对孩子的呵护超过一定限度就是溺爱,是对孩子的伤害。遗憾的是,目前我们国内经常提的却是“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与我们相比,澳大利亚提出的“再富也要穷孩子”更有教育意义,作为发达国家的澳大利亚,信奉“娇惯的孩子缺乏自制力与独立的能力,长大后会吃亏”的理念。澳大利亚的中小学中午不放学,学生一般买个汉堡,一个水果和一瓶可乐,随便在校园找个地方用餐,根本看不到剩余食物甩得一地的现象。如果仅从食物上判断,怎么也猜不出谁家富、谁家穷。这大概是澳大利亚人注重对孩子进行生存能力与节俭习惯的良好教育的缘故吧。
亿万富翁约瑟夫·约伯1971年告诉女儿“因为太爱你们了,所以决定不给你们留下太多的钱。”二三十年后,他的决定仍然没有改变,他说:“我能做的最坏的事就是让他们没有独立成功的机会,也没有体味失败的机会。一切都是父母的,对自己,他们能说什么呢?”《福布斯》对全美大企业总裁们调查后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有钱人似乎更愿意给孩子们工具箱,而不是万贯家财。这恰恰与我们过去主张教育孩子的方式相同: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但在现实中,我们常常把孩子当做上帝,把孩子的一切都规划得井井有条,这其实是对孩子自身发展的最大戕害。
“给孩子工具箱,而不是万贯家财”,亿万富翁教育孩子尚且如此,我们更没有理由事事时时袒护孩子。给他们自由,让他们独立,他们会开创一片新天地。
【点评】这篇文章以事例开篇,吸引读者,以自然现象作喻,反观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事例新颖,从反面提出观点,以事例论述见长;通过国内与国外教育孩子不同理念与方式的对比提出观点,以第一人称“我们”表述,站在国家的高度去反思,检省自己,语言深刻,高屋建瓴,同时展望未来,言辞恳切,是一篇情理兼具的好文章!
这是一道多则材料的新材料作文,第一则材料交代了西方文化育儿的着力点是培养孩子的独立生存能力;第二则材料引用李嘉诚的一句话,说明的也是独立与教育的问题;第三则材料用事例——哈里的真实经历,告诉我们哈里不坐享祖父和父亲打下的江山,完全凭借自己的能力在社会上打拼。
从以上材料,不难看出这是一道以“独立”为话题的文题,材料中既有理论阐述又有具体的事例。但怎么能把这样一篇立意不难、话题又为人们熟知的作文写得深刻不俗呢?难点在于论据的选择。文人、名人、平凡人,优秀品质、伟大精神难不倒学生,但聚焦社会上的热点事件,阐释现实面临的实际问题,却是写此文的出彩之处。
写这篇作文可以先进行事理论述,解释“独立”的意思和意义,也就是行文中的“是什么”;再列举现象,可正面列举事例,可反面列举事例,亦可正反对比;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也可以谈中国在独立教育方面的不足甚至缺失,从家庭中爷爷、奶奶到爸爸、妈妈对孩子的百般溺爱,外国在教育方式上的先进理念、对“独立”的真正理解与执行,中西方教育方式的对比,未来的展望等方面展开,进行论述。
【相关素材】
素材一:人们都知道比尔·盖茨是富有的人。但是,这位了不起的富豪竟在他50岁生日的时候宣布,要将所有的遗产全部捐给社会。
亿万富翁约瑟夫·约伯在1971年告诉女儿“因为太爱你们了,所以决定不给你们留下太多的钱。”二三十年后,他的决定仍然没有改变,他说:“我能做的最坏的事就是让他们没有独立成功的机会,也没有体味失败的机会。一切都是父母的,对自己,他们能说什么呢?”
素材二:19岁的杜升华以668分的成绩,成为2005沈阳高考应届生第一名,但不会换乘公交车,不会系鞋带,不会洗衣服的他让爷爷奶奶很担心。
从两岁开始到17岁,魏永康的超常智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东方神童”的神话。2000年,17岁的魏永康考入了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由于妈妈不在身边,永康无法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2003年,魏永康从中科院肄业回到了老家。
素材三:大多数西方教育学者认为,替孩子做他们能做的事,是对他们积极性的最大打击,因为这样会使他们失去实践的机会,是在告诉他们:我们不相信他们的能力、勇气,会使他们感到危机、不安全,从而拒绝孩子发展自己能力的权利。
给孩子工具箱
大庆实验中学高二 孙海旭
《读者》上有这样一个故事:约翰家门口有棵菩提树,这是纽约少见的一种树,大概是因为这个原因,树旁特意支起了坚固的铁架,也许是铁架让树躲过了风雨的袭击,它一直郁郁葱葱,成了一道风景。一年盛夏,本应是菩提树枝繁叶茂的季节,它死了,所有人都为它的凋零而遗憾。约翰抚摸着光滑的树皮,发现铁架的铁丝嵌入了树皮,但此刻发现,已经迟了。
我想,孩子们正如那棵菩提树,父母对孩子的呵护就如同铁架,对孩子的呵护超过一定限度就是溺爱,是对孩子的伤害。遗憾的是,目前我们国内经常提的却是“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与我们相比,澳大利亚提出的“再富也要穷孩子”更有教育意义,作为发达国家的澳大利亚,信奉“娇惯的孩子缺乏自制力与独立的能力,长大后会吃亏”的理念。澳大利亚的中小学中午不放学,学生一般买个汉堡,一个水果和一瓶可乐,随便在校园找个地方用餐,根本看不到剩余食物甩得一地的现象。如果仅从食物上判断,怎么也猜不出谁家富、谁家穷。这大概是澳大利亚人注重对孩子进行生存能力与节俭习惯的良好教育的缘故吧。
亿万富翁约瑟夫·约伯1971年告诉女儿“因为太爱你们了,所以决定不给你们留下太多的钱。”二三十年后,他的决定仍然没有改变,他说:“我能做的最坏的事就是让他们没有独立成功的机会,也没有体味失败的机会。一切都是父母的,对自己,他们能说什么呢?”《福布斯》对全美大企业总裁们调查后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有钱人似乎更愿意给孩子们工具箱,而不是万贯家财。这恰恰与我们过去主张教育孩子的方式相同: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但在现实中,我们常常把孩子当做上帝,把孩子的一切都规划得井井有条,这其实是对孩子自身发展的最大戕害。
“给孩子工具箱,而不是万贯家财”,亿万富翁教育孩子尚且如此,我们更没有理由事事时时袒护孩子。给他们自由,让他们独立,他们会开创一片新天地。
【点评】这篇文章以事例开篇,吸引读者,以自然现象作喻,反观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事例新颖,从反面提出观点,以事例论述见长;通过国内与国外教育孩子不同理念与方式的对比提出观点,以第一人称“我们”表述,站在国家的高度去反思,检省自己,语言深刻,高屋建瓴,同时展望未来,言辞恳切,是一篇情理兼具的好文章!